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电讯

【城市百科】随州市-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随州位于湖北省北部,闻名于世的编钟出土于此,也是华夏始祖炎帝神农的诞生地;随州地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地带,东承武汉,西接襄阳,北临信阳,南达荆州,居“荆豫要冲”,扼“汉襄咽喉”,为”鄂北重镇”,是湖北省对外开放的”北大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由东向西的重要接力站和中转站,国务院于2000年6月25日批准设立的地级市。 全市版图面积9636平方公里,总人口258万。根据2021年5月26日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湖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二号),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随州市全市常住人口(指常住本市半年以上人口)2047923人。

随州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就诞生在这里,他创耕耘、植五谷、尝百草、兴贸易,开创了中华民族的农耕文明;城西擂鼓墩出土的曾侯乙编钟震惊世界,被誉为世界音乐史上的奇迹;随州曾是隋文帝杨坚封地,隋朝因随州而命名;随州山川秀丽,大洪山、桐柏山、中华山、徐家河、封江等风景名胜旅游区享誉省内外。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以“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的不朽诗篇赞美随州。

被誉为“楚北天空第一峰”的大洪山,集各类风景名胜之精华,峰峻、山秀、林幽、洞奇、泉醇、湖美,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封江、徐家河水库岸柳依依,百岛竞秀、渔舟游弋,有“水上公园”之胜名;平靖、黄土、武胜三大古关雄踞险地,突兀而立,气势非凡。处处佳境引人入胜。

随州物产丰富,是全国优质大米、优质小麦、优质棉、商品牛基地。已经探明的矿产资源有40多种,其中黄金、铁、磷矿石、大理石、重晶石、钾长石等18种资源已经开发使用;特产众多,茶叶、香菇、银杏、蜜枣等产品驰名海内外。

随州是古老年轻之城、区位优越之城、宜居宜游之城、特色鲜明之城、创新创业之城。

随州的荣誉:

炎帝神农故里

编钟古乐之乡

中国专用汽车之都

中国楹联文化城市

全国十佳魅力城市

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宽带中国”示范城市

国家首批应急产业示范基地

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国家级出口专用车产业质量安全示范区

全国专用汽车区域品牌建设示范区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森林城市

中国风机名城

中国兰花之乡

中国香菇之乡

中国银杏之乡

省级文明城市

省级卫生城市

省级环保模范城市

2020年随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096.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5.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73.37亿元,增长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77.32亿元,下降8.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46.04亿元,下降4.3%。三次产业比重由2019年的13.4:46.8:39.8调整为15.8:43.5:40.7,服务业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按2019年底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GDP为49380元,按年平均汇率计算折合7159美元。

城区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9%,涨幅比上年同期下降1.3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7.5%,衣着类价格上涨3.4%,居住类价格下降5.1%,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2%,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2%,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上涨4.4%,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0.8%,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3.5%。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8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1%。粮食种植面积206.92千公顷,同比增长7.5%;棉花种植面积4.88千公顷,同比下降20.9%;油料种植面积41.46千公顷,同比增长3.5%。粮食总产量146.17万吨,同比增长2.6%;棉花总产量0.35万吨,同比下降24.3%;油料产量10.29万吨,同比增长3.8%。

2020年完成人工造林3.51千公顷,封山育林1.65千公顷,退化林修复5.19千公顷,零星植树195万株,木材采伐量6.5万立方米。

全年主要畜禽肉类产量21.06万吨,同比增长7.7%(主要农产品产量见表1)。生猪出栏136.91万头,同比下降7.0%;羊出栏36.88万只,同比下降17.3%;家禽出笼6698.84万只,增长0.3%。水产品产量8.44万吨,下降0.3%。

农村用电量5.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化肥施用量14.98万吨,同比下降1.3%。

