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中国

佳能医疗爱心助学:在海拔1900米的山村,播下梦想的种子,看见教育的光

在第23个中国儿童慈善活动日来临之际,佳能医疗“小小的我·大大的梦”爱心助学活动,走进凉山花芬小学,一堂特别的“职业体验课”在这里开讲……

花芬小学罗艳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佑君镇花芬小学五年级二班的教室里,12岁的彝族小女孩罗艳坐在第一排,目光专注地望着讲台的方向。讲台上的“老师们”正在为她和同学们讲述着“AI图像算法研究员”、“维修工程师”、“医生”等各种职业的模样……这堂由佳能医疗工会发起的“小小的我·大大的梦”职业体验课,让这群生活在海拔1900米山村的孩子,对“未来”有了更立体的想象。

通过罗艳的故事,我们看见了乡村教育蓬勃生长的力量,也看见了大山之间,那群默默守护者的坚持:一位母亲的撑持、一群年轻教师的归来、一位乡村教育守护者27年的坚守——教育的光,正悄悄在这片大山中扎根、生长、向外延伸。

小小梦想家

我要争口气,让周围人都看得起我们家

我要带妈妈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出了西昌市区,在高速公路上疾驰一段时间后,大片大片的水果大棚和工业设施开始出现在眼前,随后,汽车进入蜿蜒的盘山公路,海拔逐渐升高,清晨的薄雾正在山间缓缓升起,我们来到了罗艳的家——位于山坡开阔处的一座小院,有着这一带彝族村落标准的建筑风格,走出院子,就能俯瞰大山里的一切。

罗艳的家

和以往的周日一样,罗艳正在院子里写作业。按计划,做完作业,她还要帮着妈妈和奶奶干点家务活,等吃过午饭,她就会返回学校,开启下一周的寄宿生活。

罗艳在院子里写作业

罗艳就读的花芬小学,始建于1972年,原名磨盘乡中心小学,撤乡并镇之后,学校改名为西昌市佑君镇磨盘小学,为方便孩子们就近入学,共设置4个教学点,花芬小学成为其中之一,为附近3个村子的彝族孩子提供教学。目前全校共设有7个班(其中五年级2个班),实行全寄宿制。通常,罗艳上学需要步行近一个小时。

罗艳和哥哥们的部分奖状

在班级里,罗艳是班长,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是同学们的学习榜样。她活泼、阳光,却也在笑容的背后藏着坚韧与忧伤。

“我要当公务员。”谈及梦想时,她斩钉截铁地说,“有面子,因为从爸爸去世开始,就被别人瞧不起,就想争一下面子。”其实,她不完全理解公务员具体做些什么,但她明白,这个词意味着体面和尊重。

2024年5月,生活对罗艳和这个普通的家庭开了一个玩笑,爸爸因病去世,生活的重担落在了妈妈马金秀一个人的身上。父亲早逝,母亲独自撑起生活的重担,小小的罗艳敏锐地察觉着这一切,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一颗梦想的种子就此在她的心里种下了,她渴望用成绩争一口气,也用梦想来照亮未来。

“考八十多的时候就不满意,考九十多才满意。”

说到这些,活泼爱笑的罗艳红了眼眶,眼里却多了坚毅,谈及眼下的规划,她说,要继续保持好成绩,争取考进西昌市里的中学。而谈及更远的梦想,她说,除了考个好工作,还想带妈妈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作为家里最小的,唯一的小女孩,父母给她起了彝族名:阿尔伍各莫。也许是因为同样是女性,妈妈马金秀对罗艳有着更多的期待:“我不希望她像我这样,太苦了,不是因为没有了丈夫的苦,是因为书读得太少了。我希望她能把书读好,未来过得比我轻松。”

「不走」的决心

一个人撑起一个家

妈妈一直在呀

虽然无法像别人家有父亲的力量给他们

但是我尽我所能让他们读书

2008年,马金秀嫁入这座大山。丈夫跑运输,她操持家务、照顾孩子,生活虽不富裕,也算是越过越好。

直到2024年,丈夫突然离世,家庭的天轰然塌了一角。三个孩子都还在读书,大的在上初中,最小的罗艳还在上小学。马金秀来不及悲伤,来不及彷徨,转身就成了这个家唯一的支柱。

罗艳一家

娘家人劝她再嫁,她毅然拒绝:“如果我再嫁的话,我的孩子就没有人管了,作为一个母亲,生育了他们,就要承担责任。至于他们读书读得好不好,以后会怎么样,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作为我自己,我有这个责任去照顾他们。”

