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快讯

违规“挂证”市场:资格证挂靠费比职工工资还高

“考个证就能挣钱,当初考的时候可没想到。”家住河北省石家庄市的乔某大学时通过了注册会计师考试,毕业后,并没有从事财会相关工作的乔某一直将她的注会证“挂”在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挂证费”甚至一度比本职工资都高。不过,她打算再试着考考别的“含金量高”的资格证书。“相比人家的建筑师证,我这个注会证现在太多了,已经不值钱了。”乔某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由于我国的执业资格实行单位注册,相关单位要想取得资质,必须有相当数量的注册人员。这样就导致有些考取了执业资格证的人员,不从事相应的工作,只是把自己的执业资格证给需要的单位注册,单位给与一定的报酬,但本人并不在这个单位工作,俗称“挂证”。

虽然近年来相关部委加大对“挂证”机构和人员的清理整顿力度,“挂证族”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但由于资格证书挂靠背后的利益链条始终没有彻底斩断,“挂证”又出现诸多新的操作方式,甚至挂靠范围还向监管暂时没有覆盖的领域蔓延。

专家表示,违规“挂证”给相关工程项目带来极大隐患,遏制这种现象亟待监管部门出重拳,加大清理整顿力度,并从立法和工作机制方面提高违法成本,加大信息共享力度,彻底斩断“挂证”背后利益链条。

违规挂证市场供需两旺

注册给排水工程师18—21万元/3年,注册暖通工程师12—15万元/3年,注册岩土工程师25—28万元/3年,注册一级建筑工程师8—12万元/2年(挂章12—16万元)……2016年底,一份《各证书最新挂靠价格一览表》在各种证件挂靠网站上热传,通过率越低的资格证挂靠费越高,动辄数万的开价着实不菲。

在一家名为“证书挂靠网”的网站上,记者看到企业信息栏和个人信息栏中随时更新着相关需求信息,“一次性付清”“高价急聘”等字眼频频出现,显示出市场需求的旺盛。记者在线联系该网站客服,以企业名义询问注册一级结构工程师证挂靠费用。客服表示,如果是纯挂证申报或维护资质,价格在每年5万元左右,如果要同时挂章或者投标挂项目,费用则需要根据具体项目来谈,若需要持证者到现场的话,还得支付出场费、误工费等。

据了解,“挂证”在业内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建筑、环保、水利等领域甚至已经形成惯例。石家庄市一家小型建筑公司项目投标负责人李某告诉记者,建筑企业在申报相应资质或参与工程项目投标时,均要求企业拥有数量不等的相关持证员工,而建造师考试通过难度大,全国范围内持证人数也不多。

“租赁证件不仅能够解决企业审查资质的问题,而且可以节省大笔费用。”李某直言,尽管相关建筑执业证“挂证费”不低,但其成本也只相当于聘请持证工程师的1/10,“挂证”对于企业来说十分合算。

另一方面,仅“出租”资格证、不用上班就能挣钱,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专职考证。由于通常具有空闲时间和学习能力,大学生成为考证和挂证的主力军。乔某告诉记者,进入大三大四,有众多学生成为考研大军,还有一些学生则瞅准建筑等行业中各种证件潜藏的巨大利益,这些非从业人员组成了考证大军。“不用进入行业,单挣挂靠费日子就过得不错,如果以后想转行,不用托人找关系,拿着证就是一块很好的‘敲门砖’。”乔某说,在一些高校的特定专业中,这种情况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除了大学生,一些已经取得高资历的从业者也在挂证。“所在单位的持证人数已经足够,不需要增加注册,多出来的证就相当于闲置了,辛辛苦苦考下的证不能浪费,所以多半会选择挂靠出去。”石家庄某消防工程公司的一位二级注册消防工程师告诉记者。

执业资格证书挂靠,一边“租”到证的公司随之提高了资质档次、竞标资质、竞标能力,随之可以获得更多利润;一边“挂靠族”不用工作即可获得巨大收益,甚至是“一次投入终身受益”,因此公司与持证者两全其美,“挂证”市场供需两旺。

