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8月30日北京讯(周子智 严晓娟 孔义明)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释放重磅信号,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即将在全国部分地区启动,这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举措,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国务院总理李强8月2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在全国部分地区实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这项改革被视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内容。
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研究员张晓兰表示:“当前,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有助于破解‘内卷式’竞争问题、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要素市场化改革并非全新概念。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印发实施,搭建了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四梁八柱。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明确要求: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潜力充分释放。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对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研究部署,标志着这项改革从顶层设计阶段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会议明确了改革试点的五大核心要素:
技术要素改革着眼于激发创新活力,土地要素改革强调集约高效配置,人力资源改革重点在引导合理流动,数据要素改革聚焦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资本要素改革目标是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会议还特别指出要“健全资源环境市场制度建设”,这表明生态环保要素也将纳入市场化配置范畴。
会议提出了明确的实施路径:要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改革试点,引导试点地区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开展差别化改革探索,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试点工作将采用“总结评估”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这种方法体现了改革先行先试、逐步推广的稳妥策略,降低了系统风险。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将彻底改变传统生产要素配置方式。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杨向阳表示:“我国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已取得显著成效,但是依然面临不少挑战。”
这项改革将直接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解决市场分割、“内卷式”竞争等问题。通过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资源将更加顺畅地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领域流动,有望激发市场活力,开拓发展新空间。
“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是关键。”张晓兰表示。这项改革既要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推动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也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政府需要及时矫正市场失灵、规范竞争秩序,为市场有效运行提供保障。这种统筹协调的思路,避免了纯粹市场化的弊端,也防止了政府过度干预的问题。
---
要素市场化改革试点地区将开展差别化探索,因地制宜大胆创新。
随着试点经验积累,这些改革成果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向全国范围内铺开,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改革有望更好激发市场活力,开拓发展新空间,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