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 在第18个“中国航海日”来临之际,让我们一同了解黑龙江省水上交通救援中心在航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熠熠生辉的感人事迹,走近这个彰显了新时代劳模精神的最美搜救人团体。

黑龙江省水上交通救援中心是全省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省八大救援基地之一。救援中心自1986年成立至今,始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践行发扬“中国救捞精神”、“北大荒精神”、“抗洪抢险精神”和“大庆铁人精神”。

水上救助工作的特点是:“急、险、脏、累、苦”。30多年来,救援人员在执行救援任务中表现出了大无畏精神,共产党员冲锋在前,一次又一次让党旗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高高飘扬。救援中心共完成水上救援任务 667次,打捞沉船179艘,沉车89辆,打捞遇难者338人。时光流逝,初心不改。救捞人一直坚守着“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的承诺,为龙江水上交通事业安全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近年来,救援中心按照“全时待战、随时能战”的军事化训练要求,组织救援船队、潜水队扎实开展常态化演习演练,淬炼政治思想、历练顽强作风、锻炼过硬本领,出色完成了多项救援任务。
2015年6月,“东方之星”轮沉船事件发生后,救援中心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精神,组成8人救援小分队赶赴救援现场,8名党员干部在10天的救援中和解放军一样吃住在船甲板,风餐露宿、与交通部救捞局、海事、军队、武警、消防和公安等部门密切配合,克服水深流急,水下地形复杂等诸多不利条件,开展全方位、立体式、拉网式搜寻。救援中心充分发扬中国救捞精神的行动受到了交通运输部救捞局的充分肯定和高度称赞。
2019年8月,黑龙江省受“利奇马”、“罗莎”等台风影响,出现极端降雨天气,内涝严重,多地水库大坝水位上升告急。当年8月23日,通河县跃进泡水库在内涝排放中三个一吨重的泄洪泵不慎脱落,洪水逼近坝顶,形势非常严峻,救援小组到达水库后,由于道路被洪水冲毁,救援工程车无法通过,救捞队员们只好携带沉重的潜水装具徒步1公里抵达现场。经过勘查,现场水深约5米,水流速较大,水下能见度为零,情况十分复杂,经过了2组潜水员1个半小时的水下作业,成功将3个排洪泵打捞出水。此次任务的圆满完成,为快速解决通河县内涝险情做出了重大贡献。当年8月29日,富锦市挠力河大坝突发管涌,20万亩水田,17万亩旱田,8个自然村屯上万人生命财产面临洪水威胁。情况万分紧急,救援中心接到地方政府求救信息后,连夜组成6人分队奔赴管涌现场。在经过3个多小时的奋力抢险,成功堵住了管涌,有效避免了水灾发生,挽回了直接经济损失接近8亿元,让党旗在抗洪抢险的第一线高高飘扬!

2021年5月22日,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嫩江水域发生渔船翻沉事故,按照“全力搜救失踪人员,做实做细善后处置工作”的工作要求,省政府、省交通运输厅、航务中心高度重视、周密部署。航务中心副主任薛立平组织救援中心立即组建了11人的应急救援小组,风雨兼程奔赴沉船事故现场。队员们克服风餐露宿的紧张疲惫,于凌晨投入到搜救工作当中,他们面对6到8级的大风、大雨、寒潮、水域水流流速不稳、水下环境复杂等不利条件,沉着冷静的操作着侧扫声呐,与时间赛跑,和恶劣天气斗争,最终准确锁定沉船位置,将沉船打捞出水,圆满完成了“ 5.22”沉船打捞任务,得到了省政府、省应急管理厅、省交通运输厅和富裕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

一面面锦旗,一封封感谢信,一份份荣誉,都记录了黑龙江省水上交通救援中心这支光荣队伍的历史,讲述着龙江救捞人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黑龙江省水上交通救援中心按照省委、省政府、省交通运输厅、省航务中心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积极组织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积极开展常态化演习演练和技能练兵大比武,聚焦实战能力提高;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思想过硬、作风过硬、本领过硬的高素质救援队伍;中心救援装备不断更新完善,努力完成从传统的“体力劳动型救捞”向“科学技术型救捞”的转变。不断增强救援船舶信息化训练、水下检测设备培训、无人机搜救训练等信息化训练科目,着力打造一直“专场兼备、反应灵敏、作风过硬、本领高强,在关键时刻能起关键作用”的国家专业救捞队伍。
奋进新征程,再创新辉煌。龙江救捞人将“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以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引,“六个龙江”的奋斗目标为方向,以更加昂扬奋发的朝气、开拓创新的勇气、一往无前的锐气推动龙江救捞事业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