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电讯

【城市百科】宜昌市-三峡门户、世界水电之都

360截图20211124141211271.jpg

宜昌,位于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湖北省西南部,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宜昌古称“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清朝时改称“宜昌”,取“宜于昌盛”之意。宜昌历史悠久,巴楚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屈原、古代民族团结使者王昭君的故里。宜昌是三峡工程、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地,被誉为“世界水电之都”。宜昌现辖5区3市5县和1个国家级高新区,国土面积2.1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13.79万人,2020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389.90万人。

历史沿革

宜昌历史悠久,距今一二十万年前,清江流域就有“长阳人”的活动。境内数十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证明七八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宜昌远古属西陵部落,夏商时为古荆州之域,春秋战国时为楚国的西塞要地,建有城邑,以后为历代郡、县、州、府治所。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 278年)秦将白起“攻楚、拔郢、烧夷陵”,夷陵之名始见于史籍。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 221 年)置郡县,宜昌市大部分地域属南郡。两汉时,分属荆州南郡和武陵郡,置有夷陵、夷道、枝江、当阳、临沮、秭归、佷山等县。三国时,大部地域始属魏,又属蜀,旋属吴。晋置宜都郡,统夷陵、夷道、佷山、宜昌(分夷陵西境而置)4 县,宜昌之名始见于史籍。南北朝时宋、齐皆与晋同。梁改宜都郡为宜州,西魏改为拓州,后周改为陕州。隋大业三年(607 年)改陕州为夷陵郡,辖夷陵、夷道、远安 3 县,夷陵县为郡治,隶属荆州都督府。唐初,改夷陵郡为陕(硖)州,领 4 县,属山南道。 天宝初又改为夷陵郡。乾元元年(758 年)复改陕州,辖原 4 县,仍属山南道。五代时,陕州与荆州、归州为南平国。北宋复称陕州,属荆湖北路,仍领原夷陵 4 县。元丰年间(1078-1085 年)改“陕”为“峡”。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升峡州为峡州路,领原 4 县,属河南行省荆湖北道。至正二十四年(1364 年),朱元璋取峡州路,改为峡州府,旋降府为州。明洪武九年(1376 年),改峡州为夷陵州,领宜都、长阳、远安 3县,治所夷陵,隶属湖广布政使司荆州府上荆南道。清顺治四年(1647 年),夷陵州隶属荆州府。顺治五年,改“夷陵”为“彝陵”。清雍正十三年(1735 年),升彝陵州为宜昌府,改彝陵县为东湖县并为宜昌府治所,领东湖、兴山、巴东、长阳、长乐 5 县及归州、鹤峰 2 州,隶属荆宜施道。宜都、枝江、当阳、远安 4县属荆州府。清光绪二年(1876 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宜昌被辟为通商口岸。次年,宜昌设立海关,正式对外开放。民国初年废府、州建制,实行省、道、县三级制。1912 年改东湖县为宜昌县,与兴山、秭归、巴东、长阳、五峰、鹤峰县属荆南道。当阳、远安属襄南道。1922 年,宜昌属荆宜道。1932 年、1936年,宜昌、宜都、当阳、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 8 县先后属第九、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于宜昌县城。枝江县先后隶属于湖北省第七行政督察区、第四行政督察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 1928 年至 1932 年,宜昌地区湘鄂边根据地、巴(东)兴(山)归(秭归)根据地、荆(门)当(阳)远(安)根据地是湘鄂西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武装斗争在许多地方建立过革命政权。解放战争时期,1948 年7 月,中共江汉区委决定正式成立第四专员公署(亦称襄西专署),1949 年 1 月改为当阳专署。1949 年 5 月 20 日在当阳成立宜昌专员公署,并在当阳组建宜昌市党政领导班子。6 月 11 日,在当阳芦家湾正式成立中共宜昌市委员会、宜昌市人民政府。1949 年7 月 16 日,宜昌城区解放。宜昌专署机关和宜昌市党政机关随即从当阳迁驻宜昌城。1949 年 11 月 15 日,今宜昌市全境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北省分设 8 个行政区,宜昌行政区专员公署辖宜昌、宜都、枝江、当阳、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 9 个县。同时划出原宜昌县城区和近郊农村置宜昌市,直属湖北省人民政府管辖。1951 年,改湖北宜昌行政区专员公署为湖北省人民政府宜昌区专员公署。1954 年 11 月,宜昌市改属宜昌区专员公署领导。1955 年,宜昌区专员公署改为宜昌专员公署。此时,宜昌专员公署辖 9 县 1 市。1955 年 2 月撤枝江县,将其辖区并入宜都县,此时宜昌专员公署辖 8 县 1 市。1958 年 12 月,撤销宜昌专员公署,建立宜都工业区行政公署。 1961 年 5 月,撤销宜都工业区行政公署,重设宜昌专员公署。1962 年 10 月,复置枝江县,仍为宜昌专员公署所辖。至此,宜昌专员公署辖 9县 1 市。1968 年 1 月成立宜昌地区革命委员会。1971 年 1 月,神农架林区划归宜昌地区领导,1972年3月复为省属。1978 年8 月,撤销宜昌地区革命委员会,设立宜昌地区行政公署。1979 年 6月,宜昌市恢复为省辖市。1984 年 7 月 13 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长阳县和五峰县,分别成立长阳和五峰两个土家族自治县,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86 年 12 月 13 日,国务院批准宜昌市设置西陵、伍家岗、点军 3 个县级行政区。1987 年 11 月 30 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宜都县,建立枝城市(1998 年 6 月 11 日更名为宜都市)。1988 年 10 月 22 日,国务院批准当阳县撤县设市。1992 年 3 月,为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经中央批准,宜昌地市合并,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此时,宜昌市辖 7 县(宜昌县、枝江县、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2 市(枝城市、当阳市)和 3 区(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1995年 3 月 21 日,国务院批准成立宜昌市猇亭区。1996 年 7 月 30 日,国务院批准枝江县撤县设市。 2001 年 3 月 22 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宜昌县,设立夷陵区。至此,宜昌市辖 5 区 5 县 3 市。

