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严晓娟
吴石将军在《沉默的荣耀》中那句“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的独白,与《黄山恋》中相隔数十载的恋人终于重逢的画面,共同勾勒出中华民族特殊历史时期的悲壮与温暖。
“我是真撑不下去了,看着太难受。”“我在未来看着你们一步步走向注定的结局,却无法改变。”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的弹幕中,充满了观众这样的留言。

与此同时,电影《黄山恋》则展现了一段因两岸分隔而断裂数十年的爱情故事,两位主人公“虽远隔千山万水,却如黄山与阿里山般脉脉相望”。
在2025年的中国文化图景上,《沉默的荣耀》与《黄山恋》这两部题材迥异的作品,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共同触及了中华民族一段深刻的历史记忆,成为连通两岸情感的文化桥梁。
---
历史真实与艺术呈现
《沉默的荣耀》以其对历史真实的执着还原,引发了广泛关注。该剧聚焦新中国成立前后台湾隐蔽战线的斗争,再现了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真实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
剧中人物大多使用真实姓名,情节主线符合历史记录。
这是一部观众提前就知晓结局的谍战剧。总编剧卢敏坦言:“这部剧不为写谍战,而要写理想主义者的追求和情怀。”
“向死而生”的倒计时叙事成为该剧最打动人心的特质。观众不再追问“他们能不能赢”,而是把情感聚焦在“他们还能走多远”上。
与《沉默的荣耀》的历史悲歌不同,《黄山恋》则通过个人情感故事,展现了两岸分隔背景下的人间温情。影片以徽文化历史为背景,讲述了茶商曹曦与徽戏班班主之女子文自幼定亲,却因曹曦赴台而分离数十年的故事。
两部作品从宏大历史与个人情感的不同维度,共同构建了两岸共同历史记忆的艺术表达。
英雄的人性刻画

《沉默的荣耀》对英雄人物的刻画,摒弃了脸谱化的窠臼,从家庭身份入手,赋予角色浓浓的人情味。
吴石白天要面对国防部、保密局等特务机关的监控,时刻行走在刀尖上;而晚上回到家,他又成为宽慰妻子的柔情丈夫、陪伴女儿唱歌的慈爱父亲。他与手下聂曦,既是生死战友,更是情同父子的亲人。
导演杨亚洲强调:“所有的艺术手段,都是为了拍人。”剧中,吴石会在酒后唱起闽南乡音的歌谣,用“我身骑白马走三关”寄托对故乡的眷恋。
这些充满烟火气的细节,非但没有削弱英雄的伟大,反而让他们的牺牲更具感染力。
《沉默的荣耀》也借鉴了“战壕真实派”的创作手法,将英雄还原为“人”。吴石没接受过专业训练;高血压症严重,关键时刻影响发挥;他不擅人事关系,在高层无奥援。
作为情报工作者,吴石却是性情中人。他对孩子、妻子、下属、良心未泯的同僚、地下战线的伙伴,都太想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文化认同与心灵契合
《黄山恋》通过徽文化元素的运用,强化了两岸同根同源的文化认同。影片融入徽戏、茶商文化等元素,而徽文化也是台湾地域文化的重要溯源之一。
这种文化联结成为打通两岸同胞情感的重要通道。
《沉默的荣耀》则通过家庭场景的细腻描写,潜移默化地完成了从“家”到“国”的情感升华。
剧集后半段,吴石、聂曦、朱枫在吴府聚餐,聂曦唱起家乡福州的童谣《天顶一块铜》,吴石的夫人王碧奎则唱了《望春风》,寄托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这种难得的欢愉平静与即将到来的残酷风暴形成鲜明对比,也更加强化了剧集厚重而悲怆的情感力量。
相比之下,剧中的反派,如阴鸷狠毒的谷正文和翁连旺,则几乎没有任何家庭戏份。在这种叙事策略中,“家庭”早已突破了简单的场景功能,成为国家认同的隐喻。
时代背景与现实意义
《沉默的荣耀》精准契合了当前民众对祖国统一的情感需求。中国文艺评论网指出,这部剧能够火爆两岸,就在于它“成功唤起了当前两岸人民内心深处对于祖国统一的共同期盼”。
相比以往的作品,这部剧不再遮遮掩掩,而是以更为主动也更为自信的姿态,直接切入75年前台湾的隐蔽战线。
《黄山恋》则呼应了两岸交流日益密切的时代背景。影片中两位主人公“终在两岸和解背景下重逢”,这一情节不仅是对历史遗憾的弥补,也是对未来两岸关系的乐观展望。
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一贯支持两岸影视、音乐等领域文化交流合作,乐见两岸文艺工作者常来常往、携手合作,创作更多优秀作品。”
2025年金鸡百花电影节期间,两岸电影系列交流活动成功举办,50余位台湾知名电影演员参加活动,《赛德克·巴莱》《角头:斗阵欸》等15部台湾电影参展。
情感共鸣与社会反响
《沉默的荣耀》播出后,引发了现象级的观看体验。“这是一部知道结局,但仍要追下去的剧”——许多观众怀着这样的心情跟随剧情。
更令人动容的是,剧集热播后,位于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的吴石故居迎来了参观热潮,不少人自发前去瞻仰。
在北京福田公墓,吴石将军的墓前,上百束鲜花层叠摆放,已经形成了一道“鲜花墙”。
一位台湾青年在吴石将军夫妇合葬墓前洒下金门高粱酒,哽咽发声:“老一辈先烈的精神是非常可敬的。两岸都是中国人,两岸青年应该同心同气,历史是不能被遗忘的。”
《黄山恋》虽未上映,但其剧情设定已引发关注。影片中两位主人公虽远隔千山万水,却如黄山与阿里山般脉脉相望,坚守着爱情的信仰,这一设定本身就象征着两岸人民血浓于水,期盼团圆的不懈追求。
---
吴石故居的雕像下,摆放着几张引人注目的照片——那是九三阅兵中大国重器的雄姿。
一位观众在《沉默的荣耀》的讨论区中写道:“他们本可选择更安稳的人生,却毅然投身暗夜深海。唯一的光源,就是心中那团对新中国燃烧的信仰之火!”
而在《黄山恋》的故事里,那对分离数十年的恋人最终重逢,正如黄山与阿里山的对望,诉说着两岸之间永远无法割断的血脉相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