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9月28日齐齐哈尔讯(记者 魏伯勤 通讯员 马娜)中秋渐近,国庆将临。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的“基因库”,齐齐哈尔市博物馆成为游客探寻嫩江文明、对话民国记忆的热门打卡地。来自上海的游客佟文在转车间隙走进博物馆,直言“了解一座城,需从文化根脉入手”,并表示将携亲友重返鹤城,深度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

汉印现身鲜卑墓 见证千年文明交融
在《嫩江文明的述说——齐齐哈尔历史文物陈列》展区,一枚国家二级文物“孔缓白文小铜印”引发关注。据讲解员张晗介绍,这枚本属中原的汉印,却意外现身于鲜卑贵族墓葬。印文“孔缓”二字清晰可辨,而“孔”姓在当时的嫩江流域极为罕见,其出现印证了中原与嫩江流域早在两千年前便已开展文化交流,成为文明互鉴的实物见证。
博物馆馆长孙巍以诗寄情:“汉印北上嫩水边,灼灼风华两千年。千秋江山成一统,塞外早已话乡关。”他感慨,这枚印章不仅是历史的信物,更似一位“汉家使者”,将先进的汉文化带至塞外,彰显了汉王朝开疆拓土的雄浑气魄与中华文明的强大凝聚力。

五千余件文物 构筑城市文化坐标
齐齐哈尔市博物馆现藏文物5746件,其中847件已定级,含国家一级文物8件、二级文物37件、三级文物1328件。作为保护地方文化遗产、研究历史脉络的核心机构,该馆不仅是历史唯物主义与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更成为中外客商了解齐齐哈尔、感知东北文化的重要窗口。

从汉印到馆藏,从文物到文明,齐齐哈尔市博物馆以物证史、以文化人,让历史“活起来”,让文化“传下去”,为国庆假期增添了一抹厚重的文化亮色。
【责任编辑:崔岳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