360截图20211124154041674.jpg

地理位置

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与中游的结合部、鄂西武陵山脉和秦巴山脉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上控巴蜀,下引荆襄”。地跨北纬 29°56'~31°34'、东经 110°15'~112°04'之间,东西最大横距 174.08 千米,南北最大纵距 180.6千米。东邻荆州市和荆门市, 南抵湖南省石门县,西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北连神农架林区和襄阳市。

水资源

河流:宜昌市河流均属长江流域。以长江干流为主脉,河流多、密度大、水量丰富。宜昌境内流域面积 30 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 183 条,总长 5070 千米。流域面积 50 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 128 条,总长 4320 千米。流域面积 200 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 28 条,境内总长 1974 千米。流域面积 1000 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 6 条(长江、清江、沮漳河、香溪河、黄柏河、渔洋河),境内总长 939 千米。流域面积 3000 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 4 条(长江、清江、沮漳河、香溪河),境内总长 668 千米。

湖泊:宜昌市被纳入全省第一批和第二批湖泊保护名录的共有 11 个湖泊,集中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其中水面面积 1 平方千米以上湖泊 4 个,即位于枝江市问安镇、七星台镇的陶家湖,位于枝江市马家店街道、问安镇、仙女镇的东湖,位于枝江市问安镇的太平湖,位于枝江市马家店街道、问安镇的刘家湖;水面面积 1 平方千米以下湖泊 7 个,即位于枝江市马家店街道的杨家垱湖和五柳湖,位于枝江问安镇的党家湖、清明湖,位于当阳市草埠湖镇的季家湖,位于宜都市高坝洲镇的南桩桥湖、贵子湖。

