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金向友 庄秋风 通讯员 邹雨岑 黄儒雅 陈涵)随着成都市“立园满园”工作、“进解优促”行动的深入推进,金堂县高板街道人大工委积极响应,充分发挥“链”上代表联络站的独特优势,组织辖区人大代表下沉企业一线,精准对接需求、务实破解难题,有效搭建政企沟通的“连心桥”,助力企业纾困解难,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人大动能。

▲高板街道人大工委召开“进解优促”服务企业座谈会

▲高板街道青脆李专业联络站开展银企对接沙龙
联络站“链”上扎根 为产业发展添新翼
“一定要寻求突破,把人大工作延伸到产业链,让代表履职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金堂县人大代表、高板商会会长肖向元的建议,成为高板街道人大工委探索服务产业发展新模式的新起点。2024年,青脆李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晶硅光伏产业联络站,嵌入式布局在高板商会和街道人大代表之家,让人大代表助力产业发展从“宏观指导”转向“一线实践”。

▲县人大代表唐仕富、唐毅、张娟到六一果蔬专业合作社调研青脆李产业发展情况

▲金堂青脆李获得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证书
为打响本土产业品牌,青脆李产业联络站站长肖向元带队走访六一果蔬专业合作社、惠民家庭农场等16家种植主体,综合业主们的诉求后,提出“要积极申报高板青脆李生态原产地产品及示范区,打响高板青脆李品牌”的建议。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多次召集产业代表商讨申报事宜,最终协助金堂县青脆李协会的金堂青脆李通过审核评定。2024年12月28日,青脆李协会正式取得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证书,为金堂青脆李走向更广阔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县人大代表肖向元、陈永红参加高板商会座谈
金堂县人大代表、高板街道人大工委主任阳辉菊聚焦政企沟通痛点,推动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成为“服务中转站”。6月25日,街道人大工委在青脆李产业联络站组织人大代表与23家企业负责人召开座谈会,现场解决企业关切问题5个;对需跨部门、长时间协调的诉求,建立分类分级台账转交职能部门,确保“企业有呼、人大有应”。

▲县人大代表肖向元、向元春实地调研高板街道玉亭村小番茄生产基地
代表“链”上奔跑 为破解难题提速度
依据代表法关于“闭会期间活动以集体为主、以代表小组为主要形式”的规定,高板街道人大工委创新构建“产业代表联络站+专业代表小组+营商环境观察员”组织体系,充分凝聚专业代表力量,推动代表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产业链。

▲高板街道人大工委实地走访兴旺鞋厂
高板街道人大工委立足代表行业属性、岗位特点、专业特长,组建由农业技术人员、产业业主等10人构成的产业发展专业小组;同时选聘熟悉经济的五老乡贤、村(社区)干部担任“营商环境观察员”,与人大代表协同履职,打造产业发展“前沿哨点”。依托“专业代表+特色产业”模式,将代表履职站点前移至产业一线。截至目前,产业发展代表小组已实地走访兴旺达鞋业、肥嘟嘟农产品加工公司等小微企业35次,收集问题诉求17项,提出对策建议8条,以实际行动增强企业信心、稳定企业预期、助力企业发展。

▲高板街道人大工委“代表·主任面对面”咨询交流会
监督“链”上发力 为优化营商环境提质效
为推动企业诉求高效落地,高板街道人大工委搭建“代表・主任面对面”咨询交流平台,打通诉求传递“快车道”。3月27日,青脆李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8名代表围绕“助企纾困”主题,与街道办事处主任及4名负责人深入座谈,现场梳理出场地扩建、融资需求等5类17项问题,精准掌握企业发展堵点。
“农业业主融资难是产业发展的‘硬骨头’,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有哪些具体举措解决难题?”金堂县人大代表黄平常年扎根农业一线,直击行业痛点。交流中,代表们结合专业优势,从金融帮扶、政策落地、土地集约利用等维度与负责人深入探讨,既直面问题又务实献策。2个小时的座谈会推动了一批痛点难点问题明确整改方向,对可立行立改的事项,现场明确限期整改要求,真正实现了“以沟通促整改、以监督促提升”。
推动产业发展是一项事关全局的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多方合力。下一步,金堂县高板街道人大工委将持续深化“立园满园”“进解优促”工作,优化政企交流平台,引导代表深耕“链”上履职,精准破解企业发展难题,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人大智慧与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