表1:2020年全市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28.52亿元,同比下降6.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6.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下降12.1%;股份制企业下降5.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10%;私营企业下降7.4%。分门类看,采矿业下降27%,制造业下降6.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2%。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2.5%,纺织业下降12.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9.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7.2%,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3.4%,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10%,专用设备制造下降28%,汽车制造业下降0.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13.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2%。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80.35亿元,比上年下降22.5%。分门类看,采矿业利润2.2亿元,比上年下降35.3%;制造业69.84亿元,下降22.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8.3亿元,下降14.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5.07元,比上年增加0.89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1%,降低1.22个百分点。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48.1%,比上年末上升1.5个百分点。

全市资质以内建筑企业122个,完成施工产值108亿元,同比下降20.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41.2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13.8万平方米,下降67.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3.3%。其中,民间投资下降28.7%。按登记注册类型划分,内资企业投资下降21.5%;港澳台投资下降47.5%;外商投资下降70%;个体经营投资下降67%。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下降42.1%;第二产业投资下降29.8%;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6.1%。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0.9%。商品房销售面积99.7万平方米,下降46.7%;销售额59.7亿元,下降44.9%。

五、内外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9.53亿元,同比下降20.6%。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67.52亿元,下降21.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2.01亿元,下降18.0%。从行业分类看,批发业实现销售额301.86亿元,下降9.4%;零售业实现销售额386.10亿元,下降11.4%;住宿业实现营业额15.77亿元,下降22.4%;餐饮业实现营业额50.19亿元,下降20.6%。

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25.26亿元,下降14.6%。其中,网上零售额达到12.26亿元,比上年下降13.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1.47亿美元,同比增长28.4%。其中,进口0.67亿美元,增长65.9%;出口10.8亿美元,增长28.4%。在出口中,农副产品出口7.4亿美元,同比增长41.8%,其中食用菌出口5.8亿美元,同比增长41.2%;机电产品出口1.35亿美元,同比增长19.2%,其中专用汽车出口0.51亿美元,同比增长4%;轻纺产品出口0.61亿美元,同比下降23.2%;医药化工产品出口1.2亿美元,同比下降7.3%。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759万美元,下降71.6%。

六、交通、邮政和旅游

全年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116.61亿吨公里,同比下降27.7%;旅客周转量6.60亿人公里,下降52.2%。

全市邮政行业累计完成业务收入6.34亿元,同比增长6.7%;累计完成业务总量8.23亿元,增长10.0%。其中,快递服务企业累计完成业务收入2.56亿元,增长18.8%;累计完成业务量1704.79万件,增长28.2%。

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235万人次,同比下降56%;国内旅游收入86.93亿元,下降52%。接待海外游客0.2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10万元。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64.64亿元,同比下降20.7%。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88亿元,下降26.9%。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27.31亿元,下降27.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1.09亿元,增长21.0%。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34.80亿元,增长11.6%。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194.77亿元,增长13.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85.44亿元,增长15.4%。其中:住户贷款余额351.41亿元,增长10.0%;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534.02亿元,增长19.2%。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2489人,在校生8002人,毕业生1900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3887人,毕业生3616人;普通高中在校生34710人,毕业生10352人;普通初中和小学在校生204996人。

全年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24项,实现高新技术增加值(四上单位)167.6亿元,同比下降5.9%。

九、文化和卫生

截止2020年12月底,全市共有文化机构72个(含文旅局机关、局属单位,乡镇文化站41家),艺术表演团体3个,电影院16个,公共图书馆5个,公共图书馆藏书53万册,博物馆(纪念馆)5个。市级广播电视台1个,县级融媒体3个。

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1299个。其中:县级医院9个,乡镇医院45个;卫生技术人员15342人。其中:执业医师3550人,注册护士4993人;病床床位12493张。

十、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87元,同比下降4.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691元,下降9.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24元,同比下降2.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695元,下降4.0%。

全年脱贫6040人,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新增城镇就业1.8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和优待抚恤金6亿元,100家“医养结合、两室联建”试点建设全面完成。

十一、能源消耗与环境保护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46.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其中,居民生活用电量13.50亿千瓦时,增长2.6%;工业用电量24.28亿千瓦时,增长1.5%;第三产业用电量7.5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4%。

