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体育

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学教授宋怡明全新历史视角探索永泰文书

中经联播讯(金向友 陈金新 通讯员 叶欣童 张培奋 陈成才)“看,那里就是文书中的‘鸭姆碓’吧?”站在福建永泰县嵩口镇漈头村龙漈溪的一座小桥上,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中国历史学教授宋怡明遥指远处的水岸说。鸭姆碓是一个连本地村民都鲜少提及的地名,却因一箱契约文书吸引了国际学者的目光。

20240722  宋怡明全新历史视角探索永泰文书1.jpg?x-oss-process=style/water

▲宋怡明(左)、郑振满(中)研究漈头村文书

漈头村常住人口仅有百人,外国学者到访的场景在7年前还是新鲜事。如今,村民对此已习以为常。

初遇:寻找一箱“废纸”

2017年,宋怡明与厦门大学民间历史文献研究中心主任郑振满应邀来到永泰考察历史文书,不在行程之中的漈头村阴差阳错闯进学者们的视野。从这里出发,宋怡明开始了一种全新历史视角的探索。

20240722  宋怡明全新历史视角探索永泰文书2.jpg?x-oss-process=style/water

▲厦门大学副校长邬大光(右一)、宋怡明(左四)、郑振满(右二)研究漈头村文书

“郑教授、宋教授,好久不见,快进来喝杯茶!”入夏后的永泰烈日当空,漈头村村支书陈秋东在村部门口等了许久,终于迎来了两位老朋友——郑振满与宋怡明,同行的还有受邀前来调研的历史学专家们。

不同的肤色、不同的口音,一群人却熟络地唠起了家常,回忆起在漈头村的点点滴滴。

“漈头是我开始永泰文书研究的第一站,在那里我们发现了大量的历史文书,包含族谱、契约、阄书、账簿、日用杂书等。”宋怡明还记得初次到访漈头时,当时正值暑期,村里的孩子们穿着睡衣好奇地一路跟着他们寻庙找碑。

好奇的不仅有孩子,还有为他们带路的陈秋东。“当时听说有厦门和美国的大教授来村里,只为一箱‘废纸’,我们都感到不可思议,这有什么特别的吗?”陈秋东说,当时只觉得教授们为人随和,后来才知道他们到村里是为了寻找民间文书,研究历史。

漈头村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山村,多少年来,它同大多数村庄一样在历史的洪流中寂寂无名。

“我们常说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但不意味着‘失败者’的历史没有价值,永泰文书的价值就在于可以让我们恢复‘失败者’的历史,让我们从老百姓的角度去重新考虑中国历史。”宋怡明说,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伊曼纽尔·勒华拉杜里曾写就《蒙塔尤》,讲述13世纪法国南部一个偏远的山区历史,这本书后来成为整个法国年鉴学派的代表作品,也许关于永泰的研究也会成为他的“蒙塔尤”。

20240722  宋怡明全新历史视角探索永泰文书3.jpg?x-oss-process=style/water

▲宋怡明(左)、郑振满(中)、邬大光(右)研究漈头村文书

深入:为普通人“立传”

从2018年开始,宋怡明在哈佛大学开了一门叫作“中国民间文献阅读培训课”的选修课,把更多的永泰文书以及研究放到了课程里,其中当然也包括在漈头村收集到的文书。

去年暑假,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中国历史学博士周晓睿第一次到访永泰,他也是中国民间文献阅读培训课的选修者。“课堂上,我们从漈头村的‘鸭姆碓’入手,看一块土地如何在不同的人手中流转,在不同的家族间被贩卖;接着我们看到村内一个叫吴履人的佃农所签署的文书,分析他如何从佃农,一步步走向赤贫……用这些一手的历史资料,我们共同还原了普通老百姓的故事。”周晓睿说。

吴履人的经历是宋怡明每次提起永泰文书时一定会分享的故事,去年他和学生郎超花了数月时间,通过二三十份从清朝康熙年间跨越到咸丰年间的永泰文书,重建了当地吴氏家族谱系。

“在漈头村,我们发现那里有相当一部分契约文书会讲到姓吴的人,但实际上现在的漈头并没有吴姓家族,他们去了哪里?”宋怡明说,通过契约文书里一笔笔的买卖记录和地方史料,他们发现了一个悲伤的故事:吴履人租田耕种欠下田租,陆续将自己继承的财产变卖,甚至把自家的粪厂(厕所)卖给人家,他的儿子吴仙海也远走他乡。这些历史文书,可让读者与一个死去100多年的人产生情感连接,意识到当时普通人生活的不易,引发现代人的共鸣。

