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金薇)7月30日,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围绕“高标准推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主题,介绍全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进展及成果。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处长王立立作主发布并答问,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一级调研员林维森、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赵锐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下午好!
欢迎参加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高标准推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党中央源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对不同区域实施分区的差异化精准管控,统筹保护与开发,防控环境风险,为高质量发展筑牢生态环境根基。
今天我们邀请到省生态环境厅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处长王立立介绍我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进展情况。同时,还邀请到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一级调研员林维森、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赵锐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请王立立处长介绍有关情况。

王立立:谢谢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好!
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见面交流,在此,对各新闻媒体、社会各界长期以来给予我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的关注、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也借此机会,就近年来,我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情况作简要介绍。
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一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科学指导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要求全省坚持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和区域差异,精准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管控,不断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建设。目前,我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第一,在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方面。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中办、国办《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出台后,我省迅速组织贯彻落实,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具有时代特征、环保特色、地域特点的省级改革实施意见,全面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各项落实措施,推动我省工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迈进。
二是深化法治保障。我省积极推动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纳入地方性法规,不断夯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实施的法治基础。近两年制定修订的黑龙江省水污染防治条例、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等,对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管理等均作出了规定。
三是细化任务落实。结合省情实际,我省制定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等系列配套制度,从实施应用、调整更新、数字化建设、跟踪评估、监督管理等全过程规范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建立了包含16家省直单位的工作协调机制,指导地市建立完善具体工作机制,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推进格局。
第二,在科学建立管控体系方面。
我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深入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充分衔接国土空间规划,以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的硬约束为重点,以生态环境管控单元为基础,以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为手段,以信息平台为支撑。其中,在分区管控单元划定上,主要是基于区域环境特征,充分考虑生态系统功能、污染物排放及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能力等,确定出优先、重点、一般管控单元,实施分类管理。如,我们以生态保护红线为基础,把该保护的区域划出来,确定为优先保护单元;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压力大、资源能源消耗强度高、污染物排放集中、生态破坏严重、环境风险高的区域为主体,把发展与保护矛盾突出的区域识别出来,确定为重点管控单元。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的制定,主要是根据不同单元功能定位,聚焦需解决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系统集成现有法律法规和制度要求,提出“一单元一策略”的生态环境准入要求。
第三,在推动成果落地应用方面。
我省主动融入推进“八个振兴”、建设“六个龙江”发展大局,推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在政策制定、环境准入、环境管理等方面落实落靠。主要体现在:一是聚焦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精准运用于政策制定、规划编制中,全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二是聚焦规划环评、项目环评、园区项目招引和各类开发建设活动,指导各类主体全链条衔接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起到前端引领、源头预防的重要作用。三是聚焦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维护生态安全、执法监管等领域,深化拓展分区管控成果在生态环境要素管理中的应用,强化了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政策的协同,形成合力。
第四,在加强实施监督管理方面。
我省依托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信息平台,综合运用大数据分析、卫星遥感监测等手段,实施对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落实的动态监控,对发现的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及时开展现场核查处置。同时,将分区管控实施成效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体系,将制度落实中的突出问题纳入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范畴,通过考核与督察双重机制压实地方党委政府主体责任,确保生态环境分区管控重点任务持续有效落实。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主持人:谢谢王立立处长的情况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请大家举手提问。

中国经济新闻联播:黑龙江省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方面,取得了哪些比较突出的成果?另外,在区域的划分上有什么本土特色吗?

林维森: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标志性成果可以用“两级三类一清单”来概括。
“两级”指省、市两级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2020年12月,省政府印发《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这个文件就是省级方案。截至2021年6月底,13个市(地)政府也都完成市级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首次发布工作。
“三类”指优先保护、重点管控和一般管控三类单元。目前,黑龙江省共划定三类管控单元874个。其中,优先保护单元231个,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5.58%,优先保护单元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禁止或限制大规模的工业发展和城镇建设,通过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管控要求,维护生态安全;重点管控单元451个,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9.70%,重点管控单元针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强化污染物排放管控和环境风险防控,防范结构性、布局性环境风险;一般管控单元192个,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4.72%,主要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基本要求,保持生态环境质量基本稳定。
“一清单”指一套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按照“一单元一策略”原则,通盘考虑空间布局约束、污染物排放管控、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风险防控等管理要素,黑龙江省全域覆盖建立了“1+3+13+N”的准入清单管控体系。“1”代表1个省级清单,体现环境管控单元的基础性、底线性要求;“3”代表3个重点区域清单,体现环境管控单元所在区域的特色性、规范性要求;“13”代表13个市级清单,体现环境管控单元所在市(地)的地域性、适用性要求;“N”代表管控单元清单,体现管控单元的差异性、可操作性要求。
身在祖国最北方,黑龙江省担负着“五大安全”的重要政治责任。结合《黑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按照各区域特点、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发展定位,将全省13个市(地)划分为松嫩平原经济发展区、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老爷岭生态维护区和三江平原—完达山脉粮食与能源保障区三个重点区域,针对不同区域的定位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管控。
其中,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老爷岭生态维护区是黑龙江、松花江、嫩江等水系及其主要支流的重要源头和水源涵养区,是维护祖国北方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在该区域划定生态环境管控单元时,着重保障生态安全稳定,把该保护的区域划出来确定为优先保护单元,区域内的大兴安岭、伊春、牡丹江、黑河四个市(地)优先保护单元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分别达到94.35%、86.48%、67.42%、61.45%,充分体现了生态优先的保护格局。
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哈尔滨日报:请介绍一下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数据应用平台,都有哪些具体功能?

