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牡丹江市公安局三道关派出所副所长张凯
中经联播7月26日牡丹江讯(通讯员 爱民)黑龙江牡丹江市有个三道关村。该村地处市郊25公里处,户籍登记注册村民1255户、3726人,下辖7个自然村和1个社区。三道关村里座落着三道关国家森林公园、世界最大的养熊基地和小黄山、鸡冠砬子、南蛤蟆塘、夫妻石、三道关古墓等旅游景区……,1987版的《红楼梦》就曾在此摄制,就是现在,每年还有30余万游客流连忘返!
过去,三道关村的名声没谁敢恭维,因为这里就是土匪座山雕、谢文东、郑三炮、吴三虎经常出没的地方,小说《林海雪原》中的奶头山、八大金刚、磨茹老人等都取材于三道关的真人实景,当然,这都是解放前的事儿了。其实,就是前几年三道关村也没好到哪儿去:大多数村民都以种植菌类为生,一千余户村民就有近百人没有户口,这些大字不识几个的人,还懂啥叫防范?啥叫户籍?啥叫法制?太难为人了!咱先别说地界纠纷、盗窃牲畜、打架斗殴等案件了,单是擦枪走火的事就多了去了,让人脑袋大得不行!
就是这样一个村子,却闻名遐迩。为啥?
因为这个村子旳张凯警务室是牡丹江市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夫妻警务室,辖区面积208平方公里,是全国管辖区最大的管片民警。
说起这个张凯,还真挺有故事。

一枝芦苇在风中摇摆,风停了,又轻轻伸直;而一棵树却不能倒了再起。我要做一棵不倒的大树
2008年以前,三道关村几乎年年案件频发,村民怨声载道,甚至到牡丹江市公安局上访,要求破案。
时代进行了一番艰难的抉择,历史有意识的将三道关村的社会治安重任降任于张凯。看起来,机会好象是偶然的,而偶然之中必定有着特殊的必然,正如黑格尔所说的:结果并不包含原因中所没有的东西。
三道关村治安紊乱之时,牡丹江市公安局领导权衡再三,决定让责任心极强的张凯出任三道关村驻村民警。
2008年早春,一纸调令,让张凯当上了三道关村的驻村民警。
这个三道关村啥样?通讯无网络,出门没班车,冬季时长要比牡丹江市区长一个月,温度要低10几度!
当三道关村驻村民警意味着啥?
意味着要放弃优越的城市生活;意味着要领着老婆上山下乡;意味着要真刀真枪地艰苦奋斗!
听到这个消息,张凯没觉得咋样,亲朋好友却坐不住凳子了,纷纷登门对张凯进行及其耐心的“话疗”:张凯,警察这个职业你扔不了,大家心里都明白。但换个地方还是能做到的吧?
尽管大家说得口干舌燥、嘴唇都差点没磨薄了,可是,这个张凯就是刀枪不入、水泄不通,最后,气得舅哥一甩袖子走了,临走前扔下一句话,我妹妹找你可是瞎了眼了,人家农民工都知道往城里奔呢,你却无怨无悔地去农村,真是缺心眼儿……
于是,张凯就没啥悬念地来到了三道关村
张凯可以说是临危受命,肩负着市局领导的重任和三道关村3726名村民的期望,身担沉甸甸的责任带着妻子走马上阵。
天降大任于人固然是很谨慎,而接受大任的人也是需要拿出相当勇气的。
警务室居住条件艰苦,没有交通工具,由于地域特殊的原因。没有水,没有暖气,没有电视。妻子埋怨说,你自己一个人受罪也就罢了,还要把媳妇搭上。
夏天山里蚊子多,晚上很难入睡,冬天因为没有暖气,屋外比屋里暖和。因为没有水只能挑水喝,屋内卫生间无法使用。冬天吃菜只能从市里用大客车运到村里。
面对这些,张凯似一个智勇双全的指挥官,无所畏惧,站在阵地前沿,准备率领全体村民在困境中,给村民也给自己杀出一条生路。
生活中,人们总要面对一个又一个选择,而每一个选择往往都连着两个相反的极端——一端荆棘丛生,一端海阔天空。
也可以说是一盘残局摆在张凯面前,历史选择了他,三道关村3726名村民选择了他!他们从内心里对张凯充满着期待。
来三道关村不是为了考验意志,而是要实实在在地做些工作、发挥点作用。张凯从来就没想整那些镜里看花、雾里望月的事儿。

三道关村,是个问题村。问题的症结在哪儿呢?
