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5月28日洛阳讯(屈伟林 屈要林 通讯员 李媛)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 5月28日,春都康喜科技党支部组织的留住红色记忆的党组织活动走进“洛八办”。使大家受到了一次“不忘初心”的、深刻的红色教育!
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以下简称洛八办) 位于老城区九都东路。这个大院从建成至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一砖一瓦都在讲述着它从清代院落到“红色枢纽”,再到如今党史教育基地的变迁。

在洛八办,听讲解员的解说,这里原是洛阳富商庄氏的宅院,始建于公元1831年。1932年2月,国民政府迁都洛阳,此院被征用。1938年10月至1942年2月,此院为八路军驻洛办事处所在地。1985年4月,这里成为纪念馆,党史教育基地。
庄家大院坐南朝北,正大门对的是贴廓巷,但现在此门已经封闭。第一间展室里陈列着不少书籍,其中有当年八路军驻洛办事处转给地方党组织的延安出版的书籍、八路军驻洛办事处交通员从西安领取的部分书籍等。
在这座三进院落有一个标有“刘少奇住室”的小屋,就是在这个小小的房间里,刘少奇曾经于冬夜修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在救亡室内,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作过报告……
院子的一间厢房里陈列着一些徽章,整个洛八办收藏的徽章有60枚。当时,大家通过徽章来确认佩戴者所属的单位。其中,抗大第一分校第五期毕业证章,就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的徽章,它是这所在抗日战争时期由共产党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学校的一个小小的缩影。透过这些小小的徽章,当年那段历史仿佛重新出现在大家眼前。
实际上,洛八办有多个“头衔”——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洛阳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正是因为那段峥嵘岁月,洛八办每年都能吸引很多社会各界人士到此参观。

1938年夏,黄河以北等区域相继沦陷。中共中央预计日军可能从洛阳一带渡河南侵,决定在洛阳建立办事处,一旦日军侵占豫西,就以该办事处为基础,联络地方武装,发动当地群众在伏牛、桐柏山区建立敌后根据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938年10月,时任中央军委统战部负责人的刘向三,率50余名军事干部从延安来到洛阳。由于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的阻挠,起初仅建立了第十八集团军驻洛通讯处。该通讯处被安排在洛阳城中的亚东旅店。刘向三认为,在此处不便开展工作,就派人找到交通便利的南门外贴廓巷56号(庄家宅院)作为办公地点。1939年1月,卫立煌调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通讯处改为办事处。
八路军驻洛办事处在筹备期间,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找到在延安同负责此事的刘向三谈话,并提出了具体要求,此后又多次进行指示。刘少奇、朱德、彭德怀等同志多次到八路军驻洛办事处指导和部署工作。
八路军驻洛办事处是全国坚持时间较长的八路军办事处之一,转送了数以千计的军政干部,成为连接延安与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的重要交通枢纽。八路军驻洛办事处以公开机关的身份,帮助和支持了河南地下党的工作,大批党员通过这里走上抗日战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杰出贡献。

1986年,洛八办成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又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洛八办被河南省委宣传部命名为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7年1月,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洛八办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充分展现了洛八办的历史作用和意义。洛八办教育和团结了广大人民群众,扩大了党的统一战线,增强了党的影响力和战斗力。同时,洛八办也是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为革命圣地延安输送大批革命干部和进步青年。
到洛八办参观,了解历史,可以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让大家不忘初心,留住红色记忆,继续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