矿产

宜昌境内发现各类矿产 10 类 89 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的 51.4%、占湖北省的 59.3%,已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有48 种,主要矿种有磷、铁、煤、锰、钒、金、铜、铅、锌、硅、石膏、石墨、石英砂、石灰石、大理石、重晶石等。全市共发现矿产地 740 处,其中探明储量的有 297 处。已探明工业储量的矿产 48 种,其中磷、锰、银钒矿、溶剂用灰岩、冶金用白云岩、冶金用砂岩、石墨、石榴子石、水泥用灰岩、玻璃用砂岩、高岭土、含钾页岩、化工用白云岩、化肥用橄榄岩、化肥用蛇纹岩、蚀面花岗岩等 16 种矿产为宜昌优势矿产。累计查明磷矿储量 43.85 亿吨,保有储量 40.55 亿吨,占全省保有储量的 54.16%。累计查明晶质石墨储量 174.9 万吨,保有储量 145.6 万吨,是中南地区唯一的鳞片石墨矿。玻璃用砂岩矿为全国四大优质硅砂矿之一。中国地质调查局调查成果显示,鄂西地区页岩气资源潜力巨大,页岩气地质资源量达 11.68 万亿立方米,为建成 100 亿立方米资源基地提供了资源基础。矿产资源分布面广,优势矿种产地相对集中,区域特色明显。全市各县市均有矿产分布,但地域差异明显。主要矿产相对集中,形成 12 个矿产集中区,其中磷矿集中分布在夷陵区、兴山县、远安县北部;石墨集中分布在夷陵区宰金坪村及周围;铁矿集中分布在长阳火烧坪、青冈坪一带;锰矿集中分布在长阳古城;银钒矿集中分布在兴山白果园、长阳向家岭;白云岩、灰岩集中分布在宜都、长阳、秭归等地;硅石集中分布在夷陵区官庄;玻璃砂岩集中分布在当阳岩屋庙一带;石膏矿集中分布在当阳河溶一带;铬铁矿、橄榄岩、蛇纹岩集中分布在夷陵区太平溪一带;粘土矿集中分布在宜都市、枝江市一带;煤矿集中分布在远安、秭归、长阳、宜都、当阳一带。全市信息公示矿山330 家,其中煤矿 26 家,磷矿 49 家,石墨、锰、金、铜、钒、石膏、方解石、重晶石、高岭土、各类采石场等 255 家。全市信息公示探矿权 48 个,其中磷矿 18 个,煤矿 2 个,黑金属矿产 6个,有色金属矿产 4 个,贵金属矿 10 个,非金属矿 6 个,地热 2个。矿业及矿产品加工业在宜昌市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有湖北宜化集团、宜昌兴发集团、湖北东圣公司、三峡新材、华新水泥、长阳锰业等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矿产品开发和加工企业,基本形成以磷、石墨、石英砂、石材、水泥原料为主体的生产加工基地,使宜昌成为省内乃至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磷化工和建材生产基地。

人口

2020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389.9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2.45万人,出生率为6.3‰;死亡人口2.65万人,死亡率为6.8‰;自然增长率为-0.5‰。

民族

宜昌市辖长阳、五峰 2 个土家族自治县,1 个民族乡(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3 个民族村(点军区土城乡车溪土家族村、兴山县高桥乡贺家坪土家族村、秭归县九畹溪镇石柱土家族村)。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宜昌市少数民族总人口 47.2 万,共有45 个少数民族,其中土家族 46.4 万人,苗族 2420 人,回族 2175人,满族 908 人,壮族 664 人。100~500 人的民族有 6 个,10~100 人的民族有 16 个,10 人以下的民族有 18 个。

经济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261.42亿元,比上年下降4.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59.68亿元,比上年增长2.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28.46亿元,比上年下降7.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973.28亿元,比上年下降2.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9.3:46.1:44.6调整为10.8:42.9:46.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全市城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7%。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2.3%。

全市市场主体存量单位44.07万户,比上年增长10.1%,市场主体新设立单位6.32万户,比上年下降12.1%,其中新登记私营企业1.54万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4.66万户。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6.56万人,比上年少增3.0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5.41万人,比上年增加2.5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99.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8%。全年粮食产量151.08万吨,与上年持平。棉花产量0.52万吨,比上年减产36.4%。油料产量22.11万吨,比上年增产5.1%。茶叶产量9.50万吨,比上年增产1.8%。园林水果产量397.83万吨,比上年增产5.5%;其中柑橘产量386.39万吨,比上年增产5.7%。蔬菜产量502.53万吨,比上年增产3.1%。水产品产量18.11万吨,比上年增产1.9%。牲猪出栏355.95万头,比上年减产16.3%;牛出栏4.24万头,比上年减产10.3%;羊出栏113.23万头,比上年减产8.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84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6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5.0%,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1个百分点。

