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7月11日天津讯(褚新兵 李小飞 张宇晖)渤海之滨,一场数字经济的浪潮正奔涌而来,天津以算力筑基、数据兴业,在数字赛道上跑出了新质生产力加速度。

7月10日,2025上合组织数字经济论坛数字经济项目签约会现场,21个项目集中落笔签约,总投资额达13.5亿元。能建数智链、低空感知及气象预测研发等项目覆盖算力设施、低空经济、智慧医疗等重点领域,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家签约单位共同见证天津数字产业生态的扩容升级。
作为京津冀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布局的关键平台,百度智能云(天津)人工智能基础数据产业基地一举引入11家数据标注企业。“这些企业聚焦自动驾驶、大模型等人工智能领域,依托百度领先的数据标注平台,将构建技术驱动、人才聚集的良性生态”,基地负责人李青青在签约现场表示。
算力筑基:数字经济的新底座

当天的签约仪式上,两个技术平台的亮相尤为瞩目——天津市数联网平台正式上线,天津市大数据协会数据标注专业委员会同步成立。数联网平台采用隐私计算、区块链技术,实现“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为数据要素流通铺设了一条“高速公路”。
数据标注专委会则汇聚45家成员单位,致力于推动数据标注产业从人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数据标注是训练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关键一环,如同为AI提供‘数据粮食’”,专委会主任委员许国平如此形容这一基础产业的重要性。
天津的数字经济正在展现强劲动能。今年一季度,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收1329亿元,同比增长12.2%,占GDP比重提升至9.4%。平台经济增势更为迅猛——灵活用工、网络货运等领域企业营收达1578亿元,增速高达23%。
数据要素:激活产业的新燃料
在算力基础设施上,天津已构建起国内领先的支撑体系。目前全市智算规模达1万P(FP16格式),利用率高达90%,预计到年底将提升至1.5万P。
“天津在算力方面取得了一些亮点和成就”,天津市数据局副局长周胜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北方首个集“通智超”一体的省级算力交易中心,天津市算力交易中心汇聚全市智能算力4000P,形成通算、智算、超算一体化封装能力。
国家超算互联网平台在津运营,已连接国内14个省区市的20多家超算和智算中心,上线7000多款算力服务商品。这种“四算合一”的集约化模式,不仅便利企业使用算力,更为中小企业节约成本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优惠。
智慧城市:数字为民的新实践
数据要素的活力正在天津千行百业中释放。通过公共数据资源摸底调查,天津已梳理数据资源目录38773个,形成全市公共数据管理“一本账”。
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方面,天津推出“网约车识别模型”“农村土地流转信用评价模型”等30余种数据产品和服务。其中“网约车标识模型”有效提升监管效率、预防保险欺诈;“农村土地流转信用评价”则助力金融机构精准评估,畅通农村金融“最后一公里”。
天津的智慧城市建设正让城市治理更精细、民生服务更便捷。“津心办”平台接入政务服务事项1500余项,拓展京津冀“跨省通办”专区服务深度;“津治通”平台则覆盖全市16个区5900余个社区(村),高效办结事项超2700万起。
在燃气监管、停车服务等具体场景中,数字化让城市更安全、更高效——通过多部门业务数据协同、红外传感和大数据分析,管道泄漏隐患被精准识别;归集分散的停车数据,则实现全市停车服务动态管理。
数字赋能:传统产业的新生之路
数字技术正深度赋能天津实体经济转型。老字号品牌通过直播电商焕发新生:海鸥表与头部主播合作工厂溯源直播,秦风虎符限量表迅速售罄;海河乳品推出煎饼果子、炸糕等本土口味,线上销售额占半壁江山。
2024年天津直播零售额达435.7亿元,同比增长29.3%,占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25.3%。红人帮数实融合新电商产业园构建“选品-内容-渠道-履约”四位一体的服务闭环,通过自建生鲜仓支持“次日达”,日销售额可达500万元。
在工业领域,天津已基本形成“CPU—操作系统—数据库—整机服务器—外设终端—超级计算—信息安全”完整国产化数字产业链条。全国四大数据库中,天津拥有南大通用、神舟通用两大品牌;麒麟操作系统连续8年位列中国Linux市场份额第一。
平台经济在天津蓬勃发展:满运、吉旗物联等网络货运平台上传运单总量占全国五分之一;拾起卖、中健投打造的循环经济物流平台,构建从废弃物产生源头到资源循环利用者的完整供应链。
国家超算天津中心效能持续提升,累计支持国家重大领域项目和成果超9000项;天津港保税区、滨海高新区、河北区、津南区依托各自资源禀赋,形成数字产业集群。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天津在算力、信创产业链上的优势不断放大。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累计注册企业超5800家,北京来津企业占比超过20%。
数字浪潮拍岸,渤海之滨正崛起。当数据成为新生产要素、算力成为新基础能源,这座北方工业重镇在数字经济的星辰大海中,锚定了新坐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