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体育

针舞之妙 海丝起航│绍真堂罗盘非遗文化展在泉州拉开帷幕

中经联播讯(庄秋风 马海彤 通讯员 林颖杰)近日,一场名为“针舞之妙,海丝起航”绍真堂罗盘非遗文化展在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法石真武庙广场拉开帷幕。作为绍真堂罗盘制作技艺第七代传承人,苏少隆将在半年时间里,在真武庙这一世界遗产点旁边,展示罗盘这一航海神器与海丝起点城市的血脉联系。

探秘真武——“海丝起点”的海神信仰中心

据悉,真武庙位于古泉州外港与内港的交界关键节点,历史上是著名的法石港区,码头密集,航运繁忙。庙中供奉的真武大帝,承载着宋元时期海洋贸易者的精神寄托,现在是泉州22个世界遗产点之一。

公元10世纪,当泉州开始崛起为东方大港时,中原道教的北方守护神“玄武”在此华丽转身。因五行学说中“北方属水”,这座北方之神被赋予镇海保平安的神力,成为泉州第二代海神。

在真武庙大殿前,一方明代嘉靖十二年所立的“吞海”石碑至今巍然。石碑底座是一块天然巨石,形如龟背,另一侧椭圆石头酷似蛇头——这正是真武大帝足踏龟蛇的象征。

宋时郡守将这里作为官方祭祀海神的场所,每年举行两次祭典:端午前后的“回舶祭海”与秋冬时节的“遣舶祭海”。南宋泉州太守真德秀亲撰《真武殿祝文》,向真武大帝祈求“消除江海之上的灾害天气,保护商船、海舶航海平安”。

2017年5月,工作人员在真武大帝塑像基座下发现一方石刻,刻有“承信郎”字样。这一发现意义非凡——“承信郎”是宋代授予对招徕外国商人作出巨大经济贡献者的官阶,印证了宋代政府对海洋贸易的鼓励政策。

真武庙、九日山祈风石刻与天后宫,共同构成古代泉州航海者的精神坐标。2023年2月,当“祀海祈祥”“祭海纳福”的佾舞在真武庙广场重现时,现场观众仿佛穿越回宋元时期“市井十洲人”的泉州盛景。

绍真堂罗盘非遗文化展成了市民的“网红打卡点”

寻踪玄武——巧妙应和罗盘中的方位智慧

玄武作为四象之一,在罗盘文化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在传统罗盘体系中,北方玄武与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共同构成天地定位的基石。

在绍真堂收藏的明代航海罗盘中,清晰可见四象方位标记。玄武所代表的北方,不仅是航海者确定航向的基准点,更蕴含着“以水为德”的海洋文明智慧。

苏氏罗盘以三合罗盘为代表,将八卦和十二地支两大定位体系合而为一,“二十四山”将地平面周天360度均分,每山占15度,三山为一卦,每卦占45度。

传统罗盘体现了玄武方位的神圣性,又实现了航海定位的实用性。当商船从泉州港驶向浩瀚南海时,舵手依靠罗盘上玄武定位的北方,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回家的方向。

“玄武”在罗盘中不仅是一个方位符号,更代表着一种“镇海”的精神力量。正如真武庙中“吞海”石碑所彰显的气势,玄武的方位智慧赋予航海者征服惊涛骇浪的勇气。

▲丰泽区领导莅临绍真堂罗盘非遗文化展

针舞乾坤 绍真堂罗盘传承千年技艺

“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北宋诗人谢履的《泉南歌》,道出泉州因海而兴的辉煌历史。而罗盘作为古代航海必备品,正是它指引航向,让海上丝绸之路得以开拓。

绍真堂的罗盘制作技艺已传承300馀年。作为第七代传承人,苏少隆从小浸润在罗盘文化中。古法罗盘制作需经历选料、裁坯、分格、写盘、上油、安装磁针六大工序,前后耗时一至两周。