令宋怡明更为印象深刻的是,在漈头村的一次田野调查中,他们发现水沟间一块不起眼的垫脚石,居然是清光绪年间陈氏族人为其母所立的墓碑,而墓碑主人的名字恰好出现在他曾经收集、阅读并在哈佛课堂上分享过的历史文书中。

在一次次走访、谈话中,宋怡明与漈头村、漈头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即便其中有数年他无法亲临永泰,他依然牵挂着永泰、漈头的历史文书,并通过线上方式与本地团队保持联系。不久前,宋怡明被永泰县政府授予“荣誉村民”称号,从洋教授变成村里人。“现在,我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说‘咱们’永泰了!”宋怡明开心地说。

20240722  宋怡明全新历史视角探索永泰文书4.jpg?x-oss-process=style/water

▲宋怡明在秀峰张氏祠堂现场为广大村民解读永泰文书故事

持续:传统智慧焕新

被漈头、永泰吸引的不只有宋怡明。上个月,厦门大学民间历史文献研究中心与哈佛燕京学社联合在嵩口镇举办“中国乡村研究的新资料与新路径”研习营,来自哈佛大学、圣约翰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厦门大学等20多所知名高校的近50位师生参与,漈头村也是目的地之一。

“这个地点现在还能找到吗?”“这个土名指代哪里?”……在漈头村献宝厝,学者们对着从契约中筛选出的地名,围着村支书陈秋东孜孜不倦地询问。他们当中有不少人的博士论文正是围绕永泰文书展开。

厦门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岳沁之曾以漈头林家的人情簿为切入点,开展关于清末民初闽东乡民的人情往来及其人际网络的研究。“可以说文献收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多亏了村委会和村民的照拂,将宽敞的村部会议室专门留给我们工作,还有村民亲自将成箱的文书搬到村部,约好哪天来取就任凭我们处置。”村民的热情回应让岳沁之感动不已。

学者们纷至沓来,令人不禁想问,民间文献研究对当下的乡村建设有什么助益。

“旅游开发并非评判一个地方发展的唯一标准。‘文字下乡’并未取代口头文化传统,我们之所以要去做田野调查,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地方重建文献系统,从整体史视野恢复地方传统,让中国传统社会治理智慧在新时代找到新的价值。”宋怡明说。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如今,宋怡明与漈头村、永泰的故事还在继续,我们期待看到一个独特视角下的中国乡村社会历史图景。

【责任编辑:刘莎莎】

太极连两岸 文化共传承 | 2025海峡两岸(厦门)太极拳大赛暨太极嘉年华启幕在即

将于12月12日至15日在厦门海沧体育中心启幕。福建省武术协会会长高楚兰、组委会负责人、台湾太极拳代表队总领队等嘉宾齐聚一堂,就赛事筹备情况、活动亮点以及太极文化对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的积极意义进行介绍与展望。国际太极拳日喜讯添彩 太极文化迎来世界时

落笔常在乡土间

曾经排列在夫夷江桃花岛新田车、黄家车、何家车、曹家车、杨木车等地段,那七、八架日夜翻滚的竹筒水车,见证了桃花村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碌,正是那“远看蜘蛛织网/近看棍棍棒棒/四十八把酒壶筛酒/中间弹琴吹唱”的童谣,不仅激发了抗战时期短暂旅居新宁的艾青先生喷薄的诗情,更吸引着我为这方绝美的山水不住地吟哦。作为新宁县第九届政协委员中为数不多的中国作协会员,我深知真实记录这块土地上翻天覆地的变

福建高速厦门区域趣味运动会:以赛为媒 搭建“路链家企”协同发展大舞台

近日,以“高速聚能・路鹭同行”为主题的福建高速厦门区域2025年职工趣味运动会活力启幕。福建高速厦门区域相关单位,属地交警执法、管理部门等单位职工代表齐聚赛场,厦门市总工会相关领导到场指导,共同见证这场集趣味性、协作性与凝聚力于一体的职工文体盛会。

泊心舟

文/张毅龙这满城的华灯,原是盛世的眼睛。可我的魂,偏被一扇素简的窗棂勾了去——那光晕温润如隔世的玉,在万千璀璨里,守着豆大的清明。茶烟起时,白日清谈的余韵便漫上心头。半窗明月移过阶庭,茶烟袅袅散入虚空,恰如此刻墨痕在宣纸上走成孤舟。

