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7月19日西藏林芝讯(蒋伟民 刘明瑄)西藏林芝的米林水电站坝址,海拔三千米的高原上,李强总理按下启动按钮,重型机械轰鸣声响彻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7月19日上午9时,西藏林芝的雅鲁藏布江河谷见证了中国水电史上的重要一刻。在米林水电站坝址举行的开工仪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宣布:“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开工!”
现场,国家发展改革委、项目业主中国雅江集团、参建单位代表中国电建以及西藏自治区主要负责人先后发言。随着李强总理的宣告,这项总投资约1.2万亿元的超级水电工程正式拉开建设帷幕。
世纪工程的诞生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主体工程将主要采取“截弯取直、隧洞引水”的创新开发方式。
这一方案旨在最大限度减少地表扰动,保护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
整个工程将建设5座梯级电站,形成梯级开发格局。工程所发电力将以外送消纳为主,同时兼顾西藏本地自用需求,为西藏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国务院秘书长吴政隆主持开工仪式,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中央企业负责人、工程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以及当地群众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世界级水能宝库
雅鲁藏布江蕴藏着中国最丰富的水能资源,特别是其下游的墨脱段,拥有2000米的海拔落差与湍急水流,构成了天然的“水能发动机”。
仅著名的“大拐弯”区域,水能蕴藏量就达7000万千瓦,相当于三个三峡电站的装机容量。这一区域被水电专家公认为中国水能资源的“最后一块瑰宝”。
今年4月,雅鲁藏布江下游的墨脱水电站已率先启动。该电站总投资超1.8万亿元人民币,装机容量达600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3000亿千瓦时,相当于三峡电站年发电量的四倍。
技术突破的壮举
面对高原复杂地质条件和恶劣施工环境,工程建设采用了多项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
全球首台高原型超硬岩盾构机将投入运行,克服高海拔、低氧环境下的施工难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实现大型构件的精准吊装定位,精度达毫米级;智能温控混凝土技术可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确保大坝质量;水下机器人检测系统则用于高效完成水下工程检测任务。
与此同时,雅鲁藏布江上的其他水电工程也在稳步推进。7月16日,JC水电站1号机组A级检修项目启动招标,该机组自投产以来已稳定运行数年。
同一天,JX水电站大坝土建工程的安全劳保用品采购项目也发布了招标公告。该电站装机容量600MW,安装3台200MW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
西藏发展的新引擎
这项超级工程对西藏经济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西藏自治区主要负责同志在开工仪式上表示,工程建成后将为西藏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助力工业腾飞和民生改善。
西藏地区目前电力供应仍主要依赖小水电和柴油发电,清洁能源供给不足限制了当地产业发展。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建成后,将彻底改变这一局面。
工程在满足西藏本地用电需求的同时,富余电力将通过特高压电网输送至中东部地区,成为国家“西电东送”战略的重要支撑点。
国际河流的绿色承诺
雅鲁藏布江作为重要的国际河流,其开发引发了下游国家的关注。印度外交部曾以“跨境水资源威胁”为由提出抗议。
对此,中国在工程规划和建设中始终秉持负责任的态度,强调工程主要目的是满足区域发展需求,并将生态环境保护置于首位。
在开工仪式上,工程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表示,项目采用了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确保下游国家的水资源利益不受影响,体现了中国作为上游国家的责任担当。
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透露,工程团队已制定完整生态保护方案,包括建设鱼类洄游通道和生态流量保障系统。
雅鲁藏布江畔,工人们正在架设施工区围挡。首批高原型盾构机部件已运抵林芝物流中心,即将开始地下隧洞的掘进工作。
随着工程推进,西藏清洁能源基地建设进入快车道,未来每年可为国家提供3000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相当于减少标准煤燃烧9000万吨。高原上的“水能发动机”正加速启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