为了补贴家里的开支,除了干农活、养牲口、料理家务,马金秀还在山下的果园找了一份零工,每天早上6点下山,15块钱一个小时,一天要干10个小时。

“不容易,但是心里有一个信念在坚持,就是想让他们好好读书,虽然无法像别人家,有父亲的力量给他们,但是我尽我所能供他们读书,想着让他们以后好过一点。”这是她的愿望,因为只读到小学三年级的她坚信,只有多读书,才是孩子们走出困境的唯一“捷径”,他们的人生才会变得不一样。

好在罗艳在学校的住宿费、伙食费都有补贴,国家和当地教育政策的支持,也减轻了马金秀的部分负担。

罗艳帮妈妈干家务

马金秀的支撑,也让懂事的孩子们看在眼里。为了不动摇孩子们好好学习的决心和信心,马金秀会跟孩子们说:“妈妈没有负担,妈妈一直在呀,妈妈永远会在家里等着你们,不用发愁,你们好好学习。”一到周末孩子们回家的时候,忙碌的马金秀会尽量抽时间多陪陪他们,关心一下学习生活,给他们做顿饭。如果时间正好,周日那天,马金秀还会陪着罗艳一起去学校。

谈及属于自己的梦想,她说:“等老了,等孩子们都独立了,再去旅游一次,一次就好了。”

她没有多大的梦想,她用勤劳的双手为自己和孩子们撑起了一片天。这不是对苦难的赞美,而是对责任的尊重。我们希望更多人看见她的坚毅、她的远见,以及她在命运面前,从未低头的姿态。

27年坚守 为大山点灯

教育是一个良心活

这些年,佑君镇磨盘小学负责人沙伍宏见证了一道道教育政策在大凉山深处的逐层渗透。从集中办学、寄宿制、师资引入、到逐渐改善的教学设备与课程结构,再到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助力,乡村教育的“根”正在慢慢扎稳。

“没有实行集中办学的时候,住在雅砻江附近的孩子上学,单程要走5个小时,集中办学加全寄宿制之后,孩子们只需要一周往返一次,上学的路,家长们不用担心了。”

校园里的一处标语

1997年,从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现西昌学院的前身之一)毕业的沙伍宏,本有机会去更好的地方任教,但他拒绝了。“我是从这片山里走出去的,我说我不去了,我的家在这里。”那一年,他成为磨盘乡第一位大学生回到家乡,被乡亲们唤作“沙大学”,而这一留,就是27年。

沙伍宏讲述27年教学历程

乡村教育的发展困难重重,但他更清楚,政策只是托底,更多的还是要靠人去做事。“教育是一个良心活,能为家乡的教育多做一点是一点。”27年,他靠恒心和毅力支撑着前行,他谦虚地说,这些年虽然谈不上桃李满天下,但是让他感到自豪的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孩子们,都能够在各行各业展现自我。

谈及下一步,他说,学校硬件设施正在逐步变好,未来还要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前老师是一桶水,舀一碗水给学生,现在老师光有一桶水不行了,要有源源不断的水进来才行,老师的知识要不断更新。”

花芬小学的教室

他对孩子的期许很简单,不一定非要成大才,但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哪怕是把好的行为和观念散播到自己所处的环境里。

“不管是一个民族还是一所学校,把人的思想解放好,自然就能看到更多东西。”他知道,只有教育能做到这一点。

27年里,他没说过“奉献”两个字,但他的日常,就是一份不言自明的坚持。

走出大山 又回到大山

我也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但留在大山的话,意义会更大

蒋阿呷是罗艳的班主任,也是这个班的语文老师。从西昌市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她选择回到大山,回到她成长的地方。

蒋阿呷在职业体验课上

“作为大山里的孩子,大家都会想回来,我们希望自己的地区发展起来,外面的世界发展得太好了,如果我们所有人都出去的话,那我们这里谁来发展?”在蒋阿呷看来,她还不够厉害,但她清楚肩上的分量。

在花芬小学,像她这样的年轻老师还有五六位。他们大多出身于这片土地,经历过家庭的困难,也曾站在村口遥望外面的城市。但最终,他们还是转过身来,把脚步留在了山里。

蒋阿呷手里捧着孩子们写下的梦想

“这些孩子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映照着我的小时候,我为什么要抛弃自己过去的经历?”比如罗艳,和她一样,从小父亲去世,家庭重担落在母亲一个人肩上;和她一样,用成绩扛起希望;和她一样,渴望看见更远的世界。

“当然,我也很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但是我觉得留在大山的话,会意义更大。”她平静地说着,句句有力。

在这座山里,从27年前选择回来并坚守至今的沙伍宏,到刚毕业就返回乡村讲台的蒋阿呷,教育的接力棒,正在悄悄传递。他们来自大山,也选择把一部分人生,交还给这片土地。

乡村教育

被看见的意义

在国家持续加大对乡村教育扶持的背景下,集中办学、寄宿制度、教学设施的不断完善,让越来越多大山深处的孩子拥有了更加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书桌就在屋后的山坡上,教育变得可及,也变得扎实。花芬小学,便是这种变化的一个缩影。

