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位置】武汉,简称“汉”,俗称“江城”,位于中国中部、湖北省东部、长江与汉江交汇处,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是湖北省省会。地理位置为北纬29°58′~31°22′,东经113°41′~115°05′。在平面直角坐标上,武汉市东西最大横距134千米,南北最大纵距约155千米,形如一只自西向东翩翩起舞的彩蝶。武汉的最东边在新洲区徐古街将军山村,最西边在蔡甸区侏儒街国光村,最南边在江夏区湖泗街均堡村,最北边在黄陂区蔡店街李冲村。
【行政建置】长江、汉江纵横交汇通过市区,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鼎立的格局,通称武汉三镇。2019年,辖江岸、江汉、硚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蔡甸、江夏、黄陂、新洲、东西湖、汉南13个行政区及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武汉化学工业区(2018年与青山区合并)、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湖区)和武汉新港等6个功能区。区下辖156个街道办事处、1个镇、3个乡、2个办事处。全市群众自治组织3214个,其中,社区居委会1409个,村民委员会1805个。全市土地面积8569.15平方千米,建城区面积812.39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武汉历史悠久,早在距今8000年~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先民们就在这水网之域繁衍生息,用石制器具拓现远古文明。黄陂区盘龙湖畔的盘龙城,筑于商代,距今约有3500年的历史。
1889年,张之洞出任湖广总督后,在汉施行洋务“新政”,兴办工厂和学校,编练新军,民族工业乘势得到发展,为武汉近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武汉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1911年10月10日,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爆发,建立了湖北军政府,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926年12月,国民政府迁都武汉。1927年1月,汉口、武昌合并为武汉市,划为京兆区。
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武汉市正式建置。三镇合并建制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6月改为湖北省辖的省会城市,1984年5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为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计划单列市。1986年12月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2年7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1991年5月,武汉市动工兴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199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7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文批准设立武汉城市圈(位于湖北东部,以武汉市为龙头,由武汉市和周边黄石市、鄂州市、黄冈市、孝感市、咸宁市、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等9个城市组成,土地面积5.78万平方千米,人口3123万人,圈域生产总值占湖北生产总值总量的61%,集中了湖北工农业、交通建设、文化教育的精华部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2010年1月,国务院《关于同意支持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使东湖高新区成为继中关村后中国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也是中部地区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0年11月国务院批准,同意武汉吴家山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商务部同意武汉吴家山经济开发区更名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至此,武汉市正式形成了三大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分立三镇、鼎足开发的局面。
2015年,武汉市被国家定位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同年7月,武汉城市圈获批成为首个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2016年,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家发改委发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明确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同年,《武汉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6月,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重点布局三大城市群,将武汉列为超大城市,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2017年武汉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荣誉称号,再次夺得“长安杯”,荣膺首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中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成功入选世界设计之都,再次获得C40城市(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城市碳低排放的国际城市联合组织)的“城市的未来奖”。2018年武汉成功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获批建设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家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2019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武汉成功举办,首次走出军营办赛,首次实现在同一个城市举办所有比赛项目,是中国第一次承办综合性国际军事体育赛事。
【自然资源】武汉市地质结构以新华夏构造体系为主,几乎控制全市地质构造的轮廓。地貌属鄂东南丘陵经汉江平原东缘向大别山南麓低山丘陵过渡地区,中间低平,南北丘陵、岗垄环抱,北部低山林立。全市低山、丘陵、垄岗平原与平坦平原的面积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5.8%、12.3%、42.6%和39.3%,海拔高度在19.2米至873.7米之间,大部分在50米以下。