灰色链条带来稳定隐患

近年来,住建部、环保部等部委陆续通报多批违规“挂证”机构与人员,多地也专项清理整顿职业资格“挂证”现象。2016年下半年,住建部连续发布15份行政处罚通知,对15名包括注册建造师、建筑师、结构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持有者,给予吊销注册执业证书或撤销注册等处罚。环保部也通报了存在环评工程师挂靠行为的两家环评机构和4名相关人员的查处情况。

然而,单单处理“挂证”的持证者或违规挂靠的企业机构是不够的,“挂证”背后是持证人、中介和企业三方形成的职业资格证书挂靠的利益链条,这个链条上各方环环相扣,已经成为固有的灰色地带。

河北某高校建筑系毕业生马某向记者讲述了他的考证、挂证经历。马某大三时想考取二级建筑师资格,为了顺利通过考试,他接触到一家中介机构。在考前该机构对马某进行了考试辅导,但同时也建议他最好把资格证交由他们挂靠出去。

中介告诉马某,通过考试到正式注册之间还有很多程序需要走,他们机构可以帮助他找企业处理,最快时间内完成注册,之后挂靠还会有费用。中介最初给的挂靠价格偏低,每月只有几百元,这让马某有些不满意。但相对于“挂靠费”,想真正从业的马某看重的是通过外挂单位取得正式资格和执业章,经过考虑还是同意了中介的建议。

“我当时实质上是将证‘挂靠’给了中介,至于他多少钱再租给企业,我就不得而知了。”马某说。从考试到拿证、挂证,相关中介机构主动“服务上门”,足见其背后的利益。记者拨打了一些网上发布的资格证“挂证”电话,发现对方也大多不是持证者本人,而是中介代理。

违规挂靠让持证人、中介和企业三方得利,却给整个社会带来了不安全因素。证书挂靠的公司往往是“一流投标、二流施工、三流管理”,为了取得项目而弄虚作假,必定会引发工程问题方面的安全隐患。而在建造、结构、环评等职业资格准入类领域,不具备相应资质的机构凭着挂靠的资格证从事专业工作,将产生更大的风险。

据相关媒体报道,2014年底,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体育馆及宿舍楼工程工地发生坍塌,造成10死4伤,事故背后存在所谓的“清华附中工程项目备案项目经理”叶耀东“挂证”行为。甚至有环评机构做出的环评报告,其实是几个动漫专业的学生从网上下载模板“照猫画虎”。

事实上,“白拿钱”的持证者个人也并非全无风险。目前建筑工程都是终身负责制,如果出现质量安全问题或事故,挂靠在公司的证书持有者也将被追责,甚至入刑。上述工程事故发生后,住建部对叶耀东给予吊销一级建造师注册证书、终身不予注册的行政处罚。

信息连通加大惩处力度

行政部门有要求,市场有需求,考证挂证有奔头,这使得“挂证”现象屡禁不止。虽历经整顿,但违规方式却不断“创新”。据报道,有人专门为大型环评项目成立一个公司挂靠资质,项目完成后就把公司注销,即使日后出现问题,也找不到编写环评的相关责任人。而随着国家对职业资格证书监管的加强,很多人转向一些监管不严的领域,如消防工程师、安全评价师等。

无论相关证书注册管理办法还是建筑法、招投标法,都严格规定挂靠是严格禁止的行为。去年5月,国务院出台《2016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要点》,也要求严肃查处职业资格“挂证”“助考”等行为,可“挂证”不绝,有专家认为违法成本低是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现行法律对‘挂证’行为仅仅是严令禁止,并没有明确相应的处罚措施。从相关部委的处理结果来看,通常也只是对少数违规者吊销注册执业证书、撤销注册等行政处罚,对整个灰色市场形不成有效震慑。”国家行政学院博士后陈雪说,违法成本低、处罚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挂证”行为在市场上大行其道。

