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毓翔 记者李学坤)在黑龙江省讷河市,一场由“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温情变革正在悄然上演。民政干部与残联工作人员携手,将服务窗口前移至群众家中,用实际行动诠释“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深刻内涵,共同绘制出一幅新时代民生保障的温暖画卷。

近日,讷河市民政局低保中心工作人员在学田镇丰产村入户走访时,发现村民赵某伍因行动不便,未能及时办理残疾证升级。赵某伍与老伴邢某兰育有一子一女,但儿子多年前因精神失常离家出走,至今未归。赵某伍本人多年前因脑出血致肢体四级残疾,家庭经济状况困难,属于低保边缘家庭。今年四月,赵某伍再次因脑血栓住院,出院后生活已无法自理。低保中心领导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建议重新进行残疾鉴定,若鉴定结果为肢体二级以上残疾,即可将赵某伍单独纳入低保,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然而,由于赵某伍家中只有老两口,无力将其送往讷河市人民医院进行评残。

面对这一难题,讷河市民政局低保中心领导迅速行动,立即联系市残联和市人民医院评定医生,请求开辟“绿色通道”,为赵某伍提供上门评残服务。当天下午,由骨科专家和残联工作人员组成的5人服务队便登门为赵某伍进行了评残。
此次入户评残并非个例。多年来,讷河市民政局低保中心与市残联紧密合作,实现数据共享,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能够充分享受社会救助和残疾人帮扶政策。市残联和评残机构——讷河市人民医院,多年来一直坚持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提供免费入户评残服务。今年以来,已为20名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提供了上门服务。讷河市人民医院更是创新服务模式,对于指征明显的残疾人,直接在互联网上进行评残,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残疾证不仅是残疾人的身份证明,更是他们享受政策帮扶的“金钥匙”。讷河市残联表示,接下来将联合乡镇、村残疾人工作者,开展常态化排查,确保符合条件的残疾人都能及时办理残疾人证,让政策红利惠及每一位需要帮助的群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