武汉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常年雨量丰沛、热量充足、雨热同季、光热同季、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等特点。年平均气温15.8℃~17.5℃,极端最高气温41.3℃(1934年8月10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8.1℃(1977年1月30日)。年无霜期一般为211天~272天,年日照总时数1810小时~2100小时,年总辐射104千卡/平方厘米~113千卡/平方厘米,年降水量1150毫米~145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6月~8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40%左右。
武汉市土壤种类繁多,共有8个土类、17个亚类、56个土属、323个土种。其中,水稻土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45.5%;黄棕壤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24.8%,潮土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17.0%,红壤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11.2%;其他有石灰土、紫色土、草甸土、沼泽土等土地面积共占土地总面积1.5%。
武汉市植物区系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过渡的地带。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的蕨类和种子植物有106科、607属、1066种,兼具南方和北方植物区系成分。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组成的混交林是全市典型的植被类型。长江、汉江以南以樟树、楠竹、杉木、叶茶油茶、女贞、柑橘为代表;长江、汉江以北以马尾松、水杉、法桐、落羽松、栎、柿、栗等树种为主。
武汉市动物资源种类繁多,有畜禽、水生、药用、毛皮羽用、害虫天敌、国家保护动物等动物资源。畜禽动物主要有猪、牛、鸡等10余种、70多个品种。鱼类资源有1l目、22科、88种,主要经济鱼类有草、青、鲢等20余种。“武昌鱼”(团头鲂)是经济名贵鱼种,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武汉已有大量繁殖。水禽有雁、鹳、鹈等8目、14科、54种。白鹳是国家一类保护的珍贵稀有水禽。特种经济水生物有白鳍豚、江豚、鳖等。白鳍豚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江豚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在野生动物资源中,毛皮兽类很少,主要是药用动物。
武汉市江河纵横,河港沟渠交织,湖泊库塘星布,滠水、府河、倒水、举水、金水、东荆河等河流从市区两侧汇入长江,形成以长江为干流的庞大水网。现有水面总面积2117.6平方公里,约占全市国土面积1/4。其中,境内长度5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65条,水面面积471.31平方千米;全市列入保护目录的湖泊有166个,水域蓝线控制面积867.07平方千米;水库共264座(其中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6座),总库容8.75亿立方米。据测算分析,在正常年景,地下水静储量128亿立方米,地表水总量达7145亿立方米,其中,境内降雨径流38亿立方米,过境客水7047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万千瓦。
武汉市已发现矿产33种,矿点154处,潜在经济价值8400多亿元,其中,冶金辅料和建筑材料储量最大,拥有全国最大的熔剂石灰石、白云岩、石英砂岩基地,膨润土矿储量1.18多亿吨,居全国第一位。现发现优质矿泉水、热泉8处。此外,还发现金矿点11处,铜矿点9处,锰矿、磷矿点各2处,并有5处发现石油、天然气的“油气显示”。
【地震状况】据史料记载,武汉地区自1345年以来发生大于3级、小于5级的地震共31次,平均20年左右一次,虽然没有发生过破坏性地震,但曾遭受域外28次中强地震的袭击。1999年以前,省内共有11次4.5级的中强地震波及武汉,其中强度最大的一次是1932年发生于麻城黄土岗的6.0级地震。省外共有17次强震波及武汉,1986年,台湾花莲发生7.6级地震,武汉有强烈震感;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南部发生7.3级地震,武汉近百栋高楼发生摇撼;1999年,台湾发生百年最大地震,再次波及武汉。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发生5.7级地震波及武汉。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武汉有明显震感,这是70年来对武汉影响最大的一次地震。2010年4月6日22时54分23秒,在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军山镇(北纬30.43°、东经114.09°)发生2.2级地震,武汉市局部地区有震感。武汉已被列为13座国家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之一。
【人口分布】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市常住人口为12326518人。全市常住人口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9785392人相比,10年共增加2541126人,增长25.97%,年平均增长率为2.34%。

经济
202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616.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4.7%。第一产业增加值402.18亿元,下降3.8%;第二产业增加值5557.47亿元,下降7.3%;第三产业增加值9656.41亿元,下降3.1%。三次产业结构由2019年的2.3︰36.9︰60.8调整为2.6︰35.6︰61.8。
全市单位GDP能耗继续保持下降态势,年初确定下降2.5%的目标顺利完成。
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2.81万人,比上年下降5.94%。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04%。
全市全员劳动生产率预计为25.31万元/人,比上年下降3.8%。
价格: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4%。从分类看,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四涨四跌”,其中食品烟酒、其他用品及服务、衣着、医疗保健分别上涨8.7%、5.3%、1.5%和1.2%,交通和通信、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和娱乐分别下跌2.8%、1.5%、0.3%和0.1%。12月份,武汉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上涨4.5%。