由于一些基层建设部门工作人员习惯于“纸上监督”,对企业资质审查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使得监管工作存在漏洞。河北省住建厅一位负责人坦言,过去信息收集不完善,导致“人证分离”现象很难发现与查处。

陈雪表示,“挂证”现象反映出相关监管部门消极监管的惯性心理,也反映出我国当前专业人才不济导致资质租借的现实。完善现行的资格审查程序,摸清企业底细,才能真正有效防止企业租借资质,证书挂靠才能真正被遏制。

从2014年开始,作为诸多建筑工程类职业资格监管部门,住建部启动了企业数据库、注册人员数据库、工程项目数据库、诚信信息数据库、一体化工作平台的“四库一平台”项目建设,实现以单位查人员、以人员查单位,可及时发现持证者重复注册、同时出任多个项目经理等违规情况。

更重要的是,随着社保系统有望在2017年全国实现联网,将使“挂证”难度加大。实现“挂证”往往需要持证人在企业本地有社保,即需要证明“人证不分离”的情况。当各地的社保进行联网之后,监管部门可以通过社保系统查询企业在职人员,并与资质要求比对,使相关企业资质的人员指标实现处于动态监控中,企业作弊的难度大大增加,“人证分离”的现象将会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此外,也有专家表示,一些职能部门在企业资质体系设置、项目招标要求等方面,对相关持证人员指标要求设置过高。这不仅使一些有实力、有特色的中小企业被排除在外,一定程度上也在助推“挂证”市场需求。“我们承揽的工程,可能一个中级工程师就会做得很好了,国家要求一定要有高级工程师来做的话,那就大材小用了。而且雇高级工程师的钱又非常高,只能想别的办法了。”上述石家庄某消防工程公司的二级注册消防工程师说。(记者周宵鹏)


【责任编辑:孙晓曼】

Juno Markets亮相深圳金融展:以技术为引擎,用服务赢人心

在深圳市政府积极推动金融科技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一场由《理财周刊》参与协办的重要金融行业盛会,于近期在深圳圆满举行。本次活动汇聚了来自银行、证券、保险及金融科技领域的众多机构,集中展示了在数字金融、智能风控、区块链应用等领域的最新成果,体现了深圳作为金融创新高地的活力与前瞻性。

福博会“茶”香四溢:旷野台根茶牵线 两岸福品共谱融合新曲

11月21日,福州海峡会展中心茶香氤氲、福气满堂——2025福建老字号嘉年华暨福见好生活乐享大赏与第四届福品博览会同期启幕,以“激活老字号活力、推广福建福品”为核心,搭建起八闽好物联通全国的桥梁。福建老字号旷野茶叶应邀参展,携“台根茶”重磅亮相,用一片绿叶串联起两岸情缘,获得现场的一致赞誉。

云霄供电:带电消缺除隐患保供电

11月17日,国网福建漳州云霄县供电公司组织带电作业人员加紧对10千伏下河Ⅱ线1号杆上的刀闸进行更换作业。这也是当前该公司在“百日攻坚”行动中坚持运维跑在故障前,提升供电可靠性的一个具体体现。

佳能EOS C50 团播首秀惊艳无忧之夜,明星感直播助推流量破百亿

在短视频与直播重塑内容生态的当下,顶流盛典已成平台实力与行业风向的关键标尺。日前,头部互联网公司无忧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无忧传媒)主办的“天生敢耀——无忧之夜2025”年度盛典晚会(以下简称无忧之夜2025)在海南三亚盛大落幕。无忧之夜2025不仅打造“直播间比拼和主舞台展演”模式

福建高速路桥飞虹公司获市政总承包二级资质 加速布局综合型工程服务

近日,福建高速路桥权属飞虹公司迎来重要发展里程碑——经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正式核准,公司成功取得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此次资质的成功获批,是主管部门对飞虹公司综合实力、管理水平和过往业绩的充分肯定,标志着该公司在业务资质、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方面迈上了新台阶,为公司合规、稳健地拓展市政公用工程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网鞍山供电:配网智慧班组“破茧成蝶”赋能电网智慧化成功转型

