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6月9日宝鸡讯(辛闻)陕西省宝鸡市凤县留凤关镇位于凤县南部,境内工矿企业众多、自然资源丰富,是名符其实的工业重镇、文化旅游名镇。近年来,留凤关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特别是2016年换届以来,留凤关镇将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列入重点工作任务,科学谋划创新,经过五年的探索实践,最终在全镇形成了以党建为引领、以“邻里有难我来帮、民生实事我来办、歪风邪气我来治、产业发展我来领、农村环境我来管”为主要内容的“五我”活动,这既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抓手,更为唤醒农村党员意识、建强基层战斗堡垒、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贡献了重要力量,走出了一条乡村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循环的好路子。
邻里有难我来帮、奏响乡村治理“和谐曲”。留凤关镇以唤醒农村党员意识、调动党员干事创业积极性、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目标,在全镇深入开展“五我”党员志愿服务活动。2017年连云寺村六组村民何志超家中因电线老化发生火灾、损失惨重,连云寺村党总支在得知消息后带头捐款捐物,左邻右舍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共募集善款5000余元,帮助何志超一家解决燃眉之急。2018年2月,留凤关村贫困户张腊女突发脑溢血,身边无人照顾,留凤关村党员张楚吉、党辉用自己的私家车来回接送,并在医院照顾张腊女长达21天,直至康复出院。酒奠沟村贫困户雍维维家庭情况特殊,自幼和姑姑一家生活在一起,2020年秋天她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上心仪的大学,但高昂的学费却让他们一家坐立不安、昼夜难寐。凤县福安工贸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苟子虎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为雍维维送去1万元助学金,让她继续安心读书。除此之外,他还主动救助费家庄村贫困户彭菊梅,为她提供就业岗位并募集善款5000元帮助她渡过难关。作为土生土长的留凤关人,苟子虎用自己的爱心向身边邻里传递正能量,作为留凤关镇境内一名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他多次慷慨解囊,扶危济困,以实际行动做好表率、树好榜样。面对2020年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留凤关镇13支党员突击队225名党员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在大战大考中践行使命,连续作战60多天,实现全镇疫情防控零输入、零感染、零病例。抗洪救灾中,400余名党员干部齐心协力、冲锋陷阵,仅用3天时间全部恢复村组道路通行和安全饮水,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真正实现“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目标。
民生实事我来办、画好乡村治理“同心圆”。留凤关镇始终把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目标,把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五我”活动为抓手,动员广大党员强化为民意识,增强为民情怀,积极投身为民服务的实践。镇党委班子率先垂范,每年确定办实事项目具体内容,践行党员承诺,用心用力解决群众急事、难事、烦心事。“十三五”以来,留凤关镇党委不断加大项目和资金争取力度,按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要求,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连续三年实施“最后一公里”项目,施工里程居全县乡镇之最,先后建成农村公路50条120公里,建成桥梁30余座,为农民脱贫致富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更好的交通运输保障。
不仅如此,留凤关镇还在贯通水电通讯、提升文化配套设施、加强治理河道、配齐农业产业设施、改善村容村貌、提升移民搬迁后续帮扶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产业扶贫基地、长青书院、各村文化大舞台、五人制足球场、水毁河堤修复等一大批民生民心项目相继投用。2019年5月,留凤关镇成功入列省级跟踪指导考核市级重点镇行列,争取到600万建设资金和600亩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镇污水处理厂项目合闸投用,镇区集中供水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建成后将解决沿线2个村19个村民小组和驻镇单位共8000余人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健康步道项目安装仿木安全护栏3.3公里,铺设彩色透水地坪1.2万平方米,打造景观节点11处,完成绿化15000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45盏,为周边群众休闲娱乐打造了绿色舒适的良好环境。
歪风邪气我来治、汇集乡村治理“正能量”。“乡村治,百姓安”,面对留凤关镇镇大人多,各类矛盾交织突出,个别干部作风不硬等问题,自2016年换届以来,留凤关镇党委坚持以身作则,迎难而上,厚植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从改进会风开始,对党员队伍中存在已久的问题进行一次“大起底”“大扫除”,改变了党员干部纪律涣散,规矩意识淡薄局面。
除此之外,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曾进京闹访的退役人员息诉罢访,对镇上的处理结果满意认可;公开处置了费家庄集体上访事件,事件双方都得到教育;成功处置了留凤关村涉法涉诉信访案,十多年积案得到妥善化解;成功化解留凤关村村民职业病赔偿一案,群众合法利益得到保护。平稳解决23个村撤并到目前12个村,一次一肩挑选举,村内融合更加紧密,干部进退流转平稳有序,没有发生上访及负面舆情……本着解决问题、服务群众的处事原则,留凤关群众对党组织更加亲近、认可、服贴。
产业发展我来领、稳固乡村治理“压舱石”。“群雁高飞头雁领”,留凤关镇以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抓手引领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2016年以来,留凤关镇党委始终围绕“作风硬、脱贫赢,产业兴、脱贫稳,就业稳、脱贫久”的工作思路,坚持不懈抓产业、持之以恒稳就业,探索形成“党支部+产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党委引导、支部协调、龙头企业支持、贫困户参与的方式,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确保人民群众持续增收。
五年来,投资1500万元的留凤家苑社区工厂建成投产,规模效益位居全市前列,顺利纳入香港嘉宏集团的手套生产销售网络,保证搬迁群众稳定就业分红。依托林麝产业树立全镇统筹理念,打破村级限制,跨村成立非盈利性社会组织,有效解决了村产业发展冷热不均,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实现林麝产业全覆盖,全镇贫困户每年稳定分红获利。日处理鲜魔芋13吨的留凤关魔芋加工厂建成投用,效益可观,更是全县在探索农产品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实践中的一次有益尝试。烤烟扶贫基地三村共建,抱团发展,小小黄金叶铺就致富路。食用菌产业迅速壮大,三年发展到251个大棚,龙头企业领衔助力脱贫,成效显著。三岔万亩椒果示范园取得实质性进展,连接三岔村石山坪和喇嘛泉村苟家湾及前咀梁三座山头10公里产业环线全面贯通,新种植花椒1000余亩,提升改造老旧园700余亩,今年可实现花椒存留3600亩,十四五末可实现万亩目标,一幅“农业强、产业兴、农民富”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已经展开。
农村环境我来管、打造乡村治理“新气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为真正“留住青山绿水、记住美丽乡愁”,留凤关镇党委强基固本,把党的领导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按照“环境美、村庄美、庭院美”的标准,以党委带动、支部推动、党员促动、党群互动的工作机制,充分带动群众共建共享美丽宜居环境。
投资1600万元大力实施镇区污水管网工程,设计建设污水管网5000余米,配套建设污水处理站,实现镇区雨污分流收集和集中处理,有效保护嘉陵江流域水质安全。突出党建引领,党员干部带领人民群众广泛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以“八清一改”为重点,常态化对农村人居环境进行整治,顺利完成酒铺、三岔、喇嘛泉、榆林铺等5个村803户改厕任务,全面落实农村清洁能源替代工作,完成3501户农户清洁能源替代改造。投用并管护好三岔垃圾填埋场,按购买社会化服务的管理理念妥善解决了周边五个村的垃圾集中处理问题,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向好。
留凤关镇先后荣获中国生态魅力镇、省级卫生镇、市级园林式单位和省上跟踪指导考核市级重点镇先进镇等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