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7月28日北京讯(周子智 严晓娟 孔义明)区域经济竞争版图上,头部大省你追我赶,中西部省份加速崛起,勾勒出中国经济发展新图景。

7月26日,随着海南省公布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全国31省份经济“半年报”全部揭晓。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达66.05万亿元,同比增长5.3%。
在这场区域经济竞赛中,广东以68725.4亿元继续稳居榜首,江苏紧随其后达66967.8亿元,两省双双突破6.5万亿元大关。
头部省份:粤苏争霸,差距缩小
经济总量榜单上,广东与江苏的差距缩减至1757.6亿元,创下近年同期最小差值。江苏以5.7%的增速快于广东的4.2%,上半年实现2543亿元增量,超过广东的2085亿元。
一些观察人士开始预测“苏大强”将在两三年内实现超越。但分析指出,广东凭借珠三角完备产业链、粤港澳开放门户地位和持续人口流入等核心优势,其“护城河”依然稳固。
山东首次在上半年突破5万亿元大关,以50046亿元坐稳第三;浙江则以45004亿元位居第四。两省分别实现5.6%和5.8%的增长,成为东部沿海的增长亮点。
第五名争夺战依然胶着。四川以31908.2亿元领先河南的31683.8亿元,234亿元的差距延续了去年的竞争态势。湖北则以6.2%的增速成为前十强中增长最快省份,上半年GDP达29642.61亿元。
增速领跑:西藏7.2%夺魁,湖北中部领先
在全国经济增速5.3%的基准线上,20个省份跑赢“全国线”,其中西藏以7.2%的增速领跑全国。
西藏的增长引擎主要来自工业和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8%,分别高出全国8.4和22个百分点。
7月20日,国务院国资委在拉萨组织16家央企与西藏签署75个产业项目投资协议,总金额高达3175.37亿元,将为当地清洁能源、绿色矿产等重点领域注入新动力。
湖北以6.2%的增速位居全国第三、中部第一,比上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该省“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9%,进出口总额飙升28.4%。
湖北的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成效显著,截至6月20日,补贴申请近16万份,带动新车销售额近240亿元。
区域亮点:长三角打头阵,中西部加速崛起
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格局。长三角三省一市经济总量突破16万亿元,占全国24.8%,继续发挥经济增长强引擎作用。
安徽在长三角表现亮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居区域内首位。安徽汽车产量达149.95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73.09万辆,均位居全国第一,超出第二名广东18.61万辆。
中西部省份增速普遍快于东部。在20个增速高于全国的省份中,中西部占14席。除山西外,中部五省增速均超全国:湖北(6.2%)、河南(5.7%)、湖南(5.6%)、江西(5.6%)、安徽(5.6%)。
河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近八成行业保持增长。在郑州比亚迪、中州时代等龙头企业带动下,汽车制造业增长24.5%。
山西经济增速放缓至3.8%,主要受煤炭等传统能源价格波动、新兴产业体量尚小等因素制约,资源型经济转型仍在阵痛期。
经济大省:六省贡献全国44.6%总量
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川、河南六个经济大省贡献了超过29.4万亿元的经济总量,占全国比例达到44.6%,其中5个省份增速跑赢全国。
这10个经济大省中有8个省份增速跑赢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大省凭借规模优势和产业基础,形成多点支撑、整体联动的积极态势,成为稳住全国经济基本盘的“压舱石”。
创新驱动成为经济大省最鲜明的标识。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江苏装备制造业增速已连续20个月不低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
上半年,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长12.0%,工业机器人、锂离子电池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85.7%、65.2%。
外贸新局:22省正增长,沿边省份潜力释放
面对复杂外部环境,我国外贸展现强劲韧性,22个省份进出口实现同比正增长。

外贸大省继续挑大梁。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进出口值合计占全国64.1%,同比增长4.8%,高出全国整体增速1.9个百分点。
作为外贸依存度超过60%的第一大省,广东外贸进出口4.55万亿元,同比增长4%,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沿边省份外贸潜力加速释放。青海以57.7%的进出口增速位居全国第一;西藏贸易伙伴拓展至110个国家或地区,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18.1%。
中西部地区增势良好。河南汽车出口增长354.3%;安徽出口“新三样”产品增长67.8%,汽车出口量保持全国第一。四川依托中欧班列,对欧洲出口增长18%。
区域经济格局悄然生变。在头部阵营,江苏凭借5.7%的增速将粤苏差距缩小到1757.6亿元;在腰部梯队,湖北以6.2%的增速实现“大省领先、中部领跑”。
长三角三省一市以占全国24.8%的经济总量,继续发挥增长强引擎作用。六个经济大省贡献了全国44.6%的生产总值,稳稳扛起“挑大梁”的责任。
随着下半年各地加码扩内需、促创新、稳外贸,这场区域经济竞赛的下半场将更加激烈。专家指出,各省份更应着眼高质量发展,共同驱动区域繁荣,为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打下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