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金向友 出志新)杨梅乡位于福建泉州德化县最北部,处八闽之中,素有“泉州北极”“闽中明珠”之称,也是昔日知青的“第二故乡”。2023年2月,泉州市文旅局选派骆舒鹏同志挂职德化县杨梅乡副乡长、安村村第一书记。挂职以来,在市文旅局的关心指导下,骆舒鹏同志围绕丁荣银杏、云溪传统村落“两张名片”,推动打造人文生态交相辉映、古风新韵完美融合,宜学宜游的“闽中明珠”。

党建引领谋划思路,完善落实帮扶机制。市文旅局依托党建联创共建机制,与杨梅乡、安村村密切联络,聚焦发展所需,推动资源要素汇聚。当好民情“收集员”“通讯员”。挂职干部通过走家串户、干群座谈等形式,用脚丈量民情,用耳倾听民意,积极向市文旅局报告工作进展、存在困难,协调落实帮扶举措。
精准出台帮扶方案。市文旅局组建帮扶专班,结合主题党日和“我在乡间有亩田”活动,开展下乡调研座谈,研判帮扶重点,形成帮扶方案,生成帮扶项目10余个,涉及文化场所改造、村落文化修复、非遗保护传承、文物安全维护、宣传推广等。

文旅融合“加速度”,有效赋能乡村振兴。在市文旅局,乡党委、政府等支持下,挂职干部紧贴实际,推动补齐文旅基础弱项短板,加速打造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民俗文化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新局面。
提升丁荣银杏景区。争取资金投入145万元,完善景区内露营地、停车场、防护栏、路面硬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多方筹措资金补助800多万元,推进景区连接公路“单拼双”拓宽,协调项目审批、建设资金拨付事宜。预计今年9月底前竣工,将明显改善景区旺季交通拥堵。
丰富云溪文化旅游载体。收集整理云溪非遗、民俗、家风家训等资料,总结提炼 “林门九进士,古厝十八葩,保生慈济心,过关祈千福”的文化内涵,争取 “传统村落文化生态修复”“云溪非遗保护工程”项目补助共45万元,重点提升非遗展示馆、家风家训馆、福文化展示馆等文化馆所,打造福文化景观带1个,助力守护赓续云溪千年文脉。
培育精品“福之旅”线路。串联乡镇忆初心党员教育基地现场教学点,整合德化西北五镇旅游打卡点,打造文化体验、旅居休闲、户外运动、美食品鉴等功能集成的精品“福之旅”线路,带动杨梅乡旅游人气。
加强文旅活动宣传。争取宣传经费30多万元,组织举办“最美乡愁·云溪”民俗文化旅游节、丁荣银杏文化旅游节短视频大赛、“振兴乡村 美在家园”泉州美术家写生创作等活动;组织云溪刻纸传承人参加泉州市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选送文创作品“福娃禧娃”参加“艺见乡韵”全省民间美术暨乡村文创展,并依托全媒体宣传矩阵,扩大宣传覆盖面,提高“银杏小镇 多彩杨梅”旅游知名度。
夯实文保基础。争取文物日常维护提升经费补助10万元,配套文物点的消防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和安全责任公示牌,进一步完善文物安全防护措施。

筑强基层战斗“堡垒”,用心用情办好实事。针对驻点村党建活动场所维护欠缺、群众生产生活不便、村财收入不足等问题,精准施策,务求实效。
优化党建活动阵地。争取项目补助10万元,重新设计党建活动场所整体布局,完善党建上墙制度;盘活利用村级文化站资源,拓展综合服务功能,配置文体设施、图书等,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为群众办民生实事。争取居家养老服务补助,补齐修复养老服务设施短板,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争取路灯亮化提升补助15万元,在4个村自然角落的道路安装路灯60盏左右及配套设施建设,解决当地群众夜间出行不便的问题;协调市文旅局结对帮扶困难户6户,组织三家旅行社春节走访慰问安村村20余户困难群众,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以及社会的温情。
探索壮大村集体经济模式。为改变安村村村财依赖外部输血的状况,增强村集体自身造血功能,筹措资金追加投资乡镇忆初心党员教育基地,并对接引进县文旅集团盘活日常运营,丰富文旅业态体验,吸引客流创收,预计每年有10%的收益分成。

接下来,挂职干部将立足文旅特色,跬步千里,坚持不懈,把手中谋划的“施工图”转化为挂职成效的“实景图”,持续擦亮云溪、丁荣两张“名片”,提升裕德堡闽南文化展览展示馆,打造数云斋非遗传承体验中心,开展非遗刻纸制作技艺培训;对丁荣银杏景区进行微改造,塑造引流打卡地,筹备银杏文旅宣传活动等,努力在杨梅乡“小天地”创出文旅融合发展“新天地”,把挂职帮扶工作扎扎实实写在杨梅这片知青前辈奋斗过的土地上,写进人民群众的心坎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