6月9日,由佳能医疗系统(中国)有限公司工会发起的“小小的我,大大的梦想”爱心助学公益活动第二站,走进了花芬小学。这次活动,除了为这里的孩子们带来了书籍、学习用品、体育用品以及生活用品,还带来了一堂特别的职业体验课。

佳能医疗员工为孩子们介绍不同职业

孩子们在纸上写下自己的梦想

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孩子们第一次了解了医学影像设备、了解了AI技术;第一次通过拼图看到了人体内部的构造;第一次知道社会上还有那么多职业,在活动的最后,孩子们写下了自己的梦想,并把它们装入时光胶囊。这是一堂关于未来的课,也是一次关于“可能性”的探索。孩子们会更深刻地意识到,外面的世界很大,未来可以有更多的可能。

孩子们完成用佳能医疗CT图像制作的拼图

孩子们看见了更大的世界,我们也看见了他们背后的世界——看见了那个每天五点起床、靠十小时劳作养家的母亲;看见了那些放弃城市工作,选择回山里教书的年轻老师;看见了一群在山村里努力成长的孩子。

他们的故事,值得被听见;他们的坚持,值得被理解。这种“被看见”的意义,远非一次助学活动本身可以衡量。它意味着一种真实的连接:让努力不再孤独,让坚守有人同行。因为当更多的目光聚向乡村教育,更多的资源汇入这条路时,那些在山里守望的教师、在困境中育儿的母亲,以及那些正向上生长的孩子,就会拥有更强的信心、更稳的支持,继续走下去。

梦想的种子

在大山中生根发芽

在这场职业体验课上,罗艳坐在前排,她认真地听着每一个陌生又新鲜的词汇——“工程师”、“AI”。她第一次知道,医生不是只有手术刀,也有高科技设备;第一次知道,修机器的叔叔也可以“挽救”生命……“我也希望以后能学成归来,为家乡做点事情。”她的眼睛亮着,仿佛第一次知道,世界之大,远不止山这边的田埂与乡路。

罗艳在纸条上写下自己的梦想

罗艳说:“我们现在是一棵小小的树苗,长大了就会成为参天大树。”这句话说得不响,却沉甸甸地落在我们的心里。她的生命已经在大山深处扎根,但也正悄悄向外生长。

这是一个乡村家庭成长起来的小女孩,她的命运被一个个微小而坚定的支点支撑着:一个不肯离开的母亲,一位位愿意回来的老师,一位坚守了27年的乡村教育守护者,一道道温暖的教育政策,和来自许多陌生人带来的善意。

大山仍旧“厚重”,但是“罗艳们”知道,他们都是大山的孩子,但他们也正在成为,继续照亮这座大山的光,会长成这座大山的脊梁。

沙伍宏目送六年级学生毕业

那天,与职业体验课同时进行的,还有六年级的毕业典礼。沙伍宏站在一旁,看着孩子们欢笑合影。他记不清自己送走了多少届学生,但每一次目送,心里的祝福都未曾改变:“希望他们以后能为社会、为他们到过的地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细数时光,他还有十几年就要退休了,他会继续以教育为光,用他的一生,为这座大山点灯。

被看见,不只是关注,更是连接,不只是情感上的同情,更是一种责任。值此第23个中国儿童慈善活动日到来之际,佳能医疗希望,公益不止于一时,而是成为一股持续的力量,继续与来自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参与其中,为乡村教育的蓬勃发展添砖加瓦,为孩子们通往更广阔世界的路,多添一束光。

来源:信阳日报


【责任编辑:崔岳莺】

宁夏海原第五座怡宝公益图书馆开馆启用

2025年11月18日,华润饮料"怡宝百所图书馆计划"(以下简称"百图计划")第250所公益图书馆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甘城乡九年一贯制学校正式开馆。据悉,这是华润饮料自2019年以来,在海原县捐建的第5所怡宝公益图书馆。

龙海金定村乡村振兴促进会捐赠设备解难题 助力乡村教育发展

情系乡梓育桃李,爱心捐赠暖师心。最近,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紫泥镇金定小学暖意融融,金定村乡村振兴促进会向金定小学捐赠价值2万元的教师食堂设备,精准解决该镇金定小学、仁和小学、巽玉小学3所完小校外地教师用餐难题,其善举赢得了各界的赞誉。据金定小学校长张美丽介绍,金定村乡村振兴促进会始终心系家乡教育事业发展,多年来持续为金定小学教育添砖加瓦。

