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史伟 王志清 李国超 乌兰格日乐)盛夏的满洲里公路口岸,满载夏令鲜果的货车整齐排列,智能卡口自动抬杆放行,18.8万吨中国果蔬由此抢“鲜”奔赴欧洲市场。

晨曦微露,满洲里公路口岸已是一派繁忙景象。一辆辆满载的货车通过智能卡口,驶向俄罗斯和欧洲各国。据满洲里海关最新统计,今年上半年该口岸进出口贸易值达471.4亿元,同比增长31.4%,创历史同期新高。
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超市货架上,来自中国的果蔬产品种类增加了三成,满洲里海关打造的“鲜活易腐农食产品绿色通道”让中国果蔬的运输时间缩短了40%。
而在另一边,满洲里综合保税区内,230吨氯化钾化肥正在海关创新监管服务措施的保障下顺利内销出区,奔赴国内农业生产一线。
通关革命:从“酒肉穿肠过”到“秒通关”时代
满洲里口岸的蜕变始于一场通关效率的革命。这个曾经以“酒肉穿肠过”为典型特征的口岸城市,如今已迈入“秒通关”时代。

满洲里机场海关创新推出三项监管服务举措,为货物快速出区提供精准化、高效化的通关保障。
一方面,海关优化“案例对比+数据分析”,动态监测市场供需变化,为企业提供精准数据支撑。另一方面,深化“企呼关应”机制,设立农资服务专窗,指导企业规范申报,叠加预约通关、优先查验等便利举措。
“我们通过‘金关二期+智能卡口’智慧监管模式,提前对接企业出区计划,实现进出区货物放行‘秒通关’。”满洲里机场海关副关长刘伟峰介绍。
在公路口岸,满洲里十八里海关大力推广“提前申报”、“指尖申报”等通关模式,研发应用“虚拟车牌”系统,推动智能卡口升级改造。口岸通行效率在去年增幅基础上进一步提升。
综保区力量:69家企业抢滩登陆的开放高地

作为满洲里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平台,综合保税区上半年新增注册企业69家,其中贸易类51家、物流企业3家、保税加工类1家、服务型企业14家,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满洲里宏量货运代理有限公司TIR运营负责人刘欢深有感触:“综保区工作人员通过送政策下企业形式,为我们解决了很多政策、业务难题。在出口业务上,他们帮我们联系海关、边检优化通关流程,还提供了仓储用地,解决了车辆货物停放难题。”
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在满洲里铁路与公路口岸的进出口贸易额已超4亿元,超过去年全年规模。
综保区还推出一系列精准服务:既为区内企业对接融资渠道,破解中俄结算难题;又加快铁路专用线、厂房改造完善物流仓储;同时积极推进肉类、冰鲜水产品等特色商品监管场地申报,拓展企业经营品类。
贸易新势力:啤酒、“新三样”与果蔬的跨境之旅
满洲里公路口岸的贸易结构正发生质的变化。今年上半年,一组数据引人注目:俄罗斯从中国采购啤酒2010万千升,贸易值996万元,同比暴增22.22倍。
满洲里十八里海关通过关企座谈会、微信群等渠道精准解读政策,指导企业规范申报,同时运用“提前申报”、“预约查验”、“智能卡口”等便利举措,确保啤酒通关顺畅。目前,中国啤酒对俄出口已超越德国与捷克等传统供应大国。
同样亮眼的是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出口。上半年经满洲里公路口岸向欧洲出口“新三样”贸易值达2.7亿元,同比增长1.8倍。
满洲里海关打出“组合拳”:紧盯全球市场趋势,“点对点”推送政策与技术信息;打造“申报、查验、放行”全流程出口“服务包”,实现货物“随到随放”。
果蔬出口也呈现爆发式增长。2025年上半年,经满洲里公路口岸出口果蔬18.8万吨,同比增长35.3%;贸易值14.6亿元,同比增长40.5%。
开放平台升级:从“经济通道”向“通道经济”的质变
面对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挑战,满洲里立足独特区位优势,不再满足于“酒肉穿肠过”,而是全力推动从“经济通道”向“通道经济”的转变。
满洲里机场国际货运领域取得新突破。今年1至7月累计保障国际货物出港超过1吨,货值超过20万元人民币,标志着航空类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实现常态化运营。
“随着通关效率提升和货运产能释放,为机场后续拓展高附加值货物运输业务奠定了基础。”满洲里机场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重大项目建设方面,满洲里市近日与中电建新能源集团签约1.5GW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总投资100亿元。该项目规划建设1.5GW新能源发电项目,建设6万吨/年制氢项目,预计2025年12月末竣工投产,为满洲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满洲里市正全力配合做好中国(内蒙古)自由贸易试验区申建工作,丰富综保区发展业态,完善合作区功能,激发互市贸易活力,构建加工、投资、贸易一体化发展体系。
区域联动:构建“边腹互动”的开放新格局
满洲里作为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战略支点,地位日益凸显。但“小财政大口岸”的现状短期难以改变,仍需国家加大对智慧口岸建设、进口资源落地加工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满洲里正加速构建“口岸带动、腹地支撑、边腹互动”开放新格局。该市实施“区域合作深化行动”,持续深化与俄蒙毗邻地区、友好城市多领域深层次合作交流。
同时主动承接京津冀、环渤海、长三角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加强与东北三省等区域互惠合作,创新推动与东四盟市及兄弟旗市区经济一体化发展。
在基础设施方面,满洲里正推进“一港两基地”建设,加快满洲里-后贝加尔铁路口岸站间准轨增建二线工程、公路口岸出口工程机械转运场、综保区中俄快运班列监管和集散中心等重点项目。
满洲里还积极争取粮食、肉类等特殊商品海关指定监管场地申建成功,增强“单一窗口”功能,实施口岸协同运行平台二期项目,加速“智慧口岸”、“数字国门”试点建设。
满洲里机场停机坪上,一批高附加值电子产品正在装入货舱,即将飞往莫斯科。今年1-7月,这里国际货物出港量突破1吨,货值超20万元人民币,标志着航空口岸常态化运营迈入新阶段。
与此同时,在满洲里市招商局会议室内,中电建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规划的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正式签约落地。这项总投资100亿元的新能源项目将为边境小城注入绿色发展新动能。
经济日报观察指出,满洲里正摆脱“酒肉穿肠过”的通道经济模式,着力打造“口岸带动、腹地支撑、边腹互动”的开放新格局。
这条连接亚欧的陆路通道,如今已成为活力奔涌的经济走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