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拥中国

陕西茶叶产业调查与思考:打造茶业强省任重道远

茶为国饮。中国是世界上种茶、制茶、饮茶最早的国家,是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祥地。有学者为陕西茶叶作过这样的描述:曾纳贡朝廷高贵过,曾在丝绸之路上风光过,曾登皇宫宝殿引领饮茶文化潇洒过,曾为朝廷换回战马荣耀过,曾稳占北国市场霸气过……

2015年,全省茶园面积发展到215.9万亩。其中,采摘面积138.1万亩,干毛茶总产量7.2万吨,产值99.7亿元。茯茶产量1.3万吨,产值14亿元。茶叶加工企业847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0家,茶叶专业合作社288个。我国茶业界第一位工程院院士陈宗懋高度评价:“陕西茶叶味道浓、品质好、耐冲泡、无污染,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1 立地条件决定陕茶品质

高山出好茶。茶树的内在品质与环境条件密不可分。史料研究证实,陕西不仅产茶,而且是中国最早种茶、最早贡茶的地方,又有优良的茶树品种。年近八旬的程良斌,1959年毕业于安徽屯溪茶校来到陕西,长期奋战在安康茶区第一线,搞了一辈子茶叶种植试验推广工作。他介绍说,早在上世纪60年代,在紫阳县深阳乡发现叶大泡大不开花不结果的紫阳一号茶丛,是原始型古茶的实证;80年代,在城固县东河乡高北村发现一丛小乔木茶树。最近几年,先后在岚皋县蔺河镇发现古老的林下茶树群;在南郑县福成镇发现万亩古茶树,经现场鉴定,树龄在三百到五百年间,在全国也属罕见。

陕西茶业首席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肖斌,多年来深入茶区,翻山越岭,走访茶农,潜心研究,用数据和事实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说,陕南是我国茶叶自然分布的最北缘,纬度高,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叶干物质的积累,且富含锌硒,因此陕西茶叶内质成分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质量调查报告》提供的数据,陕西茶叶检测合格率为100%。绿茶、红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水浸出物、儿茶素总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氨基酸高出3.3-1.8个百分点,水浸出物高出8.2-11.8个百分点。微量元素锌含量高于全国29-48微克/克,大部分茶区在富硒土壤带上,硒含量普遍高于全国水平,安康市紫阳县土壤硒含量最高。实验结果说明,以“紫阳富硒茶”为代表的陕西绿茶,无污染,原生态,具有“香高、味浓、耐冲泡、形美”的特点,坚持常喝确有降脂、抗氧化等保健作用。

泾阳茯茶是中国黑茶的鼻祖,入列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坊间一直流传有泾阳茯砖茶“三不能制”之说:一是离了泾河水不能制;二是离开泾阳气候环境不能制;三是离了泾阳人的技术不能制。这是泾阳制茶先辈经过无数次试验摸索总结出来的,也说明泾阳特定的自然条件是加工茯砖茶的最佳资源。近年来泾阳茯茶的新生和复兴,成为陕茶产业振兴发展的新动力,必将在建设丝绸之路新起点、带动陕茶重走丝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 品牌营销决定陕茶市场

提起陕西茶叶,人们最早想到的是“紫阳毛尖”和“陕青”。上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出现了镇巴的“秦巴雾毫”、南郑的“汉水银梭”、西乡的“午子仙毫”、紫阳的“富硒茶”、宁强的“宁强雀舌”等品牌。近几年来,我省茶叶品牌已经从百花齐放转向品牌整合,涌现出紫阳富硒茶、午子绿茶、泾渭茯茶、宁强青木川茶等4个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的国字号品牌。

2012年,省政府把茶叶种植由省供销社划归农业厅管理之后,大力发展茶叶生产,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茶叶品种迅速增加,由原来单一的绿茶发展到以绿茶为主,兼有黑茶(茯茶)、红茶、白茶、乌龙茶等5大类茶品。但与全国相比,我省茶园面积、采摘面积、茶叶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5%、4%、3.7%,采摘面积与茶园面积占比低于全国14.5个百分点,无性系优良品种种植面积占比30%,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数据分析表明,我省茶园面积增加速度快于全国、但平均亩产量低于全国近一半。而且大部分茶园只产春茶,每年5月10日左右就封园,茶树的夏、秋季叶子没有利用;茶叶品种单一,销售周期很短,一般到7、8月份就结束,茶农收入增加缓慢。

我省茶企大多规模小,产能低,家庭式、作坊式的较多,抗风险能力弱;龙头企业少,政府扶优扶强力度不够,产业带动能力不强,制约了进一步的发展。记者在西安市金康路茶叶一条街看到为数不多的陕西茶叶商铺,远比不上福建、浙江、广东茶商的商铺门面、茶叶包装、品牌宣传,发挥品牌优势的经营理念也跟不上。特别是泾阳茯茶迅速崛起中,品名层出,甚至有些小作坊不惜使用劣质原料,生产低劣的“泾阳茯茶”,向消费者兜售。这种情况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有可能造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危及整个茯茶产业的发展。

