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张士龙 通讯员 董楠楠)9月,我国迎来首个全国科普月。日前,由辽宁科技大学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鞍山市鞍钢高级中学承办的鞍山市“科技助苗行动”示范性科普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鞍钢高中开讲。全市31.13万大中小学生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与,课程巧妙融入思政教育,引领学生探索钢铁冶金科学奥秘,厚植对鞍山的城市情怀,点燃建设家乡、钢铁报国的梦想。

此次科普课由辽宁科技大学科技志愿者团队精心打造,李维娟等师生共同参与。课程以组合形式展开,围绕“钢铁与生活”“铁矿石来源”“炼铁炼钢”“钢的成形及应用”四大板块,用一小时时间系统阐释了钢铁冶炼的全流程,包括铁矿石勘探、采矿、选矿,以及烧结、冶炼、精炼、连铸和轧钢等环节。

辽宁科技大学致力于构建高质量科技志愿服务体系,特邀中科院院士闻邦椿等专家开展培训,提升志愿者专业素养;依托教育基金会设立专项基金,建设“科普课堂”智慧教室,举办主题科技展,开放实验室资源,开发“快速成形”“化学的魅力”等系列科普课程,并将课程思政融入科学教育。同时,配合科普课程编写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科普读本,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推动科技创新贡献力量。
科普课开讲前,辽宁科技大学科技部门负责人发布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科普读本及电子阅读版,并向学子代表赠书。鞍山,这座素有“祖国钢都”美誉的城市,与钢铁产业血脉相连。值此首个“全国科普月”之际,主办方在落实教育“双减”政策的同时,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普及钢铁冶炼知识,引导学子重新认识家乡,增强对鞍山的归属感和价值认同。
【责任编辑:刘莎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