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庄秋风 通讯员 胡芳 叶美娇)在时光的星河中,百岁老红军是闪烁着烽火微光的“活历史”,是承载着民族精神的“压舱石”。今年110岁高龄的邱四嫂,15岁时怀揣着“为劳苦大众谋解放”的信念加入了红军,是党培养出的优秀战士。她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她用一个世纪的坚守,书写“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动人答卷。

▲工作人员与邱四嫂愉快交谈
这位跨越世纪的传奇老人,令人深刻感受到红色基因的力量。近年来,长汀县司法局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双拥共建”、“涉军维权”等方面进行了精诚协作,并就如何让革命精神成为红色法治教育的“活教材”、如何用法治之力优化拥军优属举措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会商。遵循属地服务、精准对接的原则,在新桥司法所专为老红军及家属开设了“法律服务绿色通道”。新桥司法所与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时常走近这个热情爽朗、慈祥和霭的老寿星身边,聆听老人讲述那走过硝烟战火、穿越荆棘泥泞的峥嵘岁月故事,倾听老人对党和政府的期待以及对法律服务的需求。每次,老人都不无自豪地告诉大家:“当年我是红军的卫生兵”。作为基层法治建设的践行者,长汀县司法局新桥司法所始终把守护老红军、传承红色基因作为最神圣的职责。坚持以法为盾、以情为桥,在法治护航与红色记忆的交汇处,为百岁老红军的晚年生活注入温暖与力量。
法律服务架“心桥” 让尊崇落地生暖
“老英雄们用血肉之躯为我们铺就了和平路,我们就得用法治为他们筑牢幸福巢。”新桥司法所与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每月上门,围坐在老人身边耐心陪老人观看喜欢的电视节目,握着老人布满皱纹的手唠家常,仔细记下她对医疗报销、住房修缮的每一点期盼,再转身对接民政、卫健等部门,把“纸上的政策”变成“门口的服务”。当邱四嫂看着工作人员关心着她的养老问题时,总会颤巍巍地说:“当年跟着红军打仗,就是盼着这样的好日子,现在真的暖到了心里。”

▲邱四嫂与其儿子合影
温情守护纾“心结” 让岁月归于安宁
红色家风,代代相传。在邱四嫂言传身教下,子孙三代都是退役军人,继承了红色基因,成为了社会的栋梁之才。邱四嫂的家中,充满了浓厚的红色氛围。但是红军子女也难免被家庭琐事、邻里摩擦所困扰。新桥司法所懂得这份不易,特意请来退役军人老梁、退休法官老李、老党员王婶组成“红色调解队”,守护着军人军属的那份安宁。他们带着对老红军的特殊敬意,每次上门都先给邱四嫂端上一杯热茶,听她慢慢讲家里的事情——或许是晚辈对子女教育方式意见有分歧而争吵,或许是邻居对院墙边界有争议。调解员们不急于评判,而是先讲邱四嫂当年为保护群众财产与敌人周旋的故事,再用“老理儿”融“新法规”,让晚辈明白“家和万事兴”,让邻里懂得“和睦比寸土更金贵”。邱四嫂总笑着说:“政府不光解了我的烦忧,更让家里的日子像当年的队伍一样,团结得很。”

▲邱四嫂委托其儿子参加新桥镇2025年“八一”座谈会并讲述他母亲的故事
红法相融传“薪火” 让精神照亮前路
邱四嫂的故事里,藏着最生动的“法治课”——战争年代,她所在的部队宁可露营雪地,也不擅动群众一粒粮食;解放初期,她带头遵守土改政策,把分到的好地让给更困难的乡亲。新桥司法所把这些故事挖出来、传出去:带着邱四嫂的老照片走进镇中心小学,让孩子们听“红军阿姨守纪律”的故事,让孩子们明白“规则是保护大家的铠甲”;在法治文化广场建“红色记忆墙”,用图文展示老红军们“执纪如铁、护民如亲”的事迹,让路过的村民在驻足间读懂“今天的法治,是当年的纪律延续”。去年“国家宪法日”和今年“八一”座谈会上,邀请邱四嫂的晚辈带着她的军功章来到活动现场,结合勋章背后的故事讲“权利与义务”,台下的掌声经久不息。有村民说:“以前觉得法律离我们远,现在听着老红军的故事,才明白法治就是咱老百姓的‘护身符’。”
岁月染白了邱四嫂的头发,却磨不灭她眼里的光;时光流转了一个世纪,却让红色精神愈发鲜亮。法治的守护,从来不止于“照顾好一位老人”,更是在守护一份穿越时空的承诺——对革命前辈的感恩,对红色基因的珍视,对“法治为民”初心的践行。当法治的暖阳照亮桑榆晚景,当红色的种子在新时代生根发芽,这份双向的奔赴,正谱写着“英雄不孤单,精神永流传”的时代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