赵锐:感谢您的提问,下面由我来简单介绍一下数据应用平台的相关情况和主要功能。为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共享共用,提升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系统化、数字化水平,省生态环境厅根据国家有关要求,组织建设了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数据应用平台。
在平台开发层面,我们在2022年、2023年分别上线了网页端和移动端两种客户端,这样可以满足多场景使用需求。而且,作为国、省两级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信息共享的试点省份,已经实现了国、省两级互联互通、业务协同。
在开放范围上,为兼顾专业性和公共服务便捷性,研发了注册版和公众版两个版本,无偿向社会公众提供环境合规性分析服务。截至目前,平台已注册账号404个,访问量已经超7万次,出具分析报告16036份。
在功能层面上,整个平台集成底图数据、行业数据、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多元数据,已具备完整的数据管理、查询统计、可视化展示、准入分析和智能研判等功能,实现了全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一张图”。比如,在项目建设初期,就可以通过使用数据平台,辅助项目优化选址选线,并从空间布局约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控和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对规划和建设项目提出明确的环境准入、限制和禁止等要求,帮助企业降低时间成本和决策成本,这样就避免了企业“走冤枉路”“花冤枉钱”。目前,数据应用平台已成为优化营商环境、提前介入服务的有效手段,并为生态环境部门严把环境准入关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大家。

新浪网: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实施以来,我省在分区管控成果落地应用上有哪些实践,取得哪些成效?
林维森: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应用是关键。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作为资源开发、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城镇建设、重大项目选址等开发建设活动的重要依据,我省积极推动在政策制定、环境准入、园区管理、执法监管等方面的应用,截至目前,指导地方凝练应用实践形成典型案例114个,内容涵盖生态环境部所归纳的服务综合决策、严格环境准入、优化营商环境等全部8个应用方向。
在政策制定方面。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融入综合决策的全过程,如《黑龙江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提出,要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增强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对能源和产业布局的引导作用。如在《黑龙江省省道网规划》编制过程中,运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主动优化线路,避让环境敏感目标,调整后,穿越自然保护区数量减少20处、穿越风景名胜区数量减少4处,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规划实施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在煤炭矿区规划、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编制过程中,也都利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优化规划布局和规模。通过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加强整体性保护和系统性治理,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塑造绿色发展新动能、助力培育和提高新质生产力。
在环境准入方面。在项目谋划阶段,利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快速识别项目建设范围内的环境敏感区域,对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的项目提出优化调整建议,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在环评编制阶段,利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中的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资源禀赋等基础资料,可减少环境现状调查工作量,提升环评编制效率。在环评审批阶段,运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提供技术支撑,提升环评审批效能。
在园区管理方面。运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指导不符合生态环境管控要求的园区规划及时进行优化调整,推动园区产业结构和布局优化,减少决策风险,避免不必要投入,从宏观层面助推园区高质量发展。在园区规划环评落实情况核查、化工园区认定等工作中,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作为监管重点,精准发现园区建设与环境管理问题,助力园区提升服务能力。
在执法监管方面。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全面融入黑龙江省数字督察管理平台,结合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通过多时空影像比对分析,支撑快速锁定督察重点区域、重点问题、重点对象,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提供决策辅助、数据支撑和快速识别手段,实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应用从源头预防向事中事后管理延伸。如在2024年开展的第三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中,借助数字督察手段快速发现问题线索,推动监管力量精准投向高违规风险领域。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发布后,如何实施动态管理,确保成果时效性?
赵锐: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为保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数据时效性,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动态更新。分区管控方案原则上是相对稳定的,如果法律法规有新规定或生态保护红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地等依法依规调整,还有就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重大战略、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产业准入政策发生变化的,那么按照“谁发布、谁更新”的原则,由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动态更新工作,在向上一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申请备案后,按要求对外发布实施。
二是跟踪评估。我厅组织各市(地)对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效果进行跟踪评估,有五年评估和年度跟踪评估。“五年评估”,相当于一次全面“体检”,主要是对过去五年各项工作进展、实施成效的的综合评价。“年度跟踪”,是每年的一次“小检查”,重点对当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重点工作推进、监督管理和问题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总结。那如果当年开展了五年评估,就可以不再进行年度跟踪。
三是定期调整。每五年,省、市两级要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评估情况,组织开展定期调整。调整后,按程序报上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再由同级政府发布实施。定期调整工作由生态环境部统一安排部署,首次调整工作预计到2027年底前完成。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大家。
央广网:我们了解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纳入了生态文明基础制度改革的重点内容,接下来,省生态环境厅在加强分区管控方面,都有哪些重点工作?
王立立: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我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在部署上主要锚定了两个目标时间节点:第一个节点是到2025年,全省建成全域覆盖、精准科学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第二个节点是到2035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全面建立,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龙江全面建成、黑龙江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为稳步有序推进两个目标顺利完成,下一步我省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持续完善制度体系。按照国家统一部署,下一步重点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跟踪评估,全面评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成效,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推动及时完善相关举措,补齐工作短板。并结合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评估结果,充分衔接美丽龙江建设和“十五五”规划,统筹做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动态更新和定期调整,让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更加精准好用。
二是扎实推进成果应用。继续加强信息化建设和数智化应用,推动数据应用平台功能升级,高效服务政府决策、招商引资,指导产业布局和项目选址选线。还要同步推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在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严格环境准入、促进环境质量改善、督察执法问题线索筛查等领域持续发挥作用,助力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三是全面加强监督管理。聚焦生态、水、大气、土壤等环境要素,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形成问题识别、精准溯源、分区施策的工作闭环,推动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对违反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的情形,加强监督管理。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用好“四个体系”闭环工作落实机制,借助环境执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等抓手,推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更好发挥效用。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三位嘉宾的出席,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