其中“写盘”是艺术与耐心的极致考验。工匠需用蝇头小楷将八卦、天干地支、二十四山等复杂内容填入分格,书写过程需屏息凝神——写错一字,整个罗盘便告作废。

最核心的“安装磁针”技艺更是秘中之秘。在绍真堂工作室,仍使用祖传的陨石磁化钢针。磁针的长短与粗细需精确控制,其灵敏度决定着航海者的生死。

航海罗盘的设计不同于其他罗盘。它们结构简洁精巧,尺寸适中便于携带,刻度清晰可辨,在风浪颠簸中仍能快速读数。这些特质使它们成为航海家们的“贴身宝贝”。

在真武庙展出的明代航海罗盘上,可见当时工匠的巧思:外盒采用防水设计,内盘增加水平校准装置,磁针特别加重以抗风浪。这些细节凝聚着中国航海科技的智慧结晶。

指南四海 罗盘与海洋文明的远航

罗盘的出现改变了人类航海史。在磁针指引下,宋代泉州商人扬帆远航,创造了“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华。泉州港在南宋末年超过广州成为全国最大港口,元代更跃升为“东方第一大港”,与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

马可·波罗笔下的东方繁华,正是以泉州为蓝本。明初郑和七下西洋,五次在泉州停留修整,其中第五次直接从泉州扬帆起航。这些彪炳史册的航海壮举,都离不开罗盘的指引。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在1991年迎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队。考察后,泉州被认定为联合国在中国唯一确认的“海丝起点”。当时考察队专程探访真武庙,对保护完好的遗迹及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赞不绝口。

真武庙大殿高悬的“闽台祖庭”牌匾,诉说着另一种文化远航。台湾地区500多座玄天上帝庙大多由此分炉,每年都有台湾香客团来此寻根。罗盘与真武信仰共同成为联结海峡两岸的文化纽带。

近年来,绍真堂罗盘文化馆接待了众多海内外研学青年,并且远赴马来西亚吉隆坡开设传承班,让这项古老技艺在海外生根发芽。期待更好地挖掘和展示罗盘的历史演变与文化价值。



【责任编辑:崔岳莺】

太极连两岸 文化共传承 | 2025海峡两岸(厦门)太极拳大赛暨太极嘉年华启幕在即

将于12月12日至15日在厦门海沧体育中心启幕。福建省武术协会会长高楚兰、组委会负责人、台湾太极拳代表队总领队等嘉宾齐聚一堂,就赛事筹备情况、活动亮点以及太极文化对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的积极意义进行介绍与展望。国际太极拳日喜讯添彩 太极文化迎来世界时

落笔常在乡土间

曾经排列在夫夷江桃花岛新田车、黄家车、何家车、曹家车、杨木车等地段,那七、八架日夜翻滚的竹筒水车,见证了桃花村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碌,正是那“远看蜘蛛织网/近看棍棍棒棒/四十八把酒壶筛酒/中间弹琴吹唱”的童谣,不仅激发了抗战时期短暂旅居新宁的艾青先生喷薄的诗情,更吸引着我为这方绝美的山水不住地吟哦。作为新宁县第九届政协委员中为数不多的中国作协会员,我深知真实记录这块土地上翻天覆地的变

福建高速厦门区域趣味运动会:以赛为媒 搭建“路链家企”协同发展大舞台

近日,以“高速聚能・路鹭同行”为主题的福建高速厦门区域2025年职工趣味运动会活力启幕。福建高速厦门区域相关单位,属地交警执法、管理部门等单位职工代表齐聚赛场,厦门市总工会相关领导到场指导,共同见证这场集趣味性、协作性与凝聚力于一体的职工文体盛会。

泊心舟

文/张毅龙这满城的华灯,原是盛世的眼睛。可我的魂,偏被一扇素简的窗棂勾了去——那光晕温润如隔世的玉,在万千璀璨里,守着豆大的清明。茶烟起时,白日清谈的余韵便漫上心头。半窗明月移过阶庭,茶烟袅袅散入虚空,恰如此刻墨痕在宣纸上走成孤舟。

“传物遊心 解构万象——刘怡涛中国画作品展”在西双版纳启幕

11月5日,由西双版纳州文化和旅游局主办,西双版纳州文化馆、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承办的“传物遊心 解构万象——刘怡涛中国画作品展”在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正式启幕。仪式在极具民族特色的浓郁氛围中拉开帷幕。开幕式上,哈尼族非遗传承人现场献唱《迎宾曲》,歌声婉转悠扬,为画展增添了热烈而庄重的文化氛围。

