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庄秋风 马海彤 通讯员 林颖杰)近日,一场名为“针舞之妙,海丝起航”绍真堂罗盘非遗文化展在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法石真武庙广场拉开帷幕。作为绍真堂罗盘制作技艺第七代传承人,苏少隆将在半年时间里,在真武庙这一世界遗产点旁边,展示罗盘这一航海神器与海丝起点城市的血脉联系。

探秘真武——“海丝起点”的海神信仰中心
据悉,真武庙位于古泉州外港与内港的交界关键节点,历史上是著名的法石港区,码头密集,航运繁忙。庙中供奉的真武大帝,承载着宋元时期海洋贸易者的精神寄托,现在是泉州22个世界遗产点之一。
公元10世纪,当泉州开始崛起为东方大港时,中原道教的北方守护神“玄武”在此华丽转身。因五行学说中“北方属水”,这座北方之神被赋予镇海保平安的神力,成为泉州第二代海神。
在真武庙大殿前,一方明代嘉靖十二年所立的“吞海”石碑至今巍然。石碑底座是一块天然巨石,形如龟背,另一侧椭圆石头酷似蛇头——这正是真武大帝足踏龟蛇的象征。
宋时郡守将这里作为官方祭祀海神的场所,每年举行两次祭典:端午前后的“回舶祭海”与秋冬时节的“遣舶祭海”。南宋泉州太守真德秀亲撰《真武殿祝文》,向真武大帝祈求“消除江海之上的灾害天气,保护商船、海舶航海平安”。
2017年5月,工作人员在真武大帝塑像基座下发现一方石刻,刻有“承信郎”字样。这一发现意义非凡——“承信郎”是宋代授予对招徕外国商人作出巨大经济贡献者的官阶,印证了宋代政府对海洋贸易的鼓励政策。
真武庙、九日山祈风石刻与天后宫,共同构成古代泉州航海者的精神坐标。2023年2月,当“祀海祈祥”“祭海纳福”的佾舞在真武庙广场重现时,现场观众仿佛穿越回宋元时期“市井十洲人”的泉州盛景。

▲绍真堂罗盘非遗文化展成了市民的“网红打卡点”
寻踪玄武——巧妙应和罗盘中的方位智慧
玄武作为四象之一,在罗盘文化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在传统罗盘体系中,北方玄武与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共同构成天地定位的基石。
在绍真堂收藏的明代航海罗盘中,清晰可见四象方位标记。玄武所代表的北方,不仅是航海者确定航向的基准点,更蕴含着“以水为德”的海洋文明智慧。
苏氏罗盘以三合罗盘为代表,将八卦和十二地支两大定位体系合而为一,“二十四山”将地平面周天360度均分,每山占15度,三山为一卦,每卦占45度。
传统罗盘体现了玄武方位的神圣性,又实现了航海定位的实用性。当商船从泉州港驶向浩瀚南海时,舵手依靠罗盘上玄武定位的北方,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回家的方向。
“玄武”在罗盘中不仅是一个方位符号,更代表着一种“镇海”的精神力量。正如真武庙中“吞海”石碑所彰显的气势,玄武的方位智慧赋予航海者征服惊涛骇浪的勇气。

▲丰泽区领导莅临绍真堂罗盘非遗文化展
针舞乾坤 绍真堂罗盘传承千年技艺
“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北宋诗人谢履的《泉南歌》,道出泉州因海而兴的辉煌历史。而罗盘作为古代航海必备品,正是它指引航向,让海上丝绸之路得以开拓。
绍真堂的罗盘制作技艺已传承300馀年。作为第七代传承人,苏少隆从小浸润在罗盘文化中。古法罗盘制作需经历选料、裁坯、分格、写盘、上油、安装磁针六大工序,前后耗时一至两周。
其中“写盘”是艺术与耐心的极致考验。工匠需用蝇头小楷将八卦、天干地支、二十四山等复杂内容填入分格,书写过程需屏息凝神——写错一字,整个罗盘便告作废。
最核心的“安装磁针”技艺更是秘中之秘。在绍真堂工作室,仍使用祖传的陨石磁化钢针。磁针的长短与粗细需精确控制,其灵敏度决定着航海者的生死。
航海罗盘的设计不同于其他罗盘。它们结构简洁精巧,尺寸适中便于携带,刻度清晰可辨,在风浪颠簸中仍能快速读数。这些特质使它们成为航海家们的“贴身宝贝”。
在真武庙展出的明代航海罗盘上,可见当时工匠的巧思:外盒采用防水设计,内盘增加水平校准装置,磁针特别加重以抗风浪。这些细节凝聚着中国航海科技的智慧结晶。
指南四海 罗盘与海洋文明的远航
罗盘的出现改变了人类航海史。在磁针指引下,宋代泉州商人扬帆远航,创造了“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华。泉州港在南宋末年超过广州成为全国最大港口,元代更跃升为“东方第一大港”,与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
马可·波罗笔下的东方繁华,正是以泉州为蓝本。明初郑和七下西洋,五次在泉州停留修整,其中第五次直接从泉州扬帆起航。这些彪炳史册的航海壮举,都离不开罗盘的指引。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在1991年迎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队。考察后,泉州被认定为联合国在中国唯一确认的“海丝起点”。当时考察队专程探访真武庙,对保护完好的遗迹及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赞不绝口。
真武庙大殿高悬的“闽台祖庭”牌匾,诉说着另一种文化远航。台湾地区500多座玄天上帝庙大多由此分炉,每年都有台湾香客团来此寻根。罗盘与真武信仰共同成为联结海峡两岸的文化纽带。
近年来,绍真堂罗盘文化馆接待了众多海内外研学青年,并且远赴马来西亚吉隆坡开设传承班,让这项古老技艺在海外生根发芽。期待更好地挖掘和展示罗盘的历史演变与文化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