显然,陕茶的市场占有率低,竞争力不强,凸显在品牌多、乱、杂,各品类同质化严重,市场认知度不高。其主要原因是,陕茶产业发展缺乏知名品牌、大品牌的拉动。调查认为,目前茶叶市场低迷的状况短时间内恐难改变,这对陕茶振兴发展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对我省茶企练好内功,提升品牌营销能力却是一个良好的机遇。

3 改革转型决定陕茶未来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茶叶产业,把茶产业作为继果业之后又一个农业支柱产业来抓。2013年,省农业厅出台《陕西省茶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省茶园面积达到280万亩,茶叶总产量超过13万吨,实现产值150亿元,茶农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一带一路”战略和“十三五”规划的实施,为陕茶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推进供给侧改革,调结构,去库存,为陕茶振兴指明了方向。这就是陕茶产业迎来大发展的良好机遇。只要抓好产业培育、品牌打造、市场开拓、文化促进、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实现茶园到茶杯全产业链健康、有序、转型发展,力促我省跨进全国茶业强省行列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已经成为涉茶各方的共识。

(一)稳定面积,提高茶叶单产和品质。茶学专家建议,政府要引导和扶持茶叶适生区改造老茶园,压减低效茶园,支持连片可机采茶园建设,提高茶园机械化生产水平;大力支持“陕茶一号”等本地茶树优良品种的繁育推广,提高无性系良种茶树种植比例;总结推广南郑县远山眉茶叶专业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进行茶园建设,有效提升茶叶标准园和生态有机茶园管理水平,提供天然、绿色、健康、安全的高品质茶叶原料。同时,加大对制茶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推进茶叶加工生产清洁化、自动化、标准化、精细化,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产出更多亲民、实惠、安全、好喝的茶品,满足多层次的饮茶需求。

(二)品牌兴茶,促进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协同发展。茶叶生产者和经销商普遍反映,“现在茶叶不好卖”。随着消费者消费理念的变化、消费品位的提升,市场上出现成品茶压库,热销茶品为数不多。我省茶企多为小规模,船小好调头,只要做到细分市场、精准供给,对自己的产品和市场进行更加精细化的定位,把自己的产品做成精品,就能赢得消费者,赢得市场。就全省或一个地区而言,既要培育并叫响公共品牌,又要保护和发掘古茶树、名茶山以及独具特色的地域性品牌茶叶,使价格和质量各归其位,让消费者能分享到各不一样的茶叶饮品。

(三)转变营销理念,大力开拓国内国际茶叶市场。从全国茶叶消费市场看,2015年,国内茶叶市场绿茶销量约93万吨,占总销量的53%;绿茶出口量27.2万吨,占总量的83.7%。我省茶叶内销量排位靠后,外销量甚少。去年10月6日至14日,省农业厅组织8家茶叶企业“出征”欧洲市场,到俄罗斯和荷兰参展推介陕茶,带去的茶叶基本销售告罄,大大出乎陕西茶人的意料。这看似是主动探路,实则是证明陕西茶叶在世界市场确有需求,走出去,就会有机遇。率团出行的省农业厅副厅长王振兴说,“开拓市场不能局限于省内、国内,要放眼全球,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陕茶的地位。”关键是要创新营销模式,变革营销手段,整合产业资源,形成区域合力,沿着“一带一路”,发挥创意文化的引领作用,把陕西品牌茶叶及大唐健康高雅的饮茶生活推向国内外市场。

(四)加强科技创新,延伸扩展茶叶产业链。建设茶业强省必须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标准体系为引导,加大科技成果转化、“跨界开发”力度,实现茶资源的高值利用。肖斌教授主持的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汉中试验站、西北农林科大西乡茶叶试验站,已经将陕南夏秋茶树叶子加工黑毛茶、再用黑毛茶加工茯砖茶试制成功,为就近解决泾阳茯茶原料、增加茶农收入、发展地方经济找到了一个新的增长点。仅以现在的茯茶产量计算,年需黑毛茶6万多吨。由此看来,陕茶产业发展大有文章可做。从培育优质茶树品种到创制品牌茗品,从茶叶精细加工到创新营销服务模式,从发展多样化调制茶等茶叶饮品到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茶叶标准体系,都离不开知识、技术、信息在产业链上的传递和扩散,离不开科研人员和生产一线工人的“工匠精神”。


【责任编辑:孙晓曼】

长汀新桥:退役军人先锋队多线并举 扎实推进民生服务工作

为充分发挥退役军人先锋模范作用,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新桥镇退役军人服务站近日以"服务民生、守护平安"为主题,组织开展了医保缴费宣传、平安建设宣传两项重点工作,通过入户走访、现场服务等形式,将政策关怀与安全保障送到群众身边,以实际行动诠释退役军人的责任担当。

退役老兵陈沛龙:初心如磐护碧水 铁血担当绘就生态新画卷

从军营到家乡河畔,改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初心与担当。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岐岭镇下山溪畔,退役军人陈沛龙以“夕阳红”护河队队长的身份,用日复一日的坚守,书写着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离军不离党”的动人篇章,成为永定区退役军人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标杆典范。