龙江县:排球联赛燃情赛场绽放青春“该有模样”

11月2日,历时四天的龙江县中小学生排球联赛在热烈的欢呼声中圆满收官。此次赛事由龙江县教育局精心谋划、统筹推进,得到全县各中小学积极响应,22所学校组建49支队伍踊跃参赛。青少年学生以球会友、以赛为媒,用拼搏诠释热爱,用汗水书写青春,奏响了昂扬向上的运动乐章

2025年第十七届厦门国际动漫节“金海豚奖”颁奖仪式圆满举行 全球佳作竞逐共绘数字创意新蓝图

10月31日,由厦门市人民政府主办,厦门国际动漫节组委会承办,厦门信息集团创新软件园管理公司等单位协办的第十七届“金海豚奖”颁奖仪式在厦门集美成功举办。本届大赛聚焦动漫、游戏、虚拟现实(VR)三大核心赛道,吸引了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件优秀作品参与角逐。

世界遗产 人民共享 | 2025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人大书画作品展在武夷山成功举办

由福建省人大书画院指导,福建省文联、中国四个“双世遗”地所在设区市的人大常委会和有关部门,以及武夷山市共同举办的“世界遗产 人民共享”武夷山下风展红旗如画——2025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人大书画作品展在武夷山正式开展。本次活动是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后,由全国四个世界双遗产地联合举办的一场文化盛会,也是南平市人大常委会连续第六

华安各镇巾帼广场舞展演 多元活动赋能县域文化活力提升

近日,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各乡镇纷纷开展“舞动巾帼风采 悦享县域活力”广场舞相关活动,形式多样、精彩纷呈,为县域文化生活注入蓬勃活力。丰山镇:精心选拔 展巾帼魅力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展现全镇女性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近日,丰山镇妇联先后到各村广场舞练习现场,通过实地观看、现场打分的方式

丹青绘新貌 光影摄温情 | 攸县文联“时代风尚”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纪实

十月风来,携桂子清甜漫过阡陌,将新联村裹进一帧浓得化不开的秋光里。油茶果缀满枝头,凝着灿灿金晖;稻浪沿田埂起伏,与垂首的穗子低声絮语。白墙黛瓦隐在绿阴深处,乌亮的沥青路如墨绸蜿蜒,一头连着翻涌的丰收,一头系着炊烟袅袅的家园。2025年10月26日,重阳节前夕,攸县文联二十余位书家、影者,联袂黄丰桥镇文联同仁踏秋而来——为这处揽获全国、省、市、县、镇五级双文明称号

秋窗琐记

这秋光,原是这般耐人寻味的。作为终日与文书为伴的教育工作者,忽在这窗前得了片刻闲坐,竟觉出几分偷得浮生的愧怍。时光的渡轮驶入秋水长天,十月的风拂过眉梢,带着一种淬炼后的澄澈。它不似韩退之笔下“百般红紫斗芳菲”的喧哗逼人,也无白乐天“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泼辣恣睢,只是这般安安静静地,将王介甫“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笔意倒转,把淡淡转浓的暮色涂抹在园林亭阁。那光是熟透的,带着十月特有的温

连城培田村歌破空而来 唱响客家古村的千年文脉

最近,一曲《心中的培田》横空出世,以悠扬旋律唤醒八百年客家古村的沉睡记忆,用深情文字勾勒培田的过去与未来。这首由原福建省侨联副主席、龙岩市连城县乡村振兴特派员谢小建作词、AI作曲的村歌,不仅是献给古村的抒情礼赞,更成为连接培田历史根脉与时代活力的文化纽带。

枫契韶光

深秋时节,西风掠过山峦,枫叶如赤云般层层铺展,簌簌作响,正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之境。千万片红叶仿佛离枝的蝴蝶,在空中盘旋成阵——名如朝露恨如烟,聚散何须问旧年?我独自走在石径上,见落叶铺就一条金色的小路,“人迹板桥霜”恍若旧日的誓约被秋霜一寸寸栽种在林间。还记得月下许下的三生之契,“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如今篱前温着五色醅酒,笑谈间挽起斑白的发丝,竟以枫叶为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