鞍山两名少年寒风中为晕倒路人抢回生机

“医生说,如果再晚到几分钟,我岳父就救不回来了!”13日,被救者家属付先生回忆起10月26日的惊险一幕,双手仍忍不住微微颤抖——那天,寒风卷着落叶,辽宁鞍山市第八中学马新皓、鞍山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王子睿两名少年在公交站台蹲守15分钟,用不挪步的守护为付先生的岳父抢回了宝贵的生命,也为钢城的深秋注入了滚烫的暖意。

循振兴脉搏,践品牌担当:榄菊公益捐赠在行动深入五省乡土

2025年,在《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的战略引领下,榄菊日化集团携手创意星球联合五所高校,深入浙、湘、闽、桂、川五省乡土开展“榄菊公益捐赠在行动”。榄菊日化集团循着乡村振兴的时代脉搏,将 “健康生活,榄菊相伴” 的企业使命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民生温度,以切实行动诠释国民品牌的责任与担当。

情暖金秋 爱在重阳│宁化县淮土镇开展重阳节系列活动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在这个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美好时节,迎来了又一个温馨的重阳节。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淮土镇以重阳节为契机,精心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温暖人心的活动,为辖区内的老人们送上了一份特别的节日祝福。

闽韵传情暖银龄 孝慈之声传世界│福州市鼓楼区慈善总会举办重阳节公益观影活动

秋阳和煦,丹桂飘香。在重阳佳节之日,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慈善总会联合福建电影制片厂、南街街道办事处,于10月29日在中瑞影城(三坊七巷店)温情举办"戏曲暖重阳,慈爱夕阳红"闽剧电影《双蝶扇》公益观影活动,为辖区150多名老年朋友献上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清晨的中瑞影城庭院内处处洋溢着温馨愉悦的节日氛围。在各街镇带队人员的悉心照料下,银发长者们精神矍铄,相互问候,欢声笑语在

长汀新桥镇退役军人服务站重阳节慰问活动:情暖新店 共叙军民鱼水情

在九九重阳节来临之际,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风尚,深入贯彻党史教育精神,10月28日,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新桥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组织先锋大队走进新店村,开展走访慰问活动。通过“集中慰问+入户关怀”双模式,为全村高龄老人送上节日祝福与贴心服务,让尊老敬老之风浸润乡间。

以爱焕新厨 肯德基“捐一元”公益行动温暖邕城

一场充满童趣与温情的公益之旅,在绿城南宁悄然开启,城乡童心在此刻紧密相连。10月26日上午,南宁肯德基金菊广场餐厅化身为公益爱心体验营地,十余名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参与到“捐一元 以爱焕新厨”公益活动中。

爱心燃动绿茵场,寰行盛世携手百年名校培正中学,共谱女足青春华章!

金风送爽,硕果盈枝。在这收获与希望交织的季节,一场温暖而真挚的捐资仪式在培正中学悄然开启。10月24日,寰行盛世走进百年名校培正中学,参与该校女子足球队公益活动,并现场捐赠爱心资助,以实际行动传递温暖与力量,彰显了品牌对教育事业的坚定支持与社会担当。培正中学创立于1889年,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培育无数杰出人才。

云霄供电:守护蓝天精灵 共建生态家园

2025年第二个世界候鸟日来临之际,国网云霄县供电公司组织国家电网福建电力(云霄龙江韵)“双满意”共产党员服务队到漳州市云霄县人民公园开展“共享空间:创建鸟类友好型城市和社区”主题宣传活动,以实际行动守护候鸟迁飞,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活动现场,该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通过精心搭建的科普展板,热情地向群众普及候鸟习性、迁徙路线和生态

年迈父亲带残障儿子出行 列车长暖心帮扶一路呵护

由武汉开往深圳北的G875次列车在停靠广州南站时,列车长刘韩威在站台上发现了一对特殊的旅客,一位老人推着轮椅,上面坐着一位行动不便的年轻人,老人步履艰难,一步步的向车门前行。见此情况,刘韩威主动上前帮助他们上车。经询问得知,这位老先生姓万,乘坐轮椅的是他儿子,患有小儿麻痹症,双脚萎缩不能正常行走。由于列车停站时间较短,刘韩威接过轮椅,将父子俩送

齐齐哈尔建华区北民社区: 中秋国庆慰问行 情意浓浓暖人心

国庆、中秋“双节”即将到来,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社区邻里温情,9月28日,建华区建设街道北民社区联合中国狮子协会鹤城、鹤之缘、善行、爱鹤城、嫩江石、蓝狮、明是服务队、爱尚幼儿园共同举办“中秋国庆慰问行 情意浓浓暖人心”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为辖区小朋友和老人们播放中秋主题视频,从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到各地赏月、吃月饼的民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