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讯(陈源 陈子彧 刘海源)乙巳年立秋日,北京华夏雁翔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环太湖文化经济生态圈研究总院在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挂牌成立,标志着北京华夏雁翔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致力于在环太湖地区践行“人文经济学”理念、推动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方面迈出重要一步。北京华夏雁翔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主席周雁翔出席授牌仪式并致辞,中心副主席朱金元、代阳,副秘书长王霞、徐新迪、张心田,以及研究总院负责人郁冬兰、毛直彬、贾荔迦、祁芳等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构建环太湖人文经济协同发展枢纽
环太湖文化经济生态圈研究总院由北京华夏雁翔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发起,旨在依托环太湖地区“长三角经济重心、江南文化核心、生态价值高地”的三重定位,探索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路径。太湖作为长江流域重要生态空间,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达3528.7亿元,区域40%人口依赖太湖供水,生态安全直接影响上海大都市圈可持续发展。研究总院将聚焦太湖水质提升(目标2050年达Ⅲ类水质)、科创走廊建设及文化资源活化,助力环太湖地区成为世界级生态绿色湖区与人文经济示范区。
深耕文化交流与创意策划

北京华夏雁翔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以文化创意策划为核心的非营利性机构,曾主导《母爱撑天世界和平文化博览园》等国家级文化项目,其主席周雁翔具有深厚的文化资源整合能力。此次成立的环太湖文化经济生态圈研究总院,由中心副主席代阳兼任院长,核心团队涵盖区域经济规划、文化遗产保护及产业创新领域专家,致力于将环太湖地区打造为“人文经济学”实践的标杆。
生态、文化与经济三重赋能
环太湖地区涵盖江苏、浙江、上海部分区域,以长三角6.5%的国土面积贡献19%的经济产出,人均GDP位居长三角前列。其文化积淀尤为深厚,拥有苏州古典园林、大运河等2处世界遗产,苏州、无锡、湖州等6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以及昆曲、苏绣、紫砂文化等多元品牌。同时,该区域正加速构建“新-绿-创”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苏州工业园区、无锡高新区等核心集群已成为长三角创新策源地。
政企学研共绘发展蓝图
授牌仪式上,周雁翔阐述研究总院的使命与规划,强调将依托《环太湖人文经济发展报告(2025)》理论框架,推动“共守生态底线、共塑科创走廊、共活文化资源”三大行动。代阳明确研究总院将聚焦四大方向:一是促进环太湖科技创新带,联动苏州、无锡、湖州等城市打造国际竞争力科创走廊;二是促进数字、绿色、文旅等产业环湖布局;三是促进文化保护,打造世界级人文湖区;四是举办国际文体赛事,提升环太湖区域文化影响力。
助力长三角一体化与太湖生态治理
白鹤镇作为上海西北部门户,地处“安花白”新型城镇圈核心节点,拥有3条高速公路、2条轨道交通及内河港区,兼具青龙镇遗址(201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历史底蕴与智能制造、现代物流的产业基础。环太湖文化经济生态圈研究总院的落户,将进一步激活白鹤镇“联结青浦新城先进制造业高地、虹桥开放枢纽商贸物流重镇”的潜能,为环太湖地区实现“生态优先、文化引领、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此次挂牌标志着环太湖地区在“人文经济学”实践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研究总院将通过政策研究、产业对接、文化活化等多元路径,为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注入新动能,奋力书写“太湖美”的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