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7月30日太原讯(吕薇 严晓娟 孔义明)0.09毫米,一根头发丝的直径,这是山西装备制造业征战国际市场的最新刻度。
潞安化机集团国际承制、出口欧洲的零部件精密加工订单近日成功交付。该订单技术标准严苛:平面度公差控制在0.09毫米以内,表面精度以微米计算,彰显了“山西装备”在国际高端精密加工领域的突破。
在山西霍州经济技术开发区,10家煤机装备制造企业已形成集群,其中6家规上工业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正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发展。霍煤鑫钜公司已获得47项专利,其开发的纯电动防爆无轨胶轮车产品荣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传统产业“智”变升级

在山西装备制造版图上,智能煤机、重型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正经历深度变革。中国煤科集团太原研究院研制的煤矿化快速掘进成套装备,攻克了煤巷掘进、支护、运输不能平行作业的世界级难题。

太重集团的矿用挖掘机实现5G远程操作,不仅能提高作业效率,还可实现一键精准定位卸载。
在霍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太原理工大学共建的再制造研究院和智能再制造孵化基地,实践 “原状恢复与性能提升”的再制造模式。该基地支持企业建成液压支架、刮板输送机等再制造基地,形成综采工作面“三机一架”再制造能力。
新兴产业集群崛起
山西省锚定“特色高端装备制造强省”目标,打造“564”新装备产业体系。其中新能源装备产业表现尤为亮眼。
山西省能源局与工信厅联合印发的《山西省风电装备产业链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风电装备产业链总产值超1000亿元。
产业链计划培育1-2家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企业、6-8家超50亿元企业,将风电装备本土配套率从20%提升至80%。
比亚迪第五代混动高端车型动力总成系统已在山西落地,中车永济电机公司生产的风力发电机实现从600kW到25MW功率等级全覆盖。
产业链与专业镇协同并进
2024年,山西5条高端装备类省级重点产业链实现营收2032.6亿元,专业镇集聚效应显著显现。
5个装备类省级特色专业镇去年营收合计485亿元,其中定襄法兰入选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霍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精准招商完善煤机产业链条,今年以来主要领导带队与山东能源集团、上海创力集团等洽谈合作。他们采用“延链、补链、强链”策略,引导资源要素向煤机装备制造领域集中。
在人才建设方面,山西组织“煤机智能制造研讨会”等活动,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优化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政策和服务体系。
技术创新驱动质量跃升
山西省探索出一条以质量为核心驱动力的产业链跃升新路径,创新构建“标准引领—NQI升级—数智赋能—协同联动”模式。
在智能纺织机械领域,产业链质量技术创新联合体攻克23项“卡脖子”技术,主导及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1项、行业标准24项。
法兰锻件产业通过国家法兰锻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提供的全链条质量诊断和改进方案,产品缺陷率从3%以上降至1%以下,准时交货率从不足80%跃升至95%以上,客户投诉率下降60%。
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建成覆盖设计、制造、服务全流程的数字化质量管控体系,机车出厂前的“零公里”质量问题从每台18项降至2.2项。
山西风电装备产业正加速布局大同叶片机舱罩制造、朔州塔筒、定襄法兰等特色产业基地,目标直指2025年千亿级产业链规模。
今年上半年,山西装备制造业交出亮眼成绩单:全省规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其中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增长2.3倍,计算机办公设备制造业增长83.1%。
随着创新活力持续迸发、产业链条深度融合以及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山西装备制造业正以坚实的步伐朝着特色高端装备制造强省的目标奋勇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