全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319天,其中:优104天、良215天、轻度污染45天、中度污染2天、重度污染4天、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均为0天,达标天数占比为87.2%。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值为59μg/m3,较上年同期降低14.5%;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值为37μg/m3,较上年同期降低11.9%。

历史沿革

随州之“随”,其名最早源于远古的“随氏族”。据战国时史官撰写的《世本·作篇》记载:“随,作笙。长四寸,十三簧,像凤之身,正月之音也。”宋衷注:“随,女蜗氏之臣。”由此可见,“随人”不仅是远古时代创制笙簧、酷爱歌舞的氏族,而且还是“女皇”女蜗氏的“臣子”、“诸侯”或后裔,为女娲氏、神农氏、烈山氏同血缘关系的氏族部落。是时,“随人”先以“兕”为图腾(“兕”即“犀”之异名,“兕属雌,犀属雄”)后又演变为崇拜“豕”图腾,是生存、繁衍于南方大洪山的土著氏族,赖以渔猎为生计,后来扩展至桐柏山区。其中一支族“烈山氏之子曰柱”,“烈山泽而焚之”,开创了原始农业和饲养业,故又崇拜“牛”“豕”图腾,至今随州地区仍保留崇敬“独角兽”(即“兕”)“猪头插筷子”(即祭祀烈山之子柱)的习俗。

随氏族日渐发展壮大,其中一支族随为帝向北扩张。虞夏至商初,随人在中原建立“犀”方国。同时,从商代中期至战国末期,先后在随境有“厉”、“随”、“唐”三个诸候国建置都邑,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姬姓四十人,其中“随”、“唐”三个诸候国建置都邑,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姬姓四十人,其中“随”、“唐”封建随境。

从秦代至今的二千多年间,随州建置虽然变迁频繁,但大部分时期或设郡、州,或置专署,成为江汉、鄂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战国末,楚灭随建县,秦汉因之。晋设义阳郡,南北朝改设随阳郡,后又改为随郡、北随郡;北周设汉东、义阳二郡。西魏随升为州,辖郡、县。隋仍设州,后废州设汉东郡。唐改郡为随州。宋、元仍为随州。民国后废州为县,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湖北省三专区公署设在随县。

随州地灵人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秦始皇、汉武帝仰慕大洪山的天然灵气和秀丽山川,先后赴大洪山巡视,故有“祭尧舜于九嶷山(即大洪山)”之说;西汉末,平林(今随州古城畈)人陈牧、廖湛举兵起义,号“平林兵,击溃王莽军,建立东汉王朝;晋太康九年,武帝司马炎封司马迈为随郡王、置随国;太安二年,义阳(今随州北境)人张昌聚饥民起义,立刘泥(立沈)为帝恢复汉朝,建元“神凤”,宋时随州还涌现出孟宗政、李庭芝、边居谊等一批著名抗金抗元将领、民族英雄;元末,梅丘里(今曾都柳林古城畈人)人明玉珍率众起义,后加入红巾军,入川后自立为帝,建国大夏;明崇祯十年,农民义军张献忠、李自成部克随州,建立了随州历史上第一个革命政权,任汪鹭为随州牧;清咸丰五年,落湖里(今曾都区长岗镇)人赵邦壁举兵起义,克随州、德安等五个州府,建国后宋。随州人林翼支、方维、谢石钦、李亚楠、吴少伯等近千人参加武昌起义,并担任军政要职。

在革命战争年代,随州更加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大革命时期的工农青妇运动如火如荼;土地革命时期的随县“秋收暴动”成功,建立了三个苏维埃政权,湘鄂西、豫鄂皖两个中央分局扩大会议在随境召开,红四方面军从随南开始长征;中央鄂北特委机关设在随州高庙;抗日战争时期,随县是鄂豫边区抗战的指挥枢纽,中共鄂中省委、随枣地委、豫南地委、洪山地委均设在随州境内;鄂豫边区抗敌工作委员会、管辖十三县国共抗日联合政权在随县均川成立;新四军第五师在随南九口堰建军,随州境内建立了三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解放战争时期,江汉区党委、行署、军区和洪山地委、专署、军分区始终驻设随县。

