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12月23日泉州讯( 靳向有 庄秋风 林建辉 陈金新)在近日举行的“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泉州实践”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泉州市委金融办,市发改委、工信局、资源规划局等围绕审批、用地、融资等要素保障,介绍一年来泉州市破解民营经济发展制约的创新举措。
作为“晋江经验”的发源地,泉州的民营经济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形成了独特的“七八九九九”特征:贡献七成税收、八成地区生产总值、九成技术创新成果、九成城镇就业和九成企业数量。在此基础上,泉州已成功培育出九大千亿制造业产业集群,其中现代体育用品集群更是脱颖而出,成为2025年全省唯一入选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此外,晋江运动鞋原辅材料、南安水暖厨卫、德化白瓷、洛江施工装备、安溪半导体照明等五个集群也成功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50条县域重点产业链茁壮成长,经营主体总量已突破170万家,彰显了泉州民营经济的强大实力和广阔前景。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泉州继续深化增值化集成改革,以四大领域(创新、链条、金融、政务)为重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推动其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市上下大拼经济、大抓发展,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2%,继续领跑全国万亿GDP城市。1至10月,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1.5%,限额以上民营批零住餐销售额增长20.5%,民间投资增长10.6%,多项经济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
持续推进“创新+”增值计划
不断创新政策机制,推动创新政策与招商、产业、教育、人才等专项政策的协同叠加,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加速民营企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实施研发投入倍增计划:推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12条新举措,设立1.5亿元企业研发投入奖补资金,有效拉动年度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超220亿元,同比增长21.5%,增速继续位居全省第一。
实施高企倍增计划:进一步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梯次培育链,落实资金奖补、税收减免等定向支持政策,推动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到3500家,占全省比重提升至22.5%。
实施高端研发平台倍增计划:新引进和培育了包括香港科技大学晋江技术创新研究院在内的35家高端研发机构,探索新型研发机构企业化运营改革,健全“院所+企业”二元孵化机制,累计服务企业超过1800家,解决技术难题350项,合作研发及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达到240项。
实施高层次人才倍增计划:将科技特派员机制进一步延伸至二、三产业,创新人才自主认定“配额制”,组建省内领先的人才创新共享联盟,全市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达到75个。
不断拓展“链条+”增值空间
围绕龙头带动强链、增资扩产补链,以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推动产业链垂直整合和横向跨域拓展,为民营经济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龙头带动强链:建立了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企业库,并编制了《县域重点产业链情况表》,精准对接链上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与链主企业,加速技术外溢,推动民营企业从“小而多”向“精而强”转变。
增资扩产补链:在全省率先升级“技改贷”配套贴息政策,市本级再给予1.5%的贴息支持,实现了更多技改项目的“零利率”贷款。引导民间资本积极投向技术改造、增资扩产等领域,连续四年技改投资增速保持全省领先,总量占全市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75%以上。
园区建设延链:推广龙头企业自建园区、中小企业“拎包”入园模式,创新“民企+行业协会+国企”等组织形式,吸引更多民营企业参与园区建设运营。截至目前,已滚动推进120个园区标准化项目建设,累计建成标准化厂房及配套用房2500万平方米,拉动投资超1200亿元,实现投产企业超1200家。
做优做大“金融+”增值平台
针对民营企业资信、抵押、过桥等核心节点问题,泉州不断完善“财政+金融工具”政策组合,定制针对小微、科创等场景的分众化金融服务,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金融支持。
升级“政银企担”一站式融资服务平台:广泛征集加工制造、文旅、外贸等行业融资需求,提供信用信息画像、智能快速匹配等增值化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收集并向银行业机构推送有效融资企业清单9000家,成功放款超过850亿元。
建立“再贷款+”多维管理平台:通过“再贷款+提质增产增效贷”“再贴现+绿票、科票”等创新模式,打包投放政策性金融产品,定向支持民营企业数智化、绿色化、低碳化转型。
优化中小微企业信贷直通平台:汇聚辖区内金融机构超百款特色信贷产品,打通社保、税务等15类信息共享渠道,助力民营企业便捷高效融资。
搭建多层次产业基金体系:累计设立政府引导型母基金25只,总规模达到800亿元,实现市、县两级母基金全覆盖,有效撬动资本投早、投小、投新、投硬科技。
加快提升“政务+”增值服务
结合民营经济特点和产业链条实际,泉州体系化构建了“泉心泉意”营商服务品牌,累计推出10批120条纾困减负举措,全面提升民营企业获得感。
精准服务民营企业:既“一企一策”解决龙头企业的具体问题,也“普惠精准”服务中小微企业,坚持“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的服务理念。在全省率先深化“无证明城市”建设,设立16个证照补齐服务窗口,梳理免提交高频证明材料清单达到80项。
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持续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为企业提供更精准、更便捷的联办服务。迭代升级“政策找企”3.0版,累计发布政策超6000条;上线“数字超市”2.0平台,汇聚50家数字化服务商和超过500个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进一步降低企业数字化改造交易成本。
强化政企互动:建立“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边界清单,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线下以“万名干部进万企”“局长走流程走基层”和政企茶话会等机制为支撑,创新政企常态化交流平台;线上开通综合服务企业专线,实施企业诉求“接、转、办、交”闭环管理,确保企业诉求“立即办、主动办、高效办”。
推行创新服务机制:全面推行无偿“帮办代办”“模拟审批”服务机制,变“你来办”为“帮您办”,进一步扩大政策奖补“免申即享”“即申即享”覆盖面,加速民营企业项目开工建设和投产达产。

通过一系列务实有效的举措,泉州正不断深化增值化集成改革,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泉州市发改委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坚持以改革为引领,以创新为驱动,推动民营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