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康市地处祖国内陆腹地,陕西省东南部,居川、陕、鄂、渝交接部,位于东经108°00′58″~110°12′,北纬31°42′24″~33°50′34″之间,南依巴山北坡,北靠秦岭主脊,东与湖北省的郧县、郧西县接壤,东南与湖北省的竹溪县、竹山县毗邻,南接重庆市的巫溪县,西南与重庆市的城口县、四川省的万源市相接,西与汉中市的镇巴县、西乡县、洋县相连,西北与汉中市的佛坪县、西安市的周至县为邻,北与西安市的鄠邑区、长安区接壤,东北与商洛市的柞水县、镇安县毗连,国土面积2.35万平方公里。市人民政府驻汉滨区育才路113号,电话区号0915,邮政编码725000。
历史沿革
位于秦巴之间,汉水之畔的安康,气候温润,植被丰茂,是早期人类繁衍、生息之地。据已发掘的考古文物资料证明,早在石器时代,汉江两岸及秦巴腹地就有先民活动。
安康夏属梁州,商、周之际,为庸国封地。春秋时期,被秦、楚、巴三国分割。战国时期为秦、楚争夺之地。公元前312年,丹阳之战秦取楚地六百里,置汉中郡,安康属汉中郡。汉袭秦制,仍属汉中郡,治所西城县(今安康市汉滨区)。东汉建武元年郡治移至南郑(今汉中市汉台区)。建安二十一年曹魏攻占汉中,分郡东为西城郡。三国时,先属魏,后归蜀,再属魏,魏文帝取“曹魏兴盛”之义,改西城郡为魏兴郡,治所西城县。晋初仍设魏兴郡,后又设晋昌郡,上庸郡,隶属荆州。晋太康元年,为安置巴山一带流民,取“万年丰乐,安宁康泰”之意,在今石泉、汉阴设安康县。“安康”从此得名。南北朝先属南朝,后属北朝,州、郡、县改易升降错杂。隋设西城郡,属梁州。唐代设金州汉阴郡,属山南西道,治所西城。五代十国时,为前、后蜀统辖。宋设金州安康郡,部分属均州。元代降金州为散州,属兴元路。明代前期设金州,万历十一年(1583),洪水淹没州城,筑新城于城南赵台山下,改金州为兴安州。清初仍设兴安州,乾隆四十七年(1782)升州为兴安府。
辛亥革命后,废府设汉中道,后撤道。民国二十四年(1935)设陕西省第五行政区行政督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陕甘宁边区安康分区。1951年改为安康专区。1969年改为安康地区。2000年12月,撤地设市,安康市人民政府下辖汉滨区和汉阴县、石泉县、宁陕县、紫阳县、岚皋县、平利县、镇坪县、旬阳县、白河县。
文化民俗
【文化】缘于安康特殊的地域,尤其是历史上的移民活动,使安康在与周围多元文化相交相切中,交汇融合、嬗变成一个独具特质的区域文化。安康曾是古代巴国之地,又是蜀国的属地,巴蜀文化奠定了安康文化最早的基因;汉水流域是荆楚文化的摇篮,也是荆楚文化的根基。荆楚文化对安康人文的漫长浸润,在安康的风俗民情、人格心理中注入了更多的秦风楚韵;秦文化、中原文化,乃至羌氐文化,也为安康文化增色添彩。兼收并蓄,集万花于一束,熔众家为一炉,风气兼南北,语言杂秦楚,既有巴蜀之雄浑刚强,又有荆楚之柔媚清丽,也有三秦之古朴粗犷,还有中原文化的质朴通达。既沉实稳重又洒脱灵秀,既飘逸浪漫又憨厚野朴。刚而不烈,柔而不软,兼具四方气脉而又独具风韵和骨质。这些特色不仅表现在文学、书法、雕刻、古建筑、古文化遗址上,更表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门类中,汉调二黄、紫阳民歌已于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小场子、八岔戏、安康道情、龙舟节等已列入第一批省级“非遗”代表作名录。绚丽多彩、鲜活质朴的安康文化正魅力四射。
【民俗】安康受自然条件、人口构成、经济特点、宗教信仰、文化状况等影响,民俗风情复杂多元。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安康秦风楚韵,民风淳朴,注重礼仪,民俗独特,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在中国传统节日习俗中,诸如春节贴春联、贴年画,除夕守岁,拜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正月十五闹元宵、耍社火、猜灯谜;清明节扫墓,祭奠祖先;端午节门上悬艾蒿、吃粽子;中秋节家人团圆,吃月饼、赏月;重阳节登高、赏菊;腊八节吃腊八粥等,这些习俗与全国其他地区大同小异。进入21世纪后,也有人除了保持着一定的传统节令习俗外,开始过起了圣诞节、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等。
受巴蜀和秦楚影响的安康人,民俗内容十分宽泛,几乎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衣、食、住、行、娱乐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有人将这些生活方式和习俗概括为“安康八大怪”:“家家户户泡酸菜,蒸面稠酒人人爱,尼龙袜子套草鞋,石板上房当瓦盖,背篓里面把娃带,虫虫能当下酒菜,杀猪不卖薰起来”。以这些生活方式和习俗也充分表现出安康人的质朴、淳厚、粗犷和豪爽。安康的民俗风情,还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和传统体育活动中。从书法绘画、剪纸、雕塑、戏剧和地方小戏到工艺品的编织和制造;从龙狮共舞的社火到端午节的龙舟竞渡,既有秦巴文化的风采,又有江南水乡的神韵。
经济发展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全市全面落实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和市委四届十次全会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有力有效推动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全市经济呈现结构优化、高质量发展稳定推进态势。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1088.78亿元,比上年下降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7.20亿元,增长3.4%,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4%;第二产业增加值438.55亿元,下降18.7%,占比40.3%;第三产业增加值493.03亿元,下降1.6%,占比45.3%。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648.60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9.6%,较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