1949年5月16日,随境随县、洪山县并列,分别隶属孝感、襄阳两专署。1955年4月30日,湖北省人民委员会13号命令,将洪山县制撤销,其辖区分别归并宜城、钟祥、枣阳和随县。

1979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以原随县城关镇和北郊公社为基础,设立随州市,与随县并存。

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164号文通知,撤销随县建制,其行政区域并入随州市。11月20日,县、市正式合署办公。

1991年8月26日,湖北省人民政府45号文决定,把随州市的发展列入全省统筹规划中,各项计划指标直接单列。

1994年11月4日,湖北省人民政府152号文件通知,随州市由省直管县级市。

2000年6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随州市,原县级随州市改名曾都区,隶属地级随州市;代管广水市。

2009年,国务院批准随州市重新设立随县,即在原随州市曾都区(市政府所在地)区划范围内,划出部分乡镇成立随县,曾都区继续保留;随州市管辖随县、曾都区,代管广水市。

社会经济

一、综合

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096.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5.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73.37亿元,增长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77.32亿元,下降8.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46.04亿元,下降4.3%。三次产业比重由2019年的13.4:46.8:39.8调整为15.8:43.5:40.7,服务业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按2019年底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GDP为49380元,按年平均汇率计算折合7159美元。

城区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9%,涨幅比上年同期下降1.3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7.5%,衣着类价格上涨3.4%,居住类价格下降5.1%,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2%,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2%,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上涨4.4%,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0.8%,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3.5%。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8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1%。粮食种植面积206.92千公顷,同比增长7.5%;棉花种植面积4.88千公顷,同比下降20.9%;油料种植面积41.46千公顷,同比增长3.5%。粮食总产量146.17万吨,同比增长2.6%;棉花总产量0.35万吨,同比下降24.3%;油料产量10.29万吨,同比增长3.8%。

2020年完成人工造林3.51千公顷,封山育林1.65千公顷,退化林修复5.19千公顷,零星植树195万株,木材采伐量6.5万立方米。

全年主要畜禽肉类产量21.06万吨,同比增长7.7%(主要农产品产量见表1)。生猪出栏136.91万头,同比下降7.0%;羊出栏36.88万只,同比下降17.3%;家禽出笼6698.84万只,增长0.3%。水产品产量8.44万吨,下降0.3%。

农村用电量5.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化肥施用量14.98万吨,同比下降1.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28.52亿元,同比下降6.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6.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下降12.1%;股份制企业下降5.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10%;私营企业下降7.4%。分门类看,采矿业下降27%,制造业下降6.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2%。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2.5%,纺织业下降12.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9.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7.2%,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3.4%,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10%,专用设备制造下降28%,汽车制造业下降0.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13.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2%。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80.35亿元,比上年下降22.5%。分门类看,采矿业利润2.2亿元,比上年下降35.3%;制造业69.84亿元,下降22.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8.3亿元,下降14.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5.07元,比上年增加0.89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1%,降低1.22个百分点。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48.1%,比上年末上升1.5个百分点。

全市资质以内建筑企业122个,完成施工产值108亿元,同比下降20.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41.2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13.8万平方米,下降67.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3.3%。其中,民间投资下降28.7%。按登记注册类型划分,内资企业投资下降21.5%;港澳台投资下降47.5%;外商投资下降70%;个体经营投资下降67%。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下降42.1%;第二产业投资下降29.8%;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6.1%。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0.9%。商品房销售面积99.7万平方米,下降46.7%;销售额59.7亿元,下降44.9%。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9.53亿元,同比下降20.6%。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67.52亿元,下降21.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2.01亿元,下降18.0%。从行业分类看,批发业实现销售额301.86亿元,下降9.4%;零售业实现销售额386.10亿元,下降11.4%;住宿业实现营业额15.77亿元,下降22.4%;餐饮业实现营业额50.19亿元,下降20.6%。