11月10日,国网鞍山供电公司配网智慧运维班员工在处理双山路双阳线10千伏线路故障时,深刻感受到了智慧班组建设带来的变革。 作为鞍山供电公司“先锋辽电,鞍电先行”卓越任务的核心抓手,配网智慧班组自组建以来,以机制革新为基、以技术创新为翼、以人才培养为要

国庆客流超6万、销售额破亿:泉州新能源汽贸城(南安霞美)持续激活区域消费生态

今年前三季度,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8.15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南安市新能源汽车销售额近20亿元,同比增长16.62%,其在限上零售额中的占比从2023年的1.75%升至15.12%,实现跨越式增长的同时,成为拉动当地消费升级的核心引擎。这一亮眼成绩的背后,离不开泉州新能源汽贸城(南安霞美)(以下简称“汽贸城”)的强势赋能——这座焕然一新的

中国专业运动营养品牌“迈胜”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持续深耕运动营养细分赛道

近日,蒙牛集团旗下专业运动营养品牌“迈胜”宣布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该融资将主要用于研发体系升级、产品矩阵拓展和市场教育深化,进一步巩固迈胜在中国运动营养领域的创新引领地位。头部机构+母公司联合加持,为迈胜注入全维度资源本轮融资由全球营养健康领域领先企业仙乐健康领投,高瓴创投与蒙牛创投跟投,汇聚了产业资本与母公司资源的双重合力

207国道改建工程攻克关键节点 全线通车进入倒计时

近日,由武汉武铁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代建,中铁四局一公司承建的207国道襄州至宜城段改建工程跨浩吉铁路立交桥转体施工顺利完成,为G207国道全线贯通并如期通车按下了“加速键”。据悉,此次转体的跨浩吉铁路转体桥采用长(54.5+56.5)米、宽37.76米,高23米T型刚构桥,转体部分总重达20000吨,通过顺时针转体73.5°精准就位

Themis完成天使轮融资200万美元,由Y Combinator联合创始人牵头,构建去中心化 BTC 流动性框架

近期,去中心化金融(DeFi)领域迎来重大进展。新兴项目Themis宣布完成20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由Y Combinator联合创始团队领投,多位知名硅谷风投及资深加密货币投资者参与。该资金将主要用于产品迭代、生态建设及全球市场拓展,并预估于11月推出Themis swap 去中心化平台。

百利好车队强势出征,第 72 届澳门格兰披治大赛车震撼启幕!

第72届澳门格兰披治大赛车于今日正式拉开战幕,举世闻名的东望洋赛道再次汇聚全球车迷的目光。这项始于1954年的传奇赛事,从最初仅由本地赛车爱好者参与的俱乐部级比拼,已发展成为世界公认的顶尖街道赛盛事。在接下来的四天时间里,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车手将齐聚于此,展开一场速度、技术与勇气的巅峰对决。

中信百信银行发布全新广告片:数字普惠金融托起追求美好生活的底气与信心

近日,中信百信银行发布全新品牌宣传片《百姓的信心银行》,该品牌宣传片围绕小镇青年的安家进阶、小微企业主生意的经营周转、中产家庭的财富规划三个生活场景,展现了这家成立近8年的国有控股数字银行,通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托举千家万户追求美好生活的底气与信心,体现了该行以金融科技的温度与力量,做百姓人生关键时刻信心后盾的品牌理念与传播主张。

福建港口集团与厦门轻工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共谋发展新篇

11月11日,福建港口集团与厦门轻工集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按照协议,双方将在绿色能源、现代服务、闽货推广、园区运营、党建交流等领域持续深化合作。福建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志平,厦门轻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冬林见证签约,并就双方合作进行会谈。福建港口集团副总经理吴厚生、厦门轻工集团副董事长陈炎村代表双方签署协议。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