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讯(通讯员 白梅)在唐山市路南区,一束束微光正汇聚成暖阳,照亮残疾人群体的生活。近年来,路南区残联以党建为引领,创新开展"微行动"服务模式,从细微处着手解决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连续两年在河北省残联系统考核中获评A档,用实实在在的成效托起残疾人稳稳的幸福。

网格化服务:指尖重绽生命之花
走进路南区"残疾人之家",56岁的王振勤正专注地制作手工绢花。谁能想到,这位如今眼神发亮的巧手匠人,三年前曾因视神经萎缩陷入人生至暗时刻。"当时视力只剩0.04,连台阶都看不见。"回忆过往,他轻抚胸口感慨,"是网格员敲开了我封闭的心门。"
路南区在全市首创"网格+"助残模式,将134个村(社区)残协与志愿服务队深度融合。网格员化身政策宣传员、需求联络员,定期上门送培训信息、送文体活动、送生活关怀。正是在网格员持续帮扶下,王振勤从足不出户到重返社会,如今在绢花流水线上月入近2000元。"现在我能'看'到每片花瓣的弧度,"他扬起笑脸,"这里装着新人生。"
这项创新举措已组建134支助残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辅具适配"网上办"、残疾评定"上门办"等暖心服务1200余次,让特殊群体足不出户享便利。

精准化帮扶:巧手织就幸福路
在路南区"点爱汇"残疾人就业基地,聋哑学员们正专注绘制美甲贴片。运营部长杨艳艳比划着介绍:"我们和企业深度合作,开发了20多种适配岗位。"这个占地3000平方米的就业港湾,已帮助260余名残疾人实现价值,月均收入达1500-3000元。
关昆在这里找到了人生支点:"每天上班像回家,能挣钱还能交朋友。"基地创新"培训+就业"闭环模式,与11家企业建立人才输送通道,累计推荐就业430人。路南区残联更出台全省首个残疾人就业扶持政策,21人获评市级创业标兵。针对企业需求,还开设电商直播、理疗按摩等13类订单式培训,16名学员成功签约企业,月收入最高突破6500元。

全覆盖保障:细微之处见真情
"残联就像家人,总在关键时刻拉一把。"肢体残疾人王丹抚摸着亲手制作的剪纸作品动情地说。2016年她因病住院时,正赶上路南区在全市率先出台《困难残疾人临时救助办法》,自付超万元可获3000元补贴。这份温暖激励她创办博爱手工坊,十年间培训学员5000人次,帮扶范围覆盖全市。

如今,路南区已构建起"医疗救助+保险兜底+居家服务"立体保障网:将精神残疾人服药补助从500元提至1200元,发放临时救助金23万元惠及126个家庭,为5000余名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险,让每个特殊家庭都有"医"靠。
党建领航:温暖服务永续前行
午后的阳光洒进活动室,王振勤和工友们又投入到忙碌中。这份寻常的充实,正是路南区残联以党建引领服务的生动注脚。区残联负责人表示:"今年我们将重点加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出彩机会。"
从网格服务到精准帮扶,从政策托底到就业赋能,路南区正以"微行动"书写民生大文章。在这片充满温情的土地上,更多关于希望与尊严的故事,正在温暖续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