张凯起三更爬半夜、蹲地头儿坐炕沿儿,经过几个月的忙活,根子终于被他小心地给薅出来了:与村民群众接触少产生了距离、群众防范意识差缺少关心。三道关村1000多户3000多人,大多数人没有文化,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办夫妻投靠时,张凯与当事人要结婚证时,当事人回答说,要什么结婚证?全村人都知道我们是两口子。办理迁入户口,房照上不是本人名字,张凯问房照的姓名为什么不是本人?村民便到食杂店找人用油笔在房照的姓名处一划,写上自己的名字,对张凯说改过来了,这回能办了?房子是我的了吧?
认死理,特点是占便宜、传瞎话、红眼病、翻小茬、爱记仇,这是三道关村人的几大顽疾。
古人云: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张凯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知难而进,义无返顾,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始了一展宏图,一试身手的大制作。张凯就来了个因人下菜、对症下药,于是,张凯创造的“五常”工作法在三道关村强力推行了,一试,效果果然就大不一样。
啥叫“五常”?就是“村民群众常接触,安全防范常提醒,村情村事常上门,急事难事常帮忙,社情动态常询问”嘛!
一曰“常接触”。 人熟为宝,人与人之间只有熟悉了,才能掏心换腹,口无遮拦,也才能听到真的,捞到实的。张凯明白这个理儿,做得更是有板有眼、毫不含糊。真心地接触时间长了,村民都把张凯当成了主心骨,谁家婚丧嫁娶,张凯得当座上宾,谁家两口子离婚、孩子找对象都得先问问张凯,只有问过了张凯,心里才踏实;如果问不到,他们的心里总会觉得空落落的……,也正是常接触,才让他真正成为三道关村中的人见人爱的一员!人都跟大家处成这份儿了,还有啥事儿张凯不能掌握?
二曰“常提醒”。三道关村,有个集市。就是这个集市,却成了三道关村名副其实的案源。繁荣经济,没有集市不行。办好集市,怎样预防和制止案件的发生?张凯的“常提醒”居功至伟、无可替代:每个集市,他都组织村警开展巡视和宣教工作,既震慑违法,又让群众掌握“四防”安全知识,一石二鸟,一箭双雕,效果那个明显啊!去年4月,有村民收到“致富信息”,说是可以用真币换假币快速致富,正在村民深信不疑之际,张凯当众揭露了骗子的伎俩。三道关村是旅游景点,旅游旺季,日游客可达五千余人次。有些游客为了达到免票的目的,就打起了假证件的主意,张凯就及时提醒有关部门,结果,不到半年就收缴假残疾证、学生证、导游证五十余本……
三曰“常上门”。把三道关村的贫困户当成自己亲人,张凯不厌其烦地上门。去年7月,张凯在上门调查时了解到,张义彬儿子张洪患先天性脑瘫,都25岁了,还不能直立行走,智力也仅相当一个月大的婴儿,为了给张洪治病,张义彬花光了家里积蓄,还把房子卖了,住防空洞。他还有一个8岁的女儿张丽嫒,出生时因为没有钱去医院,是邻居给接的生,便没有落户口,现借读在某小学,由于上学路途遥远,只好寄宿在学校附近的小饭桌……,了解情况后,张凯二话没说就和他结成帮扶对子。治病得去根,为了张义彬尽快脱贫致富,他就引导张义彬在山上养奶牛,喂养牛犊。同时,他几经周折为张丽媛落上了户口,还包下她的学费和学习、生活用品。7月25日,张凯和妻子李永敏带着户口本、生日蛋糕和一些书籍、衣服来看望小丽媛,给她送去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四曰“常帮忙”。真心只能用真心换。张凯深深地懂得,要让群众把自己当成亲人,自己首先就得把群众当成亲人。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真心地理解公安工作,用力地支持公安工作,给力地投入公安工作,那样才能建成鱼水般的警民关系。于是,群众有了困难,工作范围内的他帮,离工作八杆子打不着的他还帮;自己有能力帮的他帮,自己能力不够托人找关系他也帮……,到三道关村十年来,他帮过的群众就达200多人次!这里边有借钱的,有帮助找致富道路的,有落户口的,有找回公道的……,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常帮忙”三个字,一下子就拉近张凯与群众的心理距离,但是,谁又知道,这三字又凝结着多少汗水与艰辛呢?
