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8月13日北京讯(张佳乐 晓娟)工程机械轰鸣声在全国各地建设工地上越来越响亮,中国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正全速运转。

8月13日,最新数据显示政府投资力度持续增强:1至7月全国项目中标金额累计同比大幅增长31.9%,创下近年新高。这一关键先导指标印证了基建投资的热度正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升温。

工程机械开工率在7月较上月提升0.7个百分点,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连续4个月实现环比、同比“双升”。在贵州铜仁,花滩子水库枢纽工程大坝首仓混凝土提前186天完成浇筑;在西北地区,甘肃永昌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如火如荼。
经济大省引领,项目落地跑出加速度
中标作为项目落地的“第一步”,其金额变化被视为观察投资热度的关键先导指标。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的监测数据揭示了一个明确信号:今年1-7月项目中标金额同比增幅高达31.9%,项目落地保持强劲节奏。
区域发展中,经济大省继续挑起大梁。7月份单月数据显示,江苏、广东、浙江、四川、山东五省项目中标金额占据全国总量的近40%。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大数据分析处处长杨道玲指出,这些省份“继续发挥投资‘主力军’作用”,为全国投资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
工程建设强度呈现全面改善态势。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7月份各类工程机械开工率均实现环比提升:其中混凝土设备开工率上升1.2个百分点,吊装设备上升1.4个百分点,挖掘设备上升0.4个百分点,桩工设备上升1.8个百分点,路面设备上升1.5个百分点。
实物工作量加速形成,重大工程进展超预期
项目中标只是起点,实物工作量的形成才是关键。当前,全国各地重大工程正加速推进,不断刷新建设进度。
在贵州铜仁,国家重大水利工程花滩子水库枢纽工程大坝首仓混凝土顺利浇筑,较原定节点工期提前了整整186天,标志着该水库主体工程进入填筑施工新阶段。这一速度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中实属罕见。
与此同时,滇中引水工程、海太长江隧道工程、沪渝蓉高铁等一批国家重大交通、能源、水利项目同步加速。在西北地区,甘肃永昌抽水蓄能电站施工现场机械轰鸣,工人们日夜奋战,力争提前完成建设目标。
宏观数据也印证了基建投资的稳健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6%,增速超出全部投资1.8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0个百分点。这一成绩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了坚实支撑。
资金保障充足,专项债发行创纪录增长
资金保障是基建投资提速的核心要素。今年专项债发行呈现“前稳后快”的特点,为下半年基建投资提供了充足的“弹药”。
据企业预警通数据,7月单月新增专项债发行额创下年内新高,同比增长近120%,发行速度明显加快。资金投向聚焦国家战略重点领域,主要用于土地储备、市政和产业园基础设施、农林水利、交通设施等项目建设。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院长袁海霞分析指出:“从专项债发行进展看,二季度新增专项债发行提速,上半年累计完成全年限额的49.11%”。随着三季度专项债发行继续提速,基建对投资的支撑作用将更加凸显。
更为重要的是,今年我国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更大力度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简称“两重”建设)。这一举措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了长期稳定的资金保障。
下半年展望:基建投资增速有望进一步提升
展望下半年,多重利好因素叠加,基建投资增长引擎有望更加强劲。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下半年,在一系列支持政策的推动下,预计非地产投资扩张节奏稳健。受益于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发行和资金持续投放,基建投资将继续发挥托底的作用”。他预计全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有望进一步扩大。
值得注意的是,百年建筑网最新数据显示,虽然本周全国水泥出库量同比下降19.9%,但基建水泥直供量同比下降幅度仅为3.6%。这一差异表明,基建领域的实物工作量形成正在稳步推进,但完全释放仍需时日。
袁海霞补充道:“伴随传统基建相关实物工作量逐渐形成,叠加三季度专项债发行继续提速,基建对投资的支撑仍然不弱”。随着资金到位率提高和项目推进力度加大,下半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进一步攀升。
工程车辆穿梭于沪渝蓉高铁建设现场,智能盾构机在海太长江隧道中昼夜掘进。重大工程进度表上的日期不断提前:花滩子水库提前186天,专项债发行量增长120%。
随着三季度专项债发行继续提速,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陆续到位,基建投资引擎将释放更强动力。中诚信国际研究院院长袁海霞观察到,传统基建实物工作量正在加速形成;广开首席连平则预见,全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将进一步扩大。压路机的轰鸣声,已成为中国经济稳步前行的可靠节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