“传物遊心 解构万象——刘怡涛中国画作品展”在西双版纳启幕

11月5日,由西双版纳州文化和旅游局主办,西双版纳州文化馆、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承办的“传物遊心 解构万象——刘怡涛中国画作品展”在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正式启幕。仪式在极具民族特色的浓郁氛围中拉开帷幕。开幕式上,哈尼族非遗传承人现场献唱《迎宾曲》,歌声婉转悠扬,为画展增添了热烈而庄重的文化氛围。

龙江县:排球联赛燃情赛场绽放青春“该有模样”

11月2日,历时四天的龙江县中小学生排球联赛在热烈的欢呼声中圆满收官。此次赛事由龙江县教育局精心谋划、统筹推进,得到全县各中小学积极响应,22所学校组建49支队伍踊跃参赛。青少年学生以球会友、以赛为媒,用拼搏诠释热爱,用汗水书写青春,奏响了昂扬向上的运动乐章

2025年第十七届厦门国际动漫节“金海豚奖”颁奖仪式圆满举行 全球佳作竞逐共绘数字创意新蓝图

10月31日,由厦门市人民政府主办,厦门国际动漫节组委会承办,厦门信息集团创新软件园管理公司等单位协办的第十七届“金海豚奖”颁奖仪式在厦门集美成功举办。本届大赛聚焦动漫、游戏、虚拟现实(VR)三大核心赛道,吸引了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件优秀作品参与角逐。

世界遗产 人民共享 | 2025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人大书画作品展在武夷山成功举办

由福建省人大书画院指导,福建省文联、中国四个“双世遗”地所在设区市的人大常委会和有关部门,以及武夷山市共同举办的“世界遗产 人民共享”武夷山下风展红旗如画——2025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人大书画作品展在武夷山正式开展。本次活动是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后,由全国四个世界双遗产地联合举办的一场文化盛会,也是南平市人大常委会连续第六

华安各镇巾帼广场舞展演 多元活动赋能县域文化活力提升

近日,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各乡镇纷纷开展“舞动巾帼风采 悦享县域活力”广场舞相关活动,形式多样、精彩纷呈,为县域文化生活注入蓬勃活力。丰山镇:精心选拔 展巾帼魅力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展现全镇女性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近日,丰山镇妇联先后到各村广场舞练习现场,通过实地观看、现场打分的方式

丹青绘新貌 光影摄温情 | 攸县文联“时代风尚”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纪实

十月风来,携桂子清甜漫过阡陌,将新联村裹进一帧浓得化不开的秋光里。油茶果缀满枝头,凝着灿灿金晖;稻浪沿田埂起伏,与垂首的穗子低声絮语。白墙黛瓦隐在绿阴深处,乌亮的沥青路如墨绸蜿蜒,一头连着翻涌的丰收,一头系着炊烟袅袅的家园。2025年10月26日,重阳节前夕,攸县文联二十余位书家、影者,联袂黄丰桥镇文联同仁踏秋而来——为这处揽获全国、省、市、县、镇五级双文明称号

秋窗琐记

这秋光,原是这般耐人寻味的。作为终日与文书为伴的教育工作者,忽在这窗前得了片刻闲坐,竟觉出几分偷得浮生的愧怍。时光的渡轮驶入秋水长天,十月的风拂过眉梢,带着一种淬炼后的澄澈。它不似韩退之笔下“百般红紫斗芳菲”的喧哗逼人,也无白乐天“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泼辣恣睢,只是这般安安静静地,将王介甫“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笔意倒转,把淡淡转浓的暮色涂抹在园林亭阁。那光是熟透的,带着十月特有的温

连城培田村歌破空而来 唱响客家古村的千年文脉

最近,一曲《心中的培田》横空出世,以悠扬旋律唤醒八百年客家古村的沉睡记忆,用深情文字勾勒培田的过去与未来。这首由原福建省侨联副主席、龙岩市连城县乡村振兴特派员谢小建作词、AI作曲的村歌,不仅是献给古村的抒情礼赞,更成为连接培田历史根脉与时代活力的文化纽带。

枫契韶光

深秋时节,西风掠过山峦,枫叶如赤云般层层铺展,簌簌作响,正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之境。千万片红叶仿佛离枝的蝴蝶,在空中盘旋成阵——名如朝露恨如烟,聚散何须问旧年?我独自走在石径上,见落叶铺就一条金色的小路,“人迹板桥霜”恍若旧日的誓约被秋霜一寸寸栽种在林间。还记得月下许下的三生之契,“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如今篱前温着五色醅酒,笑谈间挽起斑白的发丝,竟以枫叶为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