化工、食品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7.7%,其中化工产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2.2%;食品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6.9%;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3.0%;新材料产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9.9%。四大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7.6%。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下降10.3%;税金总额比上年下降2.1%;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6.3%。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914.12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1.0%;原煤消费量1022.13万吨,比上年下降17.1%。

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业完成产值1148.91亿元,比上年下降11.3%;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58.47亿元,比上年下降14.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投资)比上年下降20.5%,低于全省平均增速1.7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比上年下降12.9%;第二产业比上年下降21.5%;第三产业比上年下降19.8%。

全市共有施工项目2525个,比上年减少391个;其中新开工项目共有1200个,比上年减少279个。全市累计新入库5000万以上项目1108个,比上年增加91个。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42.97亿元,比上年下降7.8%。全市房屋施工面积1490.9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5.2%;其中商品住宅1209.8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5.5%。房屋竣工面积154.4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4.4%;其中商品住宅143.3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0.5%。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427.40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7.8%;其中商品住宅393.7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1.1%。商品房销售额283.12亿元,比上年下降21.7%;其中商品住宅264.30亿元,比上年下降23.1%。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1.12亿元,比上年下降18.7%,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1个百分点。分行业看,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401.37亿元,比上年下降10.8%;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9.74亿元,比上年下降28.9%。全年实现限额以上商品网上零售额30.68亿元,比上年增长9.9%。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基本生活类消费中粮油、食品类比上年增长7.7%,饮料类比上年下降6.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比上年下降11.3%,烟酒类比上年下降11.6%。升级类消费中书报杂志类比上年增长30.8%,化妆品类比上年下降12.5%,汽车类比上年下降13.0%,通讯器材类比上年下降13.5%,家用电器和音像制品类比上年下降18.8%,金银珠宝类比上年下降20.7%,体育娱乐用品类比上年下降27.0%。

六、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06.2亿元,比上年下降6.5%。其中,出口额184.2亿元,比上年下降5.5%;进口额22.0亿元,比上年下降14.1%。从出口产品看,化肥出口35.6亿元,比上年下降2.5%;农产品出口21.70亿元,比上年下降2.1%;电子及电器产品出口15.10亿元,比上年下降12.0%;医药品出口13.07亿元,比上年下降5.7%;纺织纱线及其制品出口8.38亿元,比上年增长74.6%。

全市实际外商直接投资14144.4万美元,比上年下降53.2%。全市对外经济合作业务完成营业额21.8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8.5%,其中,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21.7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8.5%,对外劳务合作完成289.61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9.9%。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3家。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176.38亿元,比上年下降11.9%。全年公路、水运完成货物周转量449.8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3%;客运周转量16.77亿人公里,比上年下降68.0%。公路里程36281公里,比上年增长9.2%,其中等级公路里程33390公里,比上年增长10.9%。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75.58万辆,比上年增长8.6%,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70.60万辆,比上年增长8.4%。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36.08亿元,比上年下降0.3%。其中,邮政业务收入5.30亿元,比上年增长4.2%;电信业务收入30.78亿元,比上年下降1.1%。年末共有固定电话用户33.19万户,比上年减少2.5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31.92万户,比上年减少4.70万户,其中4G移动电话用户373.03万户,4G用户覆盖率达到86.4%,比上年提高4.6个百分点。

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7752.7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2.9%。国内旅游人数7752.6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2.4%;入境旅游人数0.10万人次,比上年下降99.8%。实现旅游总收入695.1亿元,比上年下降29.5%。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1.13万美元,比上年下降99.8%;国内旅游收入695.07亿元,比上年下降28.5%。

