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醴陵讯(李建秋)人到四十,心境澄澈;城市走过四十载,志向高远。自1985年撤县设市,湖南醴陵在四十年岁月里,如窑火淬炼,以时光为窑,奋斗为薪,文脉为釉,绘就从“县”到“市”的壮丽篇章,完成从“不惑”到“不俗”的精彩蜕变,风华正茂,气韵不凡。

镌刻时代印记,见证蝶变历程
醴陵这四十年的发展实实在在体现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城市形貌焕然一新。曾经7.7平方公里的小城,已成为历史记忆。如今,醴陵城区拓展至30.4平方公里,规模成倍增长,城市格局气象万千。老旧街巷经过改造,重焕生机;现代新区如繁星般涌现,宜居宜业。放眼望去,满城绿意盎然,“国家园林城市”的荣誉,是对醴陵城市建设的高度肯定。
经济筋骨愈发强健。1986年,醴陵GDP仅6.82亿元,如今已跃升至952.6亿元,增长近140倍。产业的蓬勃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千年陶瓷产业,经窑火淬炼,艺术价值享誉世界;烟花产业璀璨绽放,照亮全球夜空;新兴产业也迅速崛起,为经济注入新动能。凭借强劲的产业实力,醴陵昂首跻身全国经济百强。乡村同样活力满满,“明月玻璃椒”“官庄黑山羊”等特色农产品飘香海外。农民人均收入从734元增长到40359元,生活富足,笑容洋溢。
思维转变凝聚人心。醴陵的精气神,在渌江书院的朗朗书声中传承,在釉下五彩瓷的细腻笔触里体现,在烟花绽放的绚丽光影中闪耀。这些元素熔铸出“开放、包容、大气”的城市风骨,激励着百万醴陵儿女在发展道路上勇往直前。
扛起时代担当,书写奋斗篇章
从历史汲取底气。醴陵人深知,深厚的历史底蕴是前行的根基,当下的积累是奋进的资本。只有盘活千年文脉,传承智慧,发挥独特优势,才能厚积薄发,稳健发展。

向当下积极进取。醴陵审时度势,紧紧抓住“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与“长株潭一体化”的战略机遇,明确发展定位,咬定目标不放松。无论是交通网络建设、产业发展升级,还是城市品牌打造、综合实力提升,都脚踏实地,与时俱进,以精细化的态度雕琢发展答卷。
以勇气拓展视野。醴陵跳出自身局限,胸怀天下谋发展。共建“花炮F4”联盟,规划“世界电瓷产业基地”,让瓷器元素融入高铁建设……每一次突破,都彰显着这座内陆城市“越山向海”的雄心壮志,以开放姿态拥抱广阔天地。
融入发展血脉,开启崭新征程
以文化铸就城市灵魂。渌江书院的晨光、耿传公祠的红色记忆、釉下五彩瓷的魅力、烟花的绚烂,都是醴陵独特的文化基因。未来,要深入挖掘文化宝藏,让传统文化在创新中重焕生机。只有文化根基深厚,城市之魂才能历久弥新。

以产业强化城市根基。一方面,推动陶瓷、烟花等传统产业“智变升级”,加速全链条数字化转型,打造全球电瓷产业高地;另一方面,培育碲化镉发电玻璃、服饰产业园等新兴产业,实现“醴陵制造”向“醴陵智造”“醴陵创造”的跨越。产城深度融合,将让城市更加强大。
以品牌提升城市热度。从“一碗炒粉带火一座城”的烟火气,到“捡瓷器”引发的文旅热潮,醴陵在品牌塑造上已初见成效。未来,要借助瓷博会、花博会等国际平台,提升城市知名度,让“捡瓷器、玩烟花、吃小炒”的城市IP成为热门文旅符号,实现从“被看见”到“被向往”的华丽转变。
醴陵,这座历经四十载的城市,在时光中沉淀,在奋斗中前行。四十不惑,是对过往的清醒与坚定;未来可期,是对明天的憧憬与自信。站在时代潮头,我们能听见醴陵拔节生长的声音,那是历史与未来交织的壮丽交响,见证着醴陵正青春,前程无限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