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25.26亿元,下降14.6%。其中,网上零售额达到12.26亿元,比上年下降13.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1.47亿美元,同比增长28.4%。其中,进口0.67亿美元,增长65.9%;出口10.8亿美元,增长28.4%。在出口中,农副产品出口7.4亿美元,同比增长41.8%,其中食用菌出口5.8亿美元,同比增长41.2%;机电产品出口1.35亿美元,同比增长19.2%,其中专用汽车出口0.51亿美元,同比增长4%;轻纺产品出口0.61亿美元,同比下降23.2%;医药化工产品出口1.2亿美元,同比下降7.3%。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759万美元,下降71.6%。

六、交通、邮政和旅游

全年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116.61亿吨公里,同比下降27.7%;旅客周转量6.60亿人公里,下降52.2%。

全市邮政行业累计完成业务收入6.34亿元,同比增长6.7%;累计完成业务总量8.23亿元,增长10.0%。其中,快递服务企业累计完成业务收入2.56亿元,增长18.8%;累计完成业务量1704.79万件,增长28.2%。

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235万人次,同比下降56%;国内旅游收入86.93亿元,下降52%。接待海外游客0.2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10万元。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64.64亿元,同比下降20.7%。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88亿元,下降26.9%。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27.31亿元,下降27.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1.09亿元,增长21.0%。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34.80亿元,增长11.6%。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194.77亿元,增长13.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85.44亿元,增长15.4%。其中:住户贷款余额351.41亿元,增长10.0%;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534.02亿元,增长19.2%。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2489人,在校生8002人,毕业生1900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3887人,毕业生3616人;普通高中在校生34710人,毕业生10352人;普通初中和小学在校生204996人。

全年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24项,实现高新技术增加值(四上单位)167.6亿元,同比下降5.9%。

九、文化和卫生

截止2020年12月底,全市共有文化机构72个(含文旅局机关、局属单位,乡镇文化站41家),艺术表演团体3个,电影院16个,公共图书馆5个,公共图书馆藏书53万册,博物馆(纪念馆)5个。市级广播电视台1个,县级融媒体3个。

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1299个。其中:县级医院9个,乡镇医院45个;卫生技术人员15342人。其中:执业医师3550人,注册护士4993人;病床床位12493张。

十、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87元,同比下降4.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691元,下降9.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24元,同比下降2.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695元,下降4.0%。

全年脱贫6040人,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新增城镇就业1.8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和优待抚恤金6亿元,100家“医养结合、两室联建”试点建设全面完成。

十一、能源消耗与环境保护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46.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其中,居民生活用电量13.50亿千瓦时,增长2.6%;工业用电量24.28亿千瓦时,增长1.5%;第三产业用电量7.5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4%。

全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319天,其中:优104天、良215天、轻度污染45天、中度污染2天、重度污染4天、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均为0天,达标天数占比为87.2%。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值为59μg/m3,较上年同期降低14.5%;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值为37μg/m3,较上年同期降低11.9%。

2.2020年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相关数据预计将于2021年5月发布,公报中不再单独发布人口相关数据。


【责任编辑:欧阳雪】

ISPO亚洲运动用品与时尚展厦门开幕 开启沉浸式运动体验

11月21日,ISPO亚洲运动用品与时尚展(厦门站)在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活力开幕。本届展会在厦门市体育局、厦门市商务局会展处、思明区文旅局、厦门体育集团、厦门会展集团、厦门市贸促会等单位的支持下,积极响应厦门市优化体育营商环境、促进体育消费结构升级、推动运动产业融合发展的城市规划和发展战略。通过“馆内展会+馆外场景”的联动模式,联通全城运动场景,打造户外运动生活周。

联合国 COP30 聚焦全球气候方案,绿之源以室内微生态革命注入中国智慧

当地时间11月16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在巴西贝伦召开。作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绿色经济解决方案生态伙伴"(2025年9月认证),绿之源品牌代表中国环保企业亮相大会,以"从室内微生态到全球气候行动"为主题发表主旨演讲,将进博会绿色贸易实践成果与全球气候治理议题深度衔接,提出室内空气净化新范式,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锚定“十五五”,“新淮海战役” 以实招硬功书写淮海冠军新篇!