八、财政和金融

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242.21亿元,比上年下降34.5%。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9.97亿元,比上年下降41.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88.80亿元,比上年下降1.4%。全市税收收入114.06亿元,比上年下降31.7%。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389.86亿元,比年初增加491.09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578.90亿元,比年初增加321.43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1095.79亿元,比年初增加121.82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002.37亿元,比年初增加466.40亿元,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011.39亿元,比年初增加115.00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2987.52亿元,比年初增加350.30亿元。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30.78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比上年下降2.4%,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比上年增长9.2%,寿险保费收入比上年增长9.1%。全年支付各类赔付34.78亿元,比上年下降4.0%,其中财产险赔付比上年下降7.8%,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比上年增长1.9%,寿险赔付比上年下降0.5%。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共有幼儿园458所,在园儿童8.90万人;普通小学255所,在校学生17.34万人,毕业生2.80万人,专任教师1.07万人;普通中学171所,在校学生12.60万人,毕业生4.03万人,专任教师1.20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6所,在校学生2.64万人,毕业生0.85万人,专任教师1969人;普通高校5所,在校学生6.11万人,毕业生1.48万人,专任教师3207人。

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49.61亿元,比上年下降4.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5.2%,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40家,比上年增加119家。

全市重要科技成果登记98项,比上年增加6项;工程技术中心212家,比上年增加16家;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86家,比上年增加11家。全市专利受理量为9600件;专利授权量为8245件,其中发明专利775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拥有各类文化事业机构256个,其中文化事业机构176个,艺术事业机构19个,剧场、影剧院28个,博物馆纪念馆机构18个,公共图书馆15个。全市公共图书馆总藏书3770.9千册。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634个(含村卫生所),其中医院、卫生院187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0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0个。全市卫生技术人员32178人,比上年增加29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1923人,比上年增加416人。卫生机构床位数29287张,比上年增加165张。

全市共有体育场馆28个,专职体育人员97人。全市参加省以上运动会人数达682人,获得96枚金牌、71枚银牌和91枚铜牌。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389.9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2.45万人,出生率为6.3‰;死亡人口2.65万人,死亡率为6.8‰;自然增长率为-0.5‰。

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15元,比上年增长2.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232元,比上年下降3.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1866元,比上年下降10.0%;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9.7%。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999元,比上年下降3.0%;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0.0%。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135.37万人,比上年增长4.2%;参加城镇基本医疗的人数为381.20万人,比上年下降0.3%;参加城镇失业保险的人数为61.12万人,比上年增长4.2%;参加城镇工伤保险的人数为66.28万人,比上年增长3.7%;参加城镇生育保险的人数为54.56万人,比上年增长5.3%。全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失业保险覆盖率分别为99.0%、97.6%、98.0%。

全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11.33万人,比上年增长5.2%,其中享受城市最低保障的居民1.93万人,比上年下降4.9%;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9.40万人,比上年增长7.5%。最低生活保障资金6.26亿元,其中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为1.52亿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为4.75亿元。

十二、环境资源和安全生产

全市环境质量有所好转,中心城区优良天数比例达84.2%。考核区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下降21.9%、21.2%。全市纳入考核的9个地表断面水质及河流达标率均为100.0%。

年末耕地保有量328千公顷,全年建设占用耕地119.05公顷。全市共有矿产资源89种,其中已开发利用矿种48种。

全市造林作业面积完成2.32千公顷,幼林抚育面积0.17千公顷。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国家、省级自然保护区6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68.72千公顷。

截止年末共发生道路交通肇事、工矿安全、火灾事故1763起;死亡310人。其中交通事故1196起,造成269人死亡;工矿企业安全事故39起,死亡40人;火灾事故528起,死亡1人。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最终核实数据以《2021年宜昌市统计年鉴》为准。

2.交通数据来源于交通部门,同期数据有所调整。

3.户籍人口数据来源于公安部门。2020年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数据暂未公布。


【责任编辑:欧阳雪】

ISPO亚洲运动用品与时尚展厦门开幕 开启沉浸式运动体验

11月21日,ISPO亚洲运动用品与时尚展(厦门站)在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活力开幕。本届展会在厦门市体育局、厦门市商务局会展处、思明区文旅局、厦门体育集团、厦门会展集团、厦门市贸促会等单位的支持下,积极响应厦门市优化体育营商环境、促进体育消费结构升级、推动运动产业融合发展的城市规划和发展战略。通过“馆内展会+馆外场景”的联动模式,联通全城运动场景,打造户外运动生活周。

联合国 COP30 聚焦全球气候方案,绿之源以室内微生态革命注入中国智慧

当地时间11月16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在巴西贝伦召开。作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绿色经济解决方案生态伙伴"(2025年9月认证),绿之源品牌代表中国环保企业亮相大会,以"从室内微生态到全球气候行动"为主题发表主旨演讲,将进博会绿色贸易实践成果与全球气候治理议题深度衔接,提出室内空气净化新范式,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锚定“十五五”,“新淮海战役” 以实招硬功书写淮海冠军新篇!

