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先行、基建领跑,千亿级算力集群激活区域创新动能

中经联播3月4日廊坊讯( 常小军 王金友 刘常惠)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迈入第二个十年的关键节点,廊坊市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与前瞻性产业布局,正加速蜕变为全国算力版图中的“新高地”。作为河北省综合算力指数领跑全国的核心支撑,廊坊以超8559P总算力、31.6万架标准机柜的规模,构建起服务京津雄的“数据中枢”,成为京津冀蒙算力走廊的重要枢纽,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力。
算力筑基:从“数据洼地”到“智算高地”
近年来,廊坊紧抓“东数西算”战略机遇,建成润泽国际信息港、华为廊坊云数据中心等30个大型数据中心,投运服务器超390万台,占京津冀地区总量的69%。其中,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作为京津冀唯一国家级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总规划算力300P,一期100P算力已承载95%以上负荷,服务全国100多家客户,覆盖农业、金融、航天等领域。其与北京交通大学联合研发的“天佑大模型”,成功应用于郑州铁路局轨道缺陷检测,运维效率提升30%以上。
在基础设施网络层面,廊坊依托三大运营商直连北京骨干网的优势,实现与京津网络时延低于2毫秒,千兆光纤覆盖150万户家庭,5G网络全域通达,为“热数据”实时交互提供“零距离”通道。
政策护航:千万“算力券”激活产业生态
为抢占人工智能赛道,廊坊在全省率先推出促进AI产业发展专项政策,每年投放总额1000万元的“算力券”,对落户企业、科研机构给予补贴,吸引华为、京东等头部企业布局数据中心,并培育百信、联泰等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超20家,形成“硬件制造—云服务—行业应用”全链条集群。2024年,廊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销售收入达977.4亿元,电子信息产业营收稳居全省首位,数字经济已成区域经济增长核心引擎。
协同赋能:京津研发+廊坊算力=创新裂变
依托“北京研发—廊坊算力—津冀应用”的协同模式,廊坊算力资源正深度融入三地产业升级。例如,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与北京诺道中科合作开发医疗领域智能搜索引擎,赋能精准诊疗;助力长城汽车实现设计数字化,通过文生图大模型缩短研发周期;更支撑天津港打造5G智慧港口,实现无人化作业,效率提升40%。
此外,廊坊积极承接北京算法训练与数据建模需求,2024年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144.92亿元,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27家,形成“京津技术+廊坊转化”的协同创新格局。
蓝图:锚定“热数据”中心 构建算力新生态

面向“十四五”收官之年,廊坊计划进一步扩容智能算力规模,推动华为云、润泽人工智能应用中心等项目建设,力争2025年智能算力占比达35%。同时,深化与京津蒙算力走廊联动,构建“存储—调度—应用”一体化产业体系,目标建成全国领先的“热数据”中心集群,为京津冀数字经济贡献超50%的增量动能。
从“环京卫星城”到“算力核心极”,廊坊以“硬核”基建与“软性”政策双轮驱动,正书写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数字答卷”。这片“算力沃土”的崛起,不仅重塑区域经济地理,更以澎湃数智力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建设提供“廊坊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