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哈尔滨讯(金薇 温东升)2月20日,在哈尔滨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特殊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问题引发多位哈尔滨市人大代表关注。哈尔滨市人大代表、民盟哈尔滨市委副主委季伟建议:我们要从完善教育体系、强化医疗支持、增进社会关怀等维度建言献策,力求为特殊学生撑起一片成长的蓝天。
摸清底数,试点帮扶。在历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网上教学演练,全市中小学校开展线上教学从硬件设施到软件设备基本实现了全面覆盖,要针对性的做好守护乡村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工作首先要通过调研统计摸清我市所辖九区九县乡村学校特殊家庭学生群体的数量底数和情况底数,建立工作台账,统筹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高水平名校资源,打造“一对一”“点对点”式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帮扶计划,通过线上方式,让特殊家庭学生加入线上班级,成为城市名校的“线上学生”共享德育教育、美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教育课程,线上参加集体主题班会等活动,通过切身感受,亲身体验,来加强对这些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培养,开阔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与外面世界沟通的能力和信心。通过开展问卷筛查和日常行为表现把已经出现不同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的学生作为工作重点,整合全市教育领域优质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团队资源,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这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积极引导和有效干预。
加强培训,长期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之下都不应该有所偏离。当前的特殊家庭学生在父母陪伴和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时有发生,他们既是校园霸凌的高发群体,又是遭受校园霸凌的高发群体,要弥补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亲情缺失和家庭教育缺位,既要求教师富有高度的责任心,又要求他们具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加强对乡村教师的业务培训也尤为关键。我市中小学名校可以为乡村教师定期设立学习观摩“开放日”,组织教学骨干教师和我市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对乡村教师开展业务培训。为激发培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培训工作的可持续性,可以制定相应的奖励激励政策,例如,把该项工作作为职称评定的加分项目。对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特殊家庭学生给予一定金额的生活补贴,对承担特殊家庭学生工作的班主任发放一定金额的工作补贴。
精准施策,打造合力。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对于教育公平的实现也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遇到生活困难,生长过程缺少关心关爱的学生,从学校到全社会都应该给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学校要为这些特殊家庭学生建立成长档案,指定专人负责,根据每个家庭的不同情况不同问题,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性格形成“一人一策”培养计划,真正保障这些学生生活有人管,学习有人帮,烦恼有处说,内心有人懂;真正做到构建全过程育人的温暖教育环境。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通过开展“你无需记得,只需茁壮”资助活动,对接爱心企业捐资助学,目的在于在帮助学生解决家庭经济困难的同时保护每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和隐私,坚决杜绝企业利用资助活动过度宣传,迫使学生合影摆拍等行为。
尊重每个生命个体,让每一个生命得到绽放是教育的至高境界也是我们全社会无可推卸的责任,让每一位特殊学生都能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与温暖,在同一片蓝天下茁壮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