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金向友 庄秋风 通讯员 田成群)从取证、审核到处罚、执行,城管执法队员不用到现场,通过“指尖”就能实现“全流程”闭环执法。近日,厦门市集美区城管执法局依托“非现场”执法应用系统将违规线索推送至“闽执法”平台进行查处,完成了福建省前两例“非现场”执法案件。
数字赋能 为“非现场”执法提供技术支撑
据了解,为了推进厦门市关于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要求,探索“非现场”执法新模式,集美区启动了“非现场”执法应用系统建设,在集美街道、灌口镇、后溪镇的部分重点区域内实现了违法行为的实时监控和智能识别。
▲集美区“非现场”执法应用系统现场抓拍画面
▲集美区城管执法局灌口中队“非现场”执法平台指挥中心
该平台运用现代智能化技术,针对占道经营、乱堆杂物、广告违规设置等十余种常见违规行为,实现了全过程的智能化管理、一体化执法。
通过福建省一体化大融合行政执法平台,实现“闽执法”平台“掌上办”工作,旨在提高执法效率和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推广执行 为城市管理提“智”增效
为了充分发挥“非现场”执法的优势,区城管执法局着力提升执法队员的办案能力和水平,精心组织了一系列法制培训,确保每位队员都能深入了解和掌握相关执法流程和细节,为实际执法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非现场”执法试运行推进会
为了让沿街商户更好地理解和配合“非现场”执法工作,区城管执法局执法队员深入辖区部分商户密集区域,向91家经营户详细讲解“非现场”执法的证据固定方式、执法流程、告知渠道及罚款缴纳方式等。同时,执法队员还呼吁商户们积极配合街面环境治理行动,共同维护市容环境的整洁有序。
▲执法队员与技术人员上门宣传“非现场”执法系统并采集沿街商家信息
▲前期走访商铺宣传告知
“非现场”执法平台的成功实施,是响应数字化转型、提升行政执法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成果。
区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优化算法和扩大监控范围,城管部门可以对更多的违法行为进行智能识别和高效处置,实现“执法掌上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同时,该平台还实现了与其他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进一步提升了执法效能。
未来,集美区城管执法局将以“非现场”执法为重要抓手,继续深化智慧城管建设,探索更多创新执法方式,推动城市管理执法向更加标准化、科学化、精细化的方向迈进,为市民创造一个更加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