
中经联播讯(常小军 王金友)11月11日上午,河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河北省国资委专场发布会。河北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泽峰在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时期,河北国资国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推动国有经济功能提档、价值跃升、战略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取得一系列扎实成果。
经营质效稳步提升,核心指标持续向好
“十四五”期间,河北省国资委监管企业资产总额从1.2万亿元增至2.3万亿元,年均增长17%;利润总额由143亿元提升至211亿元,年均增长10%;五年累计上交税费超2000亿元,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全员劳动生产率从每人每年33.1万元提高到40.5万元,国有资本回报率、净资产收益率等关键指标稳步改善,国有经济运行质量和韧性进一步增强。
科技创新实现突破,成果转化加速推进
河北省国资委监管企业深入实施研发投入“三年上、五年强”专项行动。2021年以来,累计投入研发经费1034.4亿元,研发投入强度由1.15%提升至3.36%,位居全国前列;累计授权专利7767件,制定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587项,新建省级及以上研发平台179个。2022年至2024年,连续三年荣获河北省科学技术奖,获奖数量分别为29项、29项、33项;科技成果转化率持续提高,预计2025年将突破20%。同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7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家,新质生产力培育取得实质性进展。
国企改革纵深突破,现代企业制度全面完善
河北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高质量收官,获国务院国资委评估A级并在全国通报表扬;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扎实推进,将于年底前完成既定目标。张泽峰介绍,通过强化问题导向,党组织前置研究讨论事项清单、外部董事占多数、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等关键改革举措实现100%全覆盖。同时,深化分类考核与穿透式监管,国资监管效能显著提升,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制度基础。
产业布局优化升级,双轮驱动成效显著
国有经济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传统产业加快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钢铁产业全面完成区位调整,高端材料“卡脖子”技术攻关取得突破;新增国家级智能工厂5个,发布前沿技术18项和先进算力创新应用场景22项,19家企业获评环保绩效A级,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17个、绿色矿山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双示范”行动,遴选示范企业22个、示范项目20个,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布局重点项目130个,总投资超900亿元,为全省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服务国家战略担当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河北国资国企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印发《省国资委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工作方案》,明确6方面重点任务。与京津合作项目70个,投资总额达4900多亿元;联合开展国家级科研项目26个,共建国家级平台3个,深化产学研合作79项。张泽峰表示,河北高速集团、交投集团等企业以交通基础设施“硬联通”服务区域经济“大循环”,有力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
履行社会责任扎实有力,民生保障彰显国企担当
“十四五”期间,河北省国资委制定《关于新时代省国资委监管企业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引导企业服务民生需求。新增城镇燃气管网2884公里、供热面积4500万平方米,累计完成铁路投资458.5亿元,推动全省高铁运营里程达1888公里。开滦集团、冀中能源集团、河北建投集团等企业全力保障煤、电、气、热、水、粮食等供应,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
张泽峰强调,下一步,全省国资国企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巩固壮大实体经济,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全省发展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贡献国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