市场主体:年末全市市场主体141.32万户,比上年增长8.6%,其中,企业61.01万户,增长9.5%;个体工商户79.80万户,增长7.9%。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18.65万户,其中,新登记企业9.46万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9.15万户。
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增加值423.94亿元,比上年下降3.7%。主要农产品中,粮食产量89.60万吨,增长1.1%;禽蛋产量10.47万吨,增长12.3%;牛奶产量1.39万吨,增长32.9%;蔬菜产量777.52万吨,下降0.3%;水产品产量42.67万吨,下降3.4%;生猪出栏113.94万头,下降32.4%。全市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921家,增长8.1%。涉农电商交易额2019.8亿元。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全年工业增加值4085.48亿元,比上年下降9.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6.9%。其中,烟草制品业增长6.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4%,医药制造业增长1.4%;汽车制造业增加值下降4.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6.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11.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增长4.7%和0.8%,增速分别高规上工业增加值11.6和7.7个百分点。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18192.23亿元,增长10.3%;每百元营业收入中成本81.77元,较上年下降0.26元。(表一)建筑业: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483.48亿元,比上年增长0.1%。全年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591.59亿元,继续保持万亿以上,增长2.1%。
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392.77亿元,比上年下降17.8%,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30.29亿元,下降21.3%。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041.06亿元,下降21.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07.00亿元,增长7.5%。
金融:年末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存款余额31005.89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住户存款10349.54亿元,增长15.1%;非金融企业存款13607.64亿元,增长10.6%。年末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贷款余额36885.97亿元,增长14.8%。其中,消费贷款9110.75亿元,增长10.5%。中小微企业本外币贷款12283.79亿元,增长16.6%。
年末总部设在武汉的金融机构31家。在汉设立或筹建后台服务中心的金融机构33家。上市公司83家,其中境外上市公司20家,境内上市公司63家。
保险:全年实现保险保费收入835.66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82.41亿元,下降8.0%;人身险保费收入653.25亿元,增长14.8%。全年各类保险赔付支出221.86亿元,增长7.2%。其中,财产险赔付114.46亿元,增长9.3%;人身险赔付107.40亿元,增长5.1%。

风景名胜
武汉市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三国”“三峡”旅游线路的中转站。全市有名胜古迹339处、革命纪念地103处,有282处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盘龙城商朝遗址、辛亥革命首义军政府旧址、中共“八七会议”旧址和武汉国民政府旧址等29处。武汉二七纪念馆、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和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等被列入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截至2019年,有黄鹤楼景区、东湖生态旅游区、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等3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湖北省博物馆、归元禅寺、武汉博物馆、辛亥革命博物馆、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等19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有3A级旅游景区有24个。
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烟波浩淼,风光秀美。磨山位于东湖风景区内,有山峰6座,最高的东峰形圆如磨,故得此名。磨山峰顶建有楚天台、祝融观星像、朱碑亭,山下建有楚城、楚辞轩。黄鹤楼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位于黄陂区北部,包括木兰山、木兰天池、木兰草原和木兰云雾山4个景区,其中,木兰山风景区是国家地质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号称“楚天第一楼”的晴川阁背依龟山,与黄鹤楼隔江相望,被誉为“千古巨观”。古琴台位于汉阳龟山西边的月湖旁,相传为古代俞伯牙与钟子期结为知音之处。归元禅寺是国家重点佛教寺院,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取“归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门”的佛偈而命名。至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的100多年间,陆续建成藏经阁、鼓楼、涅槃堂、罗汉堂等,其中罗汉堂供奉有500尊泥塑金身的罗汉,闻名于全国。位于武昌的湖北省博物馆内收藏历史文物达20余万件,其中有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吴王夫差矛等稀有珍品。辛亥革命首义军政府旧址红楼辛亥革命纪念馆以及现代化的龟山电视塔均是驰名中外的旅游景观。此外,在武汉中心城区和新城区不断开发、开园的新景区、新景点,充分发挥本地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资源优势,为武汉风景名胜制造众多新的亮点。风景优美的锦里沟、木兰花乡、木兰花谷、木兰湖、清凉寨、龙阳湖、后官湖、九真山、道观河、金银湖等景区、度假区都是市民观光、游乐、避暑、疗养的胜地。马鞍山森林公园、武汉野生动物园、武汉园博园,江汉路步行街、楚河汉街、汉秀剧场、后官湖湿地公园、东湖绿道、东西湖郁金香主题公园、江夏薰衣草风情园、武汉科技馆、武汉博物馆、江汉关博物馆、知音号、武汉欢乐谷和极地海洋世界等成为市民休闲、观光、娱乐、参观的好去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