永定区组织退役士兵参观荣誉室 助力职场转型启新程

近日,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2025年秋季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走进永定区军人荣誉室,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蓄力职场新篇”主题教育活动,让红色精神为退役士兵平稳过渡到地方工作“充电赋能”。

长汀羊牯乡举办“我与老兵面对面”活动 推动全会精神深入老兵心中

近日,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羊牯乡退役军人服务站组织开展“我与老兵面对面”专题活动。十余位退役老兵代表、乡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齐聚一堂,以政策宣讲、交流座谈、心得分享的形式,共同解读全会精神内涵,共话新时代退役军人的责任担当,让全会精神在老兵群体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龙岩永定:老兵志愿者消防演练筑牢基层安全保障

11月18日,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凤城街道组织辖区内退役军人志愿者在南郊社区开展消防演练活动,以实操实训筑牢安全防线。演练现场,工作人员结合典型火灾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火灾成因、初期火灾扑救要点,重点围绕灭火器“提、拔、握、压”四字操作口诀展开教学

武平“老兵河长”钟荣君:以军魂守护碧水 用实干重塑河颜

在福建龙岩武平,平川河如一条碧绿纽带穿城而过,既是滋养一方百姓的“母亲河”,也承载着武平人共同的生活记忆。曾几何时,这条河一度被杂物漂浮、垃圾堆积的乱象困扰,不仅影响市容风貌,更让居民难以亲近。而如今,河水清澈见底、岸坡草木葱茏,成为市民休闲漫步、亲近自然的好去处。

永定洪山老兵志愿者“守护王寿山” 用行动诠释退役本色

11月14日,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洪山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组织辖区老兵志愿者开展“守护王寿山”环境整治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诠释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退伍不褪志”的责任与担当。活动当天,老兵志愿者们身着志愿马甲,带着扫帚、铁钳、垃圾袋等工具,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中。

汀州喜报传佳讯 军属荣光激荡强军热忱

“恭喜恭喜!您家孩子在部队荣获‘四有’优秀学员称号,这是全家的骄傲,也是咱们汀州的荣光!”11月10日,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汀州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带着红彤彤的喜报,先后走进两名荣获“四有”优秀学员称号的现役军人家中,将这份来自军营的荣耀与党委政府的关怀精准送达。▲慰问军人家属并了解家庭生活状况“四有”优秀学员荣誉的获得,是军人过硬军事素质、优良作风纪

永定区第三家“拥军优抚医院”揭牌,织密优抚“暖心网”

11月6日,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第三家“拥军优抚医院”在永定华侨医院正式揭牌,标志着永定区医疗拥军优抚服务体系再添重要力量。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傅兴华,下洋镇人大主席张万华,区华侨医院院长苏锦全,与退役军人代表、医护人员代表共100余人齐聚现场,共同见证这一庄重喜庆的时刻。傅兴华在致辞中指出,拥军优属是永定的光荣传统,更是巩固国防、凝聚军心

永定广电网络“军人驿站”揭牌启用 政企携手共谱军民融合

10月30日,福建广电网络集团永定分公司“军人驿站”(退役军人服务站)揭牌仪式在福建广电网络集团永定分公司凤城营业厅隆重举行。福建广电网络集团龙岩分公司总经理助理陈天兵,龙岩市永定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傅兴华,永定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永定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永定广电网络公司工作人员,以及退役军人代表等共同参加。

永定退役军人国旗护卫队亮相福建村BA 飒爽风采燃动全场

10月28日,“永定土楼杯”2025年福建省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在龙岩市永定区培丰镇体育公园盛大开幕。开幕式上,永定区“尊崇向阳”退役军人国旗护卫队惊艳亮相,以挺拔身姿和铿锵步伐完成国旗护送任务,成为现场最引人注目的风景线。

龙岩市永定区:重阳慰问军休干部 尊崇之光映照峥嵘岁月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在重阳节来临之际,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优良传统,表达对军休干部的崇高敬意,10月28日,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走访慰问92岁高龄的军队退休干部熊建新,向他送去慰问金以及党和政府的关怀。慰问组向熊建新致以节日的问候,并仔细询问他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认真倾听他讲述革命年代的战斗经历和峥嵘岁月。熊建新虽年逾九旬,仍精神矍

永定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举办重阳节座谈 情暖退休干部职工

10月28日,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召开“重阳节”退休干部职工座谈会,局领导班子成员、退休干部职工参加。座谈会上,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傅兴华向退休干部职工致以节日问候,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全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优抚优待、就业创业、权益维护等重点工作的推进情况与成效,并送上慰问金。

福建长汀:军民同心暖重阳 矫行向善敬耆老

情暧重阳话初心,志愿同行润桑榆。为厚植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深化社区矫正教育帮扶成效,10月24日,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司法局河田司法所联合河田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组织开展“矫心暖重阳,军民护夕阳”为主题的敬老爱老公益活动。组建了一支退役军人志愿者+社区矫正对象的特殊的“敬老团”,共同开展重阳敬老活动,以实际行动为老年群体送去关怀,在秋日里勾勒出暖心图景。欢声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