五曰“常询问”。真心真意地询问,是一种关心,是一种尊重,更是一种厚爱。张凯觉得自己的想法挺朴素、宜行,同时,他还暗自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规矩,那就是在村里,不管见到谁,都要主动开口说话,问有啥困难?有啥需要?有啥问题?得到回答,能帮助马上帮助;能解释的立刻解释;不符合政策的就说清楚讲明白……,虽然是一句句平平常常的话语,却一下子就赋予了张凯“群众”地位,并获得了村民们的广泛认同,当然,他们之间也实现了“无隔阂”相处……
“五常”并没有多难,但做到了“五常”却取得了难得的效果。
张凯的做法,真让人叫绝!
“五常”工作法小试成功,然而,此后不久,张凯经常接到一些恐吓电话:“告诉你,小子,你不让我好,你也别想好!”对于这样的威胁和恐吓,张凯并没有被吓倒,他只是淡淡一笑,说:我要做一棵不倒的大树!
热情是成功之母,尤其是对待自己的工作。热情像一对翅膀,带着你飞山越岭。

凡事的成功都是因为热情,热情是成功之母,尤其是对待自己的工作。张凯对自己的工作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几乎是一个工作狂,每天清晨三、四点钟村内就能看到他的身影。
热情像一对翅膀,带着质朴的张凯飞山越岭。
为了工作,张凯牺牲了多少个和家人团圆的除夕之夜。
为了工作,张凯不能照顾家里老人。
为了工作,儿子生病住院,张凯竟不能亲自照顾。
山高自有行路人,事业的峰顶牵引着每一个向上攀登的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选定的路径和方式。张凯以他坚实的足迹攀登,每一步都是向着事业的颠峰,每一次仰望,都从心底涌出澎湃的攀登激情。
做警察,得有铮铮铁骨,更得有似水柔肠。张凯嘴上是这么说的,做得到底咋样呢?
2018年,张凯遇到了一件事。
2018年3月21日,张凯接到吉林省敦化市群众周风琴的求助,经了解周风琴与父母和妹妹原住佳木斯市横山头镇国兴村,23年前父母离异,其与母亲搬家到吉林省敦化市,此后与父亲和妹妹失去了联系。周风琴返回佳木斯市办理户口迁移手续时,从亲属处得知父亲和妹妹搬到牡丹江市,但详细地址不明,近年来母亲年纪越来越大,患有精神疾病,身体健康状况不好,但23年一直对小女儿周风琴日思夜想,即使病发神志不清仍念着她的名字。希望找到妹妹,让一家人团聚。
张凯从很少的线索入手,通过网络查询比对、发动新闻媒体,几经辗转,终于通过周凤琴的表亲属联系到了周风琴。3月28日周风琴和丈夫驾车直到吉林省敦化市看望母亲和姐姐。周风琴打来电话感谢民警张凯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她感激地说:“虽然父亲已经病故,但在有生之年能与母亲和妹妹团聚实属不易。
张凯不图感谢,张凯图的就是要让自己的警徽在三道关村熠熠生辉。
在三道关村,得到张凯帮助的人,数也数不清。
在始终念叨张凯好的众多人中,有一个叫刘永强的。
这个刘永强是三道关村三队的村民,靠种木耳为生,收入少得让傻子都觉得可怜,是低保户。2004年,妻子韩秀华不幸遭遇车祸致瘫;两年后,丈夫刘永强的胃部又被切除五分之三。面对困境,韩秀华的母亲许万梅毅然卖掉仅有的住房,来到三道关镇三道村女儿身边,10多年来坚持照顾女儿、女婿,将外孙儿养大成人。经许万梅精心照顾,已经瘫痪的韩秀华病情日益好转,但82岁的她最大的心愿是,女儿因长期在轮椅上劳作,2年前患上严重的褥疮,做了7次手术却越来越重。张凯通过媒体报道了此事,看到报道,爱心志愿者时呈学表示,想要为刘永强一家人“搭把手”。去年6月14日上午,张凯和“爱心帮公益联盟“志愿者时呈学一同驱车前往三道关村刘永强家中进行探望。志愿者时呈学,他表示将免费为韩秀华治疗褥疮。张凯看到韩秀华坐的轮椅已不能使用,因为没有钱,也没有更换,就自费为她购置了一台新的轮椅。接下来,他就跑回到市里,联系到了爱心团队,赢得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获得了社会捐款。
