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7月1日红河讯(王东琴 通讯员 叶晓月)在炎炎夏日与飒爽金秋,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凭借年均17.8℃的凉爽气候与“天然氧吧”的生态优势,成为全国游客追捧的避暑康养胜地。随着国家卫健委《体重管理》理念的深入推广,弥勒市可邑小镇将避暑旅居与科学体重管理创新结合,打造出“运动+食疗+文化疗愈”的全链条康养模式,吸引北京、上海、江西等地1968年属猴群体等近200名游客齐聚,开启了一场融合民族风情与健康生活的夏日盛会。

自然禀赋:清凉秘境的生态基底
作为国家4A级景区,可邑小镇被原始森林环抱,森林覆盖率超80%,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常年保持在每立方厘米5000个以上。夏季平均气温18-25℃,漫步密枝仙境的森林栈道,薄雾缭绕中可邂逅迎客门、神药崖等自然奇观,每一口呼吸都浸润着草木清香。小镇内青瓦黄墙的彝族古村落与山水交融,壁画上栩栩如生的阿细跳月舞姿,诉说着360年的民族文化传承。

健康旅居:体重管理的创新实践
今年6月举办的“森林康养健步调息之旅”,正是可邑小镇践行健康生活方式的典范。每日清晨,参与者沿着2公里的森林步道健步,在天然氧吧中完成有氧运动,配合专业教练指导的站桩、八段锦练习,有效提升新陈代谢。餐饮方面,当地厨师以高原特色食材打造“彝家八大碗”,选用云腿、山珍、梯田红米等低脂高蛋白食物,搭配野生菌汤调节肠道菌群,形成科学膳食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小镇引入音疗放松课程,通过声波共振缓解压力,从根源上减少情绪化进食。夜幕降临时,游客们与村民共跳国家级非遗“阿细跳月”,欢快的大三弦节奏中,人均每小时燃烧约300卡路里。篝火晚会上,烤洋芋、包浆豆腐等低脂小吃与生态果酒的搭配,既满足口腹之欲又控制热量摄入,实现“快乐减重”的目标。

权威认可:康养产业的标杆价值
可邑小镇的创新模式获得行业高度认可。在被誉为“康养风向标”的《康养蓝皮书》中,弥勒市凭借“医养结合、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径入选典型案例。当地构建的“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共同体”等四种医养模式,为可邑小镇提供了坚实的健康保障。目前,小镇已形成“森林康养+民俗体验+运动康复”的全产业链,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带动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2万元。 江西68猴群主涂相妹在体验后表示:“在这里,我每天步行1万步以上,体重一周轻了2公斤,更惊喜的是睡眠质量大幅改善。”北京猴群管理员史秀霞则计划将这里作为长期旅居地:“既能避暑又能调理身体,还能感受彝族文化,这就是理想的康养生活。” 
产业布局:全域康养的弥勒样本
弥勒市正以可邑小镇为核心,构建“湖泉生态园+温泉旅居”“太平湖森林小镇+森林康养”等六大旅居产品体系。投资18.2亿元打造的215个美丽村庄中,可邑小镇作为文旅融合示范村,不仅保留了阿细祭火、斗牛等原生态民俗,更引入房车露营、丛林探险等现代业态,形成“传统与时尚共生”的独特吸引力。随着“弥勒号”旅游专列的开通,这座滇东南小城正成为“银发经济”与“健康中国”战略的实践高地。
森林康养基地负责人李梦君向全国发出邀请:“这个夏天,不妨走进云南,走进弥勒可邑小镇,在虎啸山林的石虎图腾下开启健步之旅,于阿细跳月的篝火旁品味健康美食,在《阿细先基》的史诗吟唱中收获身心平衡。正如《康养蓝皮书》所倡导的,这里不仅是避暑胜地,更是科学体重管理与民族文化体验深度融合的“云南生活”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