农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2.42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5%,其中,夏粮8.07万公顷,增长0.9%;秋粮14.35万公顷,增长0.2%。油料面积5.71万公顷,增长1.4%。蔬菜面积8.05万公顷,增长3.1%。
全年粮食产量77.48万吨,增长1.4%,其中,夏粮24.38万吨,增长2.6%;秋粮53.09万吨,增长0.8%。全年谷物产量52.66万吨,增长1.0%,其中,稻谷产量14.13万吨,增长0.1%;小麦产量8.58万吨,增长2.5%;玉米产量29.34万吨,增长1.1%。
全年生猪出栏180.01万头,增长1.5%;牛出栏6.80万头,增长6.2%;羊出栏48.81万头,增长6.1%;家禽出栏890.46万只,增长6.6%。肉类总产量17.45万吨,增长2.9%。禽蛋产量5.56万吨,增长1.3%。
全年水产品产量41625吨,增长0.2%,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40036吨,增长5.0%;捕捞水产品产量1589吨,下降55.8%。
全市森林覆盖率68%。全年营造林面积116.07万亩,比上年增长5.9%。义务植树772.07万株。森林蓄积量累计7714万立方米,林地保有量2878万亩, 湿地公园总面积15.03万亩,有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面积72.79万亩,占国土面积2.1%。
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42.49亿元,比上年下降21.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22.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88.32亿元,比上年下降25.3%。六大支柱及特色工业产值1120.75亿元,下降24.1%,其中,富硒食品451.01亿元,下降20.7%;新型材料323.60亿元,下降27.1%;装备制造170.23亿元,下降28.3%;生物医药49.38亿元,下降37.4%;清洁能源56.06亿元,下降14.1%;纺织服装44.63亿元,下降26.0%;特色工业25.84亿元,增长12.2%。
全年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营业收入1140.89亿元,比上年下降32.6%;实现利润82.53亿元,下降41.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4.11元,比上年增加0.42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7.23%,下降1.12个百分点。
在统计的149种主要工业产品中, 77.9%的产品产量较同期下降,其中26.8%的产品产量下降超过50%。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96.07亿元,比上年下降0.8%。236家资质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06.30亿元,增长1.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总产值44.42亿元,下降4.8%。全年签订合同额406.85亿元,下降5.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45.01万平方米,下降9.6%。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3.5%,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9%,农户投资下降19.2%。
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4.8%;
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2%;第三产业投资下降3.1%。
全年民间投资比上年增长0.5%;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8%;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9.3%;文化产业投资下降13.4%。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75.08亿元,比上年增长7.6%;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1092.69万平方米,增长1.8%;商品房销售面积162.96万平方米,下降10.8%;商品房待售面积23.24万平方米,增长17.7%。
国内贸易和市场价格: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7.09亿元,比上年下降6.3%,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零售额243.69亿元,下降3.3%。
按经营地分,城镇市场零售额381.70亿元,下降6.9%;乡村市场55.39亿元,下降2.1%。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367.90亿元,下降5.6%;餐饮收入69.19亿元,下降10.2%。全年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单位)实现网上零售3.36亿元,比上年增长10.9%。
