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讯 8月20日,德州市德城区“实事惠民生 聚力谋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首场,德城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沛洁、德城区中小学生校外活动实践基地主任夏同、德城区教育和体育局校产管理股副股长逄型旺、德城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小学科学教研员赵华等全面介绍该区教体局增进民生福祉、做优民生实事的做法与成效,并回应记者关切。

教育,作为民生之基,承载着无数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德城区始终将教育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高度,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着力促均衡、强弱项、提质量,全力构建完备的区域现代化教育体系。2025年,德城区荣耀入选第二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成为全市唯一;同时,成功跻身“中央电化教育馆领航社素质课”应用试点区名单。
精雕细琢,打造高品质育人新境
校园品质提档升级:德城区大力推进中小学改造提升工程,预计总投入约23.7亿元,新建、扩建25所中小学(27个项目)。在建设中,既注重基础设施的“硬升级”,又重视教育场景的“软赋能”,让教学设施与优美环境相得益彰。截至目前,17个项目已圆满竣工,4个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6个项目正加速推进。
护眼工程守护明眸:为助力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德城区全面优化中小学教室视觉环境,大力推进教室护眼灯改造工作。通过改善教室光照度、均匀度,降低灯管频闪、眩光值等,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用眼环境。目前,全区1417间中小学教室已完成护眼灯安装。
教联体构建育人新生态:德城区积极推动警校同步、校社共管、医教互促,营造全方位育人环境。健全学校主导、公安协同、家长联动的护学网络,设置420余个护学岗卡点;联合区法院、区检察院等部门开展“法治护苗促成长”行动;打通学校与属地卫生医疗机构交流渠道,形成合力化解学生成长问题的良好局面。
五育融合,探索育人新路径
智育赋能,涵养科学素养:德城区构建“一核四驱三联动”科学教育新模式,采用“教研训一体化”模式培养科学教育师资队伍,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深化“1+1+X”活动模式,以科技创新节为引领、科普活动为补充、科技小课堂为基础,全方位激发学生科学兴趣。
体育强身,塑造强健体魄: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推出“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十二条”。延长课间活动时间,39所小学推广“课间15分钟”模式,开发毽子接力赛等特色项目。借助人工智能赋能体育教学,5所学校引进室外AI测试屏和教学屏,满足50米跑、立定跳远、1分钟跳绳、仰卧起坐4个项目的测试需求。
心育领航,守护健康成长:聚焦师资队伍、系统化课程、家校社协同机制,构建覆盖“预防-干预-成长”的关心关爱体系。全覆盖开展中小学生心理测评,建立“一生一册”心理档案。通过开展专题讲座、交流研讨、基本功展示活动,建设区级共享平台,构建“线上+线下”课程体系,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精准赋能,推动教师专业进阶
充实队伍,优化结构:德城区通过公开招聘等渠道扩充教师队伍,2025年公开招聘教师108人,充实到各个学科岗位,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同时,13名公费师范生到农村学校任教,有效缓解了农村学校师资短缺问题。
提升能力,擦亮名片:深化“五级”教师培养体系建设,依托德城区教师成长中心,对新任教师、新秀教师、骨干教师、卓越教师、教育家型教师进行系统培训。持续推进“六名工程”,擦亮“优学在德城”教育名片。
轮岗交流,提质增效:依托集团化办学,健全集团内校际间教师交流和轮岗制度,集团总校输出骨干教师到分校任教,推动师资队伍有序交流。同时,加强集团内集体教研,高效开展集体备课,助力教学提质增效。
答记者问 | 聚焦热点,回应关切

改善就读环境,满足优质教育期待:面对学位供需矛盾和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期盼,德城区教育和体育局校产管理股副股长逄型旺介绍,2021年启动中小学改造提升工程,预计总投入约23.7亿元,新建、扩建25所中小学(27个项目),新建校舍面积22.5万平方米,活动场地21万平方米。2024年,8所学校竣工投用,新增学位5670个;2025年3月,天衢东路小学广川校区竣工投用,新增学位1080个;2025年9月,九中大学路校区将竣工投用,扩充1500个学位。截至目前,17个项目已竣工,4个项目在建中,6个项目正加速推进。下一步,将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建立与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学位供给机制,提升校园环境,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关爱身心健康,筑牢成长防线:针对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问题,德城区中小学生校外活动实践基地主任夏同表示,德城区秉承“健康第一”理念,坚持科学与实效、预防与干预、家校与社会相结合,同步提升学生强健体魄和积极心理品质。实施强健计划、加强课程建设、优化设施配备、深化家校共育“四大体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通过上好“能出汗”的体育课、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必修课、推行“导师团”制、优化设施设备建设、深化家校协同育人等措施,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培育创新人才:德城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小学科学教研员赵华介绍,德城区构建“一核四驱三联动”科学教育模式,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核心,联动家、校、社三方形成育人合力。推行“一盘棋”规划,与德州学院共建协同育人体系,选聘50位博士研究生学历专家担任中小学科学副校长。成立德城区少年科学院,以“1+10”模式实现优质资源覆盖全区;深化“1+1+X”活动模式,激发学生科学兴趣。科学教育成果显著,2024年,《以“少年科学院”为核心,形成全环境科教育人新格局》获省教育厅表扬,首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登上《山东教育新闻》;2025年,《“一核四驱三联动”构建科创教育生态圈》实践案例获评山东省二等奖并入选省优秀案例汇编,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
展望未来,德城区教体局将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振奋精神、狠抓落实,奋力开创德城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让优质教育惠及更多学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