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7月12日昆明讯(王东琴 通讯员 叶晓月孟伟泽)为解决群众“走不对门、找不到人”以及遇到问题无处“找说法”的难题,云南省武定县田心乡扎实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聚力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规范化水平,力求实现群众诉求有人办、依法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通过坚持“四向发力”,成功激活了基向“上”对标,田心乡着力建强综合治理“新枢纽”。在抓“建”提标方面,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引领,以“实战实用实效”为导向,打造“五有”综治中心,建成“一厅N室”功能区,该功能区包含3类窗口、2类分区和6个功能室,并集成了“雪亮工程”智能平台,强化了治理体系。在建“制”提能上,建立了“分析研判、包案化解、预警提示、台账管理”四项机制,推行“综治中心程序推进、部门实质解决”的闭环模式,确保群众的每项诉求都能“导得出”“接得住”,有效提升了队伍能力。

向“内”聚力,构建协同作战“联合体”是田心乡的另一重要举措。在力量整合上,实行“常驻+随叫随驻”模式,核心部门常驻,关联单位按需响应,实现了“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的良好局面。在数据统配方面,破除“信息孤岛”,实现了矛盾纠纷、风险隐患、治安动态、重点人员等信息的一口采集、一网汇聚、共享共用,为联合研判和协同处置打下了坚实基础。
向“优”规范,田心乡打造出一站调解“新格局”。前端受理“优分诊”,强化中心接待窗口的“导引台”功能,对群众诉求精准识别、分类引导,严格落实首接负责,确保“有人管、管到底”。中端调解“优协同”,灵活运用法、理、情相结合的策略,选择最适宜的调解方式,深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机制。2025年以来,已开展各类普法活动18次,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群众满意率高达99.58%。后端保障“优闭环”,建立调解协议履行跟踪督促和回访机制,确保调解成果“落地生根”,推动源头治理,实现“调解一件、预防一片”。近日,利米村委会村民杨某到综治中心群众接待大厅反映,2024年7月至12月在本地某工程项目务工,工程完工后,9人被拖欠工资共计5万余元。综治中心接诉后,立即启动“首接负责”,精准研判分派,联动司法所、项目负责人、网格员锁定关键人并组织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限期支付协议,且中心全程跟踪回访,确保工资全额兑付,高效化解了这起涉众型欠薪纠纷,生动体现了中心“一站式受理、多部门联动、全流程闭环”的规范化运行成效。截至目前,全乡共受理矛盾纠纷44件,化解42件,化解成功率达95.45%。

向“下”扎根,激活基层治理“最末梢”。田心乡以网格筑基,践行“1432”工作模式,以织密建强“微网格”体系为核心抓手,细分出471个微网格,发动网格员、群防队伍充当“前沿哨点”。同时,依托综治中心“接诉即办”,实现民情收集、矛盾排查、快速处置“一网统管”,彻底打通社会治理“最后一米”。
“建”是基础,“用”是根本。下一步,田心乡将持续发力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将综治中心打造成回应群众关切、化解风险隐患、守护一方平安的“前沿指挥部”和“高效服务台”,让规范化建设的成果迅速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治理效能与群众满意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