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通讯器材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6.2%,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19.1%,家具类增长10.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8%,日用品类增长1.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7.2%,石油及制品类下降7.1%,饮料类下降5.3%,粮油、食品类下降3.4%,烟酒类下降3.3%,汽车类下降0.9%。
2020年,安康城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4%。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2.1%。
对外经济: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0.10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出口9.67亿元,增长11.7%。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3个。合同外资12958万美元,比上年下降76.4%;实际利用外资(含外商投资企业再投资部分)6076万美元,增长25.8%。
投资优势
自然资源优势
自然环境优美。安康市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森林覆盖率68%,境内全年良好天气达357天以上,四季气候温和,年均相对湿度82%,是全国极少数不受雾霾困扰的城市。蓝天碧水,山水交融,既有北国风光之雄奇,又有南国山水之秀美,是重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现已建成南宫山、燕翔洞、瀛湖、中坝大峡谷、香溪洞、筒车湾景区、飞渡峡?黄安坝景区、安康双龙生态旅游景区等12个国家4A级景区,10个3A级景区,6个国家森林公园。
生物资源丰富。全市各类动植物4000多种,适生中药材1299种,录入《中国药典》的中药材290种,素有“生物基因库”和“天然中药材之乡”的美誉,是闻名全国的优质绿茶、绞股蓝、烤烟、魔芋和蚕桑基地,也是大熊猫、金丝猴、朱鹮、羚牛等濒危珍稀动物的保护繁育基地。
淡水资源充沛。年均降水1050毫米,流域面积5平方公里以上河流941条,人均水资源3600立方米,是全国的2.2倍。长江最大支流的汉江境内流长340公里,常年径流量257亿立方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地,近70%的调水源于安康。水质稳定保持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是中国最洁净的水源富集地区之一。
??矿产资源富集。安康市北靠秦岭,南依巴山,属秦岭摺皱系南部扬子准地台北缘,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已发现各类金属、非金属矿产65种,其中汞、锑、铅、锌、黄金、重晶石、毒重石、瓦板岩、水泥灰岩、绿松石等储量居全国或全省前列。
富硒资源独特。安康全市三分之二的土壤富含硒元素,54.2%的土壤硒含量达中硒以上水平,是全国最大的天然富硒区,人称“中国硒谷”。全市已建成生态富硒产业基地450万亩,开发推出富硒茶、魔芋、山泉水等80多个富硒产品。
区位交通优势
安康地处关天、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区几何中心,毗邻川鄂渝,连接丝绸之路和长江两大经济带,承接西安、武汉、重庆、成都四个千万人口城市辐射,是陕南唯一一级物流节点城市。境内三条电气化铁路、六条高速公路、六条国道在此交汇。安康机场已陆续开通北上广、天津、深圳、杭州、重庆等多个重点城市航线;西康高铁即将启动建设,西康动车组列车、安康“无水港”多式联运和“安西欧”中欧班列已开通运行。立足安康辐射秦巴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正在快速形成。
园区承载优势
安康坚持绿色循环发展不动摇,致力于促进资源集约和产业集群,逐步构建起以“五区三园”为主体的要素保障有力、配套设施完善、综合承载力强的“园区经济体系”。全市累计建成1个国家级高新区、4个省级开发区(试验区)、5个飞地经济产业园、19个县域工业园、1107个现代农业园区,形成了园区间“大配套”、园区内“小循环”的绿色循环产业体系。累计建成标准化厂房400万平方米。深入推进省级金融精准扶贫示范区建设,完善融资担保服务体系,目前已有42家机构可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营商环境优势
全面落实“144520”招商引资基本方略,遵循合法合规、互惠互利原则,针对企业不同需求给予精准支持。先后出台招商引资15条、吸引人才人口18条、工业稳增长17条。配套出台了“毛绒玩具6条”“文创产业11条”、“ 新社区工厂5条”和“新社区工厂贷”等支持措施。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和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成功打造“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公共资源交易平台、12345便民服务热线”三大营商环境“安康服务品牌”。2019年获评“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城市”,2020年全省营商环境满意度调查,安康位居全省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