“十五五”开局,国家深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轻微型新能源车辆产业进入加速转型的关键阶段。淮海锚定终端突围与招商破局的核心目标,以“新淮海战役”统筹系列终端动销举措,涵盖千城万店网络深耕、区域爆款产品研发、经销商全周期扶持等销售与招商动作,此次《隐形冠军》央视主持人探厂,正是这一"战役"的重要里程碑。国家级权威背书3.27亿次曝光 淮海中国名牌口碑深度渗透从品牌曝光层面,《隐形冠军》央视主持人探厂

丝路融合新引擎!北京丝路融合规划院两大专业委员会在京成立

日前,北京丝路融合规划院宣传工作委员会、中亚工作委员会成立仪式在京隆重举行。2026年联合国秘书长候选人、国际奥委会执行董事会成员、奥林匹克运动会未来举办地委员会主席、克罗地亚前总统科琳达·格拉巴尔·基塔罗维奇一行亲临现场见证,全球政商学界代表齐聚一堂,共绘丝路融合发展新蓝图。

一张小票根,一月暖童心:“儿童友好奇妙品牌月”构建宁波产业友好新生态

11月的一个周末,中国邮政宁波开明街邮政综合体里罕见地迎来了一群儿童小顾客,格外热闹。孩子们手持一本粉黄色小册子,在家长的陪伴下认真挑选着城市主题明信片和科普杂志。带着儿子前来打卡的张女士站在一旁,满眼笑意地说:“这是上周在小宁奇妙快闪乐园领取的门票,里面附有许多品牌的福利和宁波儿童公益活动的报名方式。

「智屏视界」重磅发布,开启OTT营销新纪元

11月18日,上海,由智屏(电视淘宝)、小米电视、海信电视三方联合发起的“2026 OTT营销峰会暨「智屏视界」及AI产品发布会”成功举办。以“营销新主力,上场!”为主题,本次盛会不仅见证了一个全新平台的诞生,更宣告OTT营销正式迈入有规模、有数据、有效果、有AI的新阶段。

欢聚Q3持续回馈:2025-2027年回购与派息规划共9亿美元

11月20日,欢聚集团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欢聚集团Q3总收入5.4亿美元,环比增长6.4%。其中,直播业务收入3.88亿美元,实现连续两个季度环比增长;广告技术平台BIGO Ads收入加速增长,达1.04亿美元,同比增长33.1%,环比增长19.7%

百惠金控:香港资本市场具增长空间 AI新股建立正向循环

2025 年,香港资本市场重新走进国际投资者的目光。随着美国通胀降温、全球流动性改善,以及亚洲区内科技及製造业链回流,香港市场交投量回升、新股上市活动增加,呈现出实质復甦迹象。百惠金控指出,港股目前估值仍处吸引水平,加上离岸人民币需求增加,使香港再次成为全球资金佈局的重要节点。

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工作全面启动

11月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这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作出“建设能源强国”重大部署后首个全面启动建设的核电项目。山东招远核电项目位于烟台招远市张星镇,是中广核在全国布局的第十个核电基地,规划建设6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

咪咕生态大会官宣:中国移动咪咕与亚足联(AFC)开启合作新篇章

11月18日,在2025咪咕生态大会现场,中国移动咪咕与亚洲足球联合会(AFC,简称 “亚足联”)正式官宣签约,达成战略媒体版权合作——咪咕将成为中国大陆多项亚足联国家队及俱乐部赛事的官方媒体合作伙伴,以数字科技内容赋能亚洲足球发展,为亿万球迷打造更优质的观赛与互动体验。作为国内第一体育内容平台,咪咕多年来持续深耕体育领域,并与亚足联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基础。

