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外卖行业正式告别“价格换流量”的时代。随着监管部门明确提出“避免低质低价的内卷式竞争”,平台生态开始集体转向,以健康饮食为核心的新一轮竞速,正悄然展开。
从价格到价值:平台集体换挡
外卖补贴曾是平台增长的发动机,但当“以牺牲商户利润换取用户留存”逐渐演变为系统性生态风险,平台开始重新思考增长的路径。
各大平台纷纷布局健康外卖和结构化饮食服务:
• 美团推出“我的饮食记录”,AI营养师嵌入点单流程;
• 京东整合七鲜小厨与冷链能力,深耕老龄与慢病人群的功能性饮食需求;
• 阿里则通过AQ系统串联用户健康数据、AI营养建模与引入维小饭等量化营养数据餐服务商,打通“营养建议-饮食生成-配送交付”的全链路闭环。

AI餐:不只是新产品,更是新战略
平台对“AI餐”的集体押注,折射出中国社会饮食系统的深层转型需求。
当前,我国慢病人群已达数亿级别——
4亿高血压、1.3亿糖尿病、5亿超重人群,医疗体系无法承担三餐干预责任,家庭和传统供应链亦缺乏匹配能力。
而平台具备唯一的“三位一体”能力:健康数据理解 → AI营养干预 → 供应链履约闭环。
AI餐不再是促销工具或功能叠加,而是平台进入健康管理赛道的“战略级入口”。

顺应国家战略,重塑行业格局
事实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早已明确提出:要推动营养干预、合理膳食与慢病前置管理成为全民战略。
平台“结构性介入”健康饮食,并非另辟蹊径,而是顺势而为、应时而动。
未来的外卖平台,将不再比拼谁送得更快,而是比拼谁送得更精准、更健康、更懂用户。
新一轮行业格局重塑,已然开始。平台新护城河,不再来自补贴或速度,而在于对用户结构的理解力,以及对系统联动的协同能力
来源:信阳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