可是,刘永强还有更难的事儿,那就是为了给妻子治病,他把房子卖了,一家三口住在四处漏风的仓房里。这可怎么过冬啊?
这不只是刘永强的担心。更是张凯牵肠挂肚的。
于是,通过网络,张凯查到了一款经济适用的建材,又自掏腰包买来建筑材料,找来周围的村民,义务给刘永强家盖上了房子。还为他家送去了一车过冬的烧材。
那个冬天,听着外面号陶的北风吹得树枝哗啦作响,看着麻雀卷曲着身子匆匆忙忙地飞回窝里,刘永强一家觉得特别温暖。这温暖不只是挂在嘴上,而是来自心里,源自内心深处。
一件本已不是张凯份内的事,但张凯管了,办了。帮人就要帮到底!这就是张凯的性格。
近年来,张凯一直以自己的思维定式来开展工作,在群众最盼上送温暖 ,最急上见真情 最怨上化矛盾 , 最烦上解忧愁,努力营造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警民关系,从人民群众反映最直接的、 最关心的、 最热点的. 、最不满意的入手,解决问题。树立公平公正意识,使命意识,维护民生,关心民众。
驻村工作十三载,我走遍全辖区1543户村民,排查化解矛盾纠纷500余起,开展捎办等各类服务1500余件次,累计资助困难群众3万余元,为残疾退休教师挽回经济损失27万余元,为村中引进红豆杉等致富项目,凡遇到村民“婚、丧、寿”等事情,我都会前往祝贺或慰问,用真心和真情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真心信任,营造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和谐警民关系。
2020年春节,突如起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地处偏远山村的三道关村民的正常生活。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公安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第一时间封控村组,开展重点人排查管控,高效组织物资保障,并在线上通过微信工作群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在线下积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确保服务群众无遗漏、疫情防控无死角。我和所里战友们连续6各月未曾休息,始终战斗在疫情防控最前沿,与三道关村民共同构筑疫情防控人民防线,最短时间内完成了200余名重点人核查任务,往返80多公里为村民收购急需的药品和生活物资20余人次,化解涉疫矛盾纠纷20余起,真正做到了“隔离疫情,不隔关爱”。

后记
张凯的付出,赢得了党心,赢得了村民的心,同时也赢得了荣誉:从警三十年,他先后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等荣誉称号30余项,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2次,个人嘉奖2次。接受采访时张凯说,这些荣誉是各级领导与群众对我工作的充分肯定,也鞭策我在今后工作中继续再接再厉,接续奋斗。我的工作没有惊心动魄的壮举,也没有声名远扬的事迹,但我始终愿以一名驻村民警的全部热情、心血和汗水,不忘初心、执著坚守,甘做大山深处的新时代守关人,让警徽在奉献中熠熠生辉!荣誉等身,业绩过人。
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不是凝结着张凯对人民的挚爱、事业的忠心、组织的负责!是不是饱含着他的艰辛、汗水和奉献精神!
我想,没有人会怀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