2025敦煌网黑五大促全球启幕:三大战略驱动商家掘金全球市场

年度跨境电商增长重头戏正式登场!敦煌网宣布,2025黑五网一大促全面启动。本次大促集结全年顶级资源投入,以“社群裂变”“AI爆款”“文化出海”为三大核心引擎,并同步推出优质标杆计划,通过“好商、好品、好价格”三维保障,助力商家在全球消费旺季实现销量与品牌力的双重爆发。

健合集团2025年前九个月总营收同比稳健增长12.3%达108.05亿元,三大板块持续释放动能

11月18日,致力于成为全球高端营养及健康产业领导者——健合(H&H)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号:1112.HK,以下简称“健合集团”),公布2025年前九个月未经审核营运数据。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健合集团实现营收同比增长12.3%至人民币108.05亿元,三大核心业务单元全面增长,继续保持稳健的盈利水平与健康的经营现金流转化。

超级工厂+权威认证,淮海与经销商共赴增长新程

近日,央视主持人雷雨甜携《隐形冠军》栏目走进淮海客车智能制造基地,以权威视角全景呈现淮海在轻微型新能源车辆领域的制造实力与战略布局。此次探厂不仅是对一座现代化超级工厂的纪实,更向市场传递出清晰信号,淮海乘用车产业已迈入“智造主导”的全新阶段,正以强劲实力引领行业挣脱价格战泥潭,迈向价值竞争的新高度。

跨区带娃求学难?花生好车为单亲爸爸铺就安心路

38 岁的陈先生是一名单亲爸爸,独自抚养 8 岁的女儿朵朵。为了让朵朵接受更好的教育,他特意将女儿送进了市区的优质小学,可自己租住的老小区在城郊,跨区通勤的难题从此成了他生活的主旋律。直到遇上花生好车,低压力的购车方案不仅解决了接送困境,更让父女俩的亲子时光变得温馨又从容。

2025“我要上智运”大连金石滩总决赛即将开赛,咪咕快游赋能赛事新体验

11月21日至22日,第四届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暨中国移动2025“我要上智运”全民棋牌全国网络大赛总决赛将在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燃情启幕。赛事凭借其权威性、专业性和广泛影响力,持续推动智力运动与全民健身深度融合,并积极探索“赛事+文旅”的创新模式,打造“智力竞技+文旅体验”的全民参与新范式。

太二酸菜鱼公益再升级,为十所高校流浪猫筑“暖房”

太二酸菜鱼旗下公益项目“何英俊猫粮”又有新动作——携手首都爱护动物协会发起“送流浪猫1套房”活动,计划为全国十所高校的流浪猫搭建专属庇护所,将公益关怀从“口粮支持”延伸至“居住保障”,进一步践行品牌“商业向善”的理念。

亚洲纪录荣耀启幕,树立亚洲卓越成就新标杆

近日,聚焦亚洲各领域杰出成就与优秀人才的全新权威荣誉平台——“亚洲纪录”(The Asia Records)正式成立。作为承载亚洲发展期许的权威荣誉项目,“亚洲纪录”致力于重塑亚洲成就认定体系,树立兼具专业性与影响力的全新标准。

透过彩臻板和零醛超净板,看兔宝宝板材里藏着的绿色与智慧

在家居装修的世界里,板材是极不起眼的部分,它隐匿于橱柜、地板之下,默默支撑起整个家的光鲜亮丽,却常常被人们所忽视,俨然一位无名英雄。然而,当人们将目光聚焦于行业头部品牌兔宝宝板材后,才发现这些板材看似普通,却蕴含着环保与健康的密码。

美素佳儿×沃尔沃「奇境牧场」亮相上海西岸 ——以“守护无界,去见世界”共话营养与安全的双重守护

【2025年10月29日,上海】源自荷兰的母婴营养品牌美素佳儿携手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于10月23日至29日在上海西岸美术馆北广场联合打造“奇境牧场”沉浸式快闪活动。本次活动以“守护无界,去见世界”为主题,通过“营养+出行”的跨界融合,呈现一场现实与想象交织的奇幻成长体验。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