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庄秋风 通讯员 卢永城)在维护军人合法权益的新征程上,法治既是战斗力生成的“硬核助推器”,更是温暖兵心的“柔情纽带”。今年以来,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涂坊司法所创新以“三围”体系(围坐说法、围情聚力、围链帮扶)为抓手,推动法治拥军工作走深走实,让“法护兵心暖戎装”成为新时代拥军工作的鲜明标识。

▲司法所干部到退役老兵家协调解决矛盾纠纷
围坐说法解心结。“真没想到拖了三年的宅基地纠纷,镇里的司法所半天就帮我解决了!”7月21日,在涂坊镇“老兵法律服务驿站”内,退役老兵张伯雄握着司法所长的手连声道谢,这是涂坊司法所践行“围坐说法解心结”工作法的生动缩影。
针对张伯雄与邻居的宅基地边界争议,司法所启动“绿色通道”,联合自然资源所干部、村调解员赶赴现场,并召集当事人和村中长者围坐一起,耐心对照地籍图纸进行比对界限,仅用3小时便厘清权属,促成双方现场签署调解协议。今年以来,司法所干部聚焦优抚待遇落实、土地权益保障、婚姻家庭矛盾等高频难题,精心编印《退役军人权益保障百问手册》和“法律服务联系卡”,采取村级法律明白人与老兵围坐一起的方式,针对部分老兵反映的优抚金发放疑点,司法所协调镇退役军人事务站现场调取档案核查,当场解答政策依据,消除老兵疑虑,成功调处涉老兵纠纷3起,将“法护戎安”的承诺写进老兵心坎里。

▲退役老兵在围屋开展民法典宣传
围情聚力祛心病。司法所联合退役军人服务站精选5名功勋老兵组建“红色宣讲团”,在百年围屋开设“烽火讲堂”,用“一口乡音、一身戎装、一段烽火记忆”,将革命传统教育融入基层治理。8月16日,在省级文保单位“涂坊围屋”内,参战老兵涂思源用亲身经历为年轻调解员上了一场震撼人心的法治思政课,“当年在猫耳洞里,敌人炮弹就在头顶飞……今天这点邻里矛盾,咱当兵的人更该带头讲团结!”
8月初的一天,河甫村退役军人涂明生与堂兄因祖屋修缮产生激烈争执,双方甚至扬言要拆墙断路。司法所和退役军人服务站得知情况后,立即启动“老兵调解”机制,邀请退役老兵、村级法律明白人涂振邦担任首席调解员,老涂身着旧军装上门,指着祖屋梁柱上“光荣军属”的斑驳牌匾说:“当年你爷爷送三子参军,图的是子孙和睦、家国平安啊!”老涂趁热打铁,结合《民法典》继承编条款提出“共同修缮、共享产权”方案,最终促成双方在军属牌匾下握手言和。截止目前,“老兵调解工作室”已吸纳6名优秀退役军人,成功化解涉军属纠纷4件,成为涂坊“枫桥经验”的亮丽名片。

▲退役老兵及村级法律明白人现场调解土地权属纠纷
围链帮扶纾兵困。涂坊是槟榔芋种植大镇,是槟榔芋产业链最基础的一环,司法所联合退役军人服务站,通过举办创业帮扶活动,传授槟榔芋种植技术,司法所和退役军人服务站联合打造的“围链帮扶”工作法实现制度化升级。
针对前期走访发现的军属创业需求,司法所链接退役军人事务站、农技站、农商行等资源,在元坑村建立帮扶基地,为20户军属家庭提供槟榔芋补贴、技术培训和订单收购“一条龙”服务。同时,为构建长效服务网络,司法所在退役军人服务站嵌入“法律服务专窗”,不定期安排法律明白人驻点值班,并经司法所专题培训后,承担起征兵政策宣讲、新兵家庭走访、涉军矛盾预警等职责。在洋坑村,“兵支书”涂长生运用司法所培训的调解技巧,成功化解两户军属因槟榔芋田地引水引发的群体性争执。法律服务专窗设立以来,共收集涉军诉求42条,司法所联动部门100%响应处置,为3名困难老兵落实医疗救助,协助6名军属实现本地就业,真正将“法护长城”的根基扎进乡土深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