“十五五”开局,国家深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轻微型新能源车辆产业进入加速转型的关键阶段。淮海锚定终端突围与招商破局的核心目标,以“新淮海战役”统筹系列终端动销举措,涵盖千城万店网络深耕、区域爆款产品研发、经销商全周期扶持等销售与招商动作,此次《隐形冠军》央视主持人探厂,正是这一"战役"的重要里程碑。国家级权威背书3.27亿次曝光 淮海中国名牌口碑深度渗透从品牌曝光层面,《隐形冠军》央视主持人探厂

丝路融合新引擎!北京丝路融合规划院两大专业委员会在京成立

日前,北京丝路融合规划院宣传工作委员会、中亚工作委员会成立仪式在京隆重举行。2026年联合国秘书长候选人、国际奥委会执行董事会成员、奥林匹克运动会未来举办地委员会主席、克罗地亚前总统科琳达·格拉巴尔·基塔罗维奇一行亲临现场见证,全球政商学界代表齐聚一堂,共绘丝路融合发展新蓝图。

一张小票根,一月暖童心:“儿童友好奇妙品牌月”构建宁波产业友好新生态

11月的一个周末,中国邮政宁波开明街邮政综合体里罕见地迎来了一群儿童小顾客,格外热闹。孩子们手持一本粉黄色小册子,在家长的陪伴下认真挑选着城市主题明信片和科普杂志。带着儿子前来打卡的张女士站在一旁,满眼笑意地说:“这是上周在小宁奇妙快闪乐园领取的门票,里面附有许多品牌的福利和宁波儿童公益活动的报名方式。

「智屏视界」重磅发布,开启OTT营销新纪元

11月18日,上海,由智屏(电视淘宝)、小米电视、海信电视三方联合发起的“2026 OTT营销峰会暨「智屏视界」及AI产品发布会”成功举办。以“营销新主力,上场!”为主题,本次盛会不仅见证了一个全新平台的诞生,更宣告OTT营销正式迈入有规模、有数据、有效果、有AI的新阶段。

欢聚Q3持续回馈:2025-2027年回购与派息规划共9亿美元

11月20日,欢聚集团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欢聚集团Q3总收入5.4亿美元,环比增长6.4%。其中,直播业务收入3.88亿美元,实现连续两个季度环比增长;广告技术平台BIGO Ads收入加速增长,达1.04亿美元,同比增长33.1%,环比增长19.7%

百惠金控:香港资本市场具增长空间 AI新股建立正向循环

2025 年,香港资本市场重新走进国际投资者的目光。随着美国通胀降温、全球流动性改善,以及亚洲区内科技及製造业链回流,香港市场交投量回升、新股上市活动增加,呈现出实质復甦迹象。百惠金控指出,港股目前估值仍处吸引水平,加上离岸人民币需求增加,使香港再次成为全球资金佈局的重要节点。

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工作全面启动

11月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这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作出“建设能源强国”重大部署后首个全面启动建设的核电项目。山东招远核电项目位于烟台招远市张星镇,是中广核在全国布局的第十个核电基地,规划建设6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

咪咕生态大会官宣:中国移动咪咕与亚足联(AFC)开启合作新篇章

11月18日,在2025咪咕生态大会现场,中国移动咪咕与亚洲足球联合会(AFC,简称 “亚足联”)正式官宣签约,达成战略媒体版权合作——咪咕将成为中国大陆多项亚足联国家队及俱乐部赛事的官方媒体合作伙伴,以数字科技内容赋能亚洲足球发展,为亿万球迷打造更优质的观赛与互动体验。作为国内第一体育内容平台,咪咕多年来持续深耕体育领域,并与亚足联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基础。

