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3月5日武威讯 ( 马大伟 陈一心 孙大江)近年来,武威市紧抓中央企业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机遇,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产业培育为核心,通过深化央地对接、优化服务保障、强化项目落地,推动央地合作成果加速转化。截至2024年底,武威市央地合作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超千亿元,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领域多点开花,成为全省央地合作“领跑者”,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央地协同发力,投资规模与项目进度领跑全省
武威市坚持高位谋划,将央地合作作为产业升级的“强引擎”。2024年,全市央地合作项目投资完成额居全省前列,其中新能源领域表现尤为亮眼。总投资108.29亿元的武威黄羊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已完成预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力争年内核准开工;华电天祝松山滩20万千瓦风电项目并网发电,为河西走廊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提供重要支撑。此外,国家电网750千伏秦川输变电工程阶段性投运,进一步夯实了能源输送网络。

数据显示,2024年甘肃省央地合作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071.81亿元,武威市作为全省项目开工率100%的4个市之一,新签约项目开工率达90%以上,投资强度与进度均位居前列。
资源优势转化,产业链迈向高端化
依托河西走廊丰富的风光资源,武威市与央企深度合作,推动新能源产业链向“发、输、储、用、造”一体化延伸。中石油、中石化在庆阳的油气项目辐射至武威,带动本地油气资源开发;金川集团等省属企业与央企协同,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突破技术壁垒,助力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同时,武威市以数字经济赋能文旅产业,建成联通平凉云数据中心二期等项目,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智慧文旅新技术应用成果展的举办,更展示了AR互动、元宇宙体验等创新场景,推动文旅消费与科技深度融合。
服务保障升级,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武威市创新推行“最简审批、最优服务、最强保障”机制,建立“四个一”协调推进模式(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月一联系、一季一协调、半年一汇报),破解土地、能评等要素制约。例如,针对抽水蓄能项目,政府专班全程跟进,压缩审批时限50%以上,确保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人才支撑方面,2025年武威启动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提供最高20万元政府津贴和购房补贴,吸引“双一流”高校及专业人才服务央地合作项目,全年计划引进296名高层次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展望:锚定“风光强市”,培育新增长极

2025年,武威市将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等战略领域,持续深化与华能、国家电投等央企合作,推动总投资超200亿元的汉唐天马城文旅综合体等项目建设,打造“科技+文化+生态”融合的消费新场景。同时,加快构建“一核三带”产业布局,力争央地合作项目年度投资额再增20%,为甘肃建设全国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贡献“武威样本”。
从“风光大市”向“产业强市”跨越,武威市以央地合作为抓手,正书写着资源转化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通过政策赋能、服务提效、产业升级,这座丝路古城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