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 ( 刘政权 袁建高 李建秋)作为全国油茶产业重点县和全省烟叶主产区,茶陵县近年来构建起“农工文旅”融合发展的立体产业格局。数据显示,2025年全县烟叶种植面积达2.2万亩,预计收购量5.5万担,烟农收入将突破1亿元;油茶产业持续扩容,2022年总产值已超10亿元,今年将实施新造油茶林32000亩、低改38335亩的“双轮驱动”计划。

4月17日,茶陵县委书记杨红兵深入界首镇开展专题调研,实地走访火星村万亩双季稻示范片、界市村湘南牛市交易中心等地,为当地产业发展“把脉开方”。他强调,要依托区位优势,以项目为抓手,全力做强烟叶、食用菌、乡镇牛市、油茶四大特色产业,拼抢经济新赛道,打造湘赣边产业振兴样板。
产业矩阵强势崛起
在界首镇,新兴产业同样亮点纷呈:思聪街道三华村食用菌基地已建成投产,日产能突破2吨,预计年产值达2000万元,带动周边298户农户户均增收超5000元;界市村湘南牛市交易中心年交易量突破10万头,辐射湘赣两省,成为全国肉牛流通重要枢纽。
项目攻坚点燃发展引擎
一季度,茶陵县集中开竣工19个重大项目,总投资15.45亿元,涵盖现代农业、智能制造等领域。杨红兵在调研中重点考察了界首污水处理厂、红光村永盈烟花爆竹等民生与安全项目,要求以“拼经济”的劲头推进项目建设,确保产业发展和安全底线“两手硬”。

“要突出项目强产业,以烟叶稳基础、食用菌创特色、牛市活流通、油茶优生态,形成‘四驾马车’协同发力的产业格局。”杨红兵在座谈会上指出,界首镇需抢抓湘赣边区域合作机遇,深化与株洲市区及江西井冈山的产业联动,打造特色农产品供应链枢纽。
科技赋能产业升级
在产业前端,茶陵县引入智能化技术提升竞争力。三华村食用菌基地与省级农业科技公司合作,推广“菌稻轮作”模式,亩均效益提升30%;火星村双季稻示范片通过北斗导航插秧、无人机植保等技术,实现亩均增产15%。
“油茶产业要实施‘科技强链’行动。”杨红兵强调,将依托中央财政400万元专项资金,推广水肥一体化、低产林改造技术,确保油茶籽出油率提高2个百分点,年内新造油茶林1.6万亩。
产融结合释放乘数效应
调研中,杨红兵特别指出要构建“产业+金融”双循环体系。当地已对接省农担、建设银行等机构,推出“惠农e贷”“油茶贷”等专项产品,预计全年将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超2亿元信贷支持。
“湘南牛市交易中心将引入期货交割仓功能,与大型肉联厂建立订单式合作。”界首镇党委书记陈章勇表示,通过金融赋能,牛只周转率可提升40%,带动周边5个乡镇发展肉牛养殖。

随着四大特色产业矩阵的加速成型,茶陵县正实现从“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产业强县”的跨越。杨红兵表示,下一步将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长株潭都市圈的产业对接,让山区“土特产”跃升为国字号品牌,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