2025敦煌网黑五大促全球启幕:三大战略驱动商家掘金全球市场

年度跨境电商增长重头戏正式登场!敦煌网宣布,2025黑五网一大促全面启动。本次大促集结全年顶级资源投入,以“社群裂变”“AI爆款”“文化出海”为三大核心引擎,并同步推出优质标杆计划,通过“好商、好品、好价格”三维保障,助力商家在全球消费旺季实现销量与品牌力的双重爆发。

健合集团2025年前九个月总营收同比稳健增长12.3%达108.05亿元,三大板块持续释放动能

11月18日,致力于成为全球高端营养及健康产业领导者——健合(H&H)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号:1112.HK,以下简称“健合集团”),公布2025年前九个月未经审核营运数据。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健合集团实现营收同比增长12.3%至人民币108.05亿元,三大核心业务单元全面增长,继续保持稳健的盈利水平与健康的经营现金流转化。

超级工厂+权威认证,淮海与经销商共赴增长新程

近日,央视主持人雷雨甜携《隐形冠军》栏目走进淮海客车智能制造基地,以权威视角全景呈现淮海在轻微型新能源车辆领域的制造实力与战略布局。此次探厂不仅是对一座现代化超级工厂的纪实,更向市场传递出清晰信号,淮海乘用车产业已迈入“智造主导”的全新阶段,正以强劲实力引领行业挣脱价格战泥潭,迈向价值竞争的新高度。

跨区带娃求学难?花生好车为单亲爸爸铺就安心路

38 岁的陈先生是一名单亲爸爸,独自抚养 8 岁的女儿朵朵。为了让朵朵接受更好的教育,他特意将女儿送进了市区的优质小学,可自己租住的老小区在城郊,跨区通勤的难题从此成了他生活的主旋律。直到遇上花生好车,低压力的购车方案不仅解决了接送困境,更让父女俩的亲子时光变得温馨又从容。

2025“我要上智运”大连金石滩总决赛即将开赛,咪咕快游赋能赛事新体验

11月21日至22日,第四届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暨中国移动2025“我要上智运”全民棋牌全国网络大赛总决赛将在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燃情启幕。赛事凭借其权威性、专业性和广泛影响力,持续推动智力运动与全民健身深度融合,并积极探索“赛事+文旅”的创新模式,打造“智力竞技+文旅体验”的全民参与新范式。

太二酸菜鱼公益再升级,为十所高校流浪猫筑“暖房”

太二酸菜鱼旗下公益项目“何英俊猫粮”又有新动作——携手首都爱护动物协会发起“送流浪猫1套房”活动,计划为全国十所高校的流浪猫搭建专属庇护所,将公益关怀从“口粮支持”延伸至“居住保障”,进一步践行品牌“商业向善”的理念。

亚洲纪录荣耀启幕,树立亚洲卓越成就新标杆

近日,聚焦亚洲各领域杰出成就与优秀人才的全新权威荣誉平台——“亚洲纪录”(The Asia Records)正式成立。作为承载亚洲发展期许的权威荣誉项目,“亚洲纪录”致力于重塑亚洲成就认定体系,树立兼具专业性与影响力的全新标准。

透过彩臻板和零醛超净板,看兔宝宝板材里藏着的绿色与智慧

在家居装修的世界里,板材是极不起眼的部分,它隐匿于橱柜、地板之下,默默支撑起整个家的光鲜亮丽,却常常被人们所忽视,俨然一位无名英雄。然而,当人们将目光聚焦于行业头部品牌兔宝宝板材后,才发现这些板材看似普通,却蕴含着环保与健康的密码。

美素佳儿×沃尔沃「奇境牧场」亮相上海西岸 ——以“守护无界,去见世界”共话营养与安全的双重守护

【2025年10月29日,上海】源自荷兰的母婴营养品牌美素佳儿携手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于10月23日至29日在上海西岸美术馆北广场联合打造“奇境牧场”沉浸式快闪活动。本次活动以“守护无界,去见世界”为主题,通过“营养+出行”的跨界融合,呈现一场现实与想象交织的奇幻成长体验。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