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株洲讯(李建秋 通讯员 胡文洁)9月24日至25日,湖南株洲将再度聚焦全球目光,倾力打造“北斗之城”,承办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自2023年起,株洲已连续三年担起这一重任,在峰会的舞台上,株洲与北斗产业同频共振,于变与不变中实现着跨越发展。
回溯过往,5年前北斗系统全面建成;3年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杨长风曾表示:“北斗的应用只受到想象力的限制。”从第二届到第四届北斗峰会,三年时光,株洲与峰会携手同行,在“三年五载”间,我们于变与不变中,见证了株洲北斗产业的崛起之路。
从承办地到“北斗之城”的蜕变

2023年,当第二届北斗峰会首次选址株洲,不少人心中存疑:为何是株洲?其优势何在?
三年后的今天,答案不言而喻。株洲不仅以实力证明了自身的承办能力,更借助峰会实现了从“工业老城”到“北斗新城”的华丽转身。三年来,峰会规格节节攀升,内涵不断深化。第四届峰会精心设置“1 + 5 + 6”论坛体系,将推出“五个一”成果发布。截至目前,已吸引超30个国家的近200名外宾参会,预计总参展企业超500家。同时,10余名两院院士以及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也将齐聚株洲。此外,峰会首次迎来地方省、市代表参展布展,湖南省与山东、江西、浙江3个主宾省将设立省级展馆,广州、成都等10多个城市将设立工信领域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展区。
这些数据的背后,彰显着峰会在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方面的全面提升。
然而,株洲作为峰会承载地的独特优势始终未变。这里既有深厚的工业底蕴,又有丰富的应用场景;既具备创新能力,又不乏政策支持。
株洲以峰会为桥梁,成功汇聚全球资源,引进并聚集了赛德雷特、太空星际、千寻位置等160余家企业,初步构建起从部组件研制、整星制造、星座运营到北斗终端制造、场景应用的全产业链条,达成了“办好一场会,提升一座城”的综合成效。
株洲在北斗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持续进阶。从最初的“承办地”,逐步发展为如今的“产业高地”,从“积极承接”转变为“主动引领”,株洲正以实力书写北斗产业的“株洲样本”。
2021年9月,株洲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将“北斗”纳入“3 + 3 + 2”现代化产业体系,自此,株洲坚定地迈出了推进北斗产业“从无到有”的步伐。到2024年,株洲北斗时空信息产业集群规模达171亿元,增长38%,其中北斗核心产业规模超40亿元。今年上半年,集群月度总产值平均增速达34.37%,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
从“抢滩布局”到“全链生态”的跨越
峰会落户三年来,株洲以惊人的速度推动北斗产业实现从“点上突破”到“链上协同”的跨越式发展。
在产业链布局上,株洲已初步搭建起完整的北斗全产业链。赛德雷特卫星智能制造产线年批量化研制卫星能力达150颗,填补湖南商业航天产业生态集群卫星整星制造空白;太空星际InSAR星座作为国内首个混合式雷达遥感卫星星座,去年发射8颗卫星,今年还将发射8颗,以完成16颗小型SAR卫星组成的星座系统;椭圆时空株洲地面站、航天宏图无人机等项目稳步推进,构建起“天上卫星组网、地面应用落地”的完备产业生态。
企业集聚方面,株洲已汇聚160余家北斗关联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100家。这些企业并非简单的空间聚合,而是形成创新协同、业务协作的产业共同体。如2022年与株洲经开区“牵手”的赛德雷特,已将总部迁至株洲,全力打造中部地区最大的民营商业卫星制造基地;千寻位置等行业龙头的落户,进一步筑牢了株洲北斗产业的发展根基。
创新平台建设上,株洲组建了由国内权威院士专家领衔的株洲北斗时空信息研究院,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建成时空信息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填补省内空白;推动湖南工业大学成立空天技术学院,高标准建设北斗湖院士科技小镇,吸引北斗顶尖人才落户创业。这些平台成为株洲北斗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
从“天边的北斗”到“身边的北斗”的落地
三年来,株洲始终怀揣将北斗技术从“天边”引入“身边”的梦想。株洲深知,唯有让高精尖技术融入城市肌理、赋能人民生活,产业发展方能明确方向、持续前行。
仅上一届峰会至今,在株洲街头,全国最大的“北斗 + 共享电单车”规模应用样板正有序运行,同时,株洲联合哈啰集团、天翼交通推出的L4级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项目惊艳亮相,致力于打造“北斗 + 智能网联汽车”标杆,全力建设全国最佳北斗全空间自动驾驶公共测试场。
此外,“星地互联 + 低空专网”控制平台、室内外融合导航、天空地水一体化感知、三维实景数字孪生城市等重大应用场景建设也在加速推进。
截至目前,株洲已规划133个北斗应用场景,其中46个已建成投用,32个正在建设。从交通出行到物流配送,从城市治理到应急救援,从环境监测到农业生产,“北斗 +”和“ + 北斗”在株洲这片土地上结出累累硕果。
从“北斗 +”到“时空智能 +”的升级
峰会带来的不仅是项目集聚,更是前沿理念的碰撞与产业方向的明确。
自第三届峰会起,“时空智能”作为北斗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成为株洲谋划北斗产业新一轮爆发的核心赛道。
本届峰会以“同世界·共北斗——智联时空”为主题,集中体现了这一发展趋势。这意味着株洲的北斗应用正从单纯提供精准定位的“工具”,升级为具备感知、分析、预测及自主决策能力的“智能体”。
在株洲的实践中,这一“跃迁”已初现端倪。例如,传统的“北斗 + 共享电单车”仅解决“有序停放”问题,而融合AI算法后,系统可实时预测各站点车辆供需情况,实现智能调度,最大化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正在推进的三维实景数字孪生城市平台,不再是静态的城市模型,而是通过接入北斗实时时空数据与AI仿真预测,在虚拟世界中推演交通流、人流变化,甚至模拟自然灾害发生时的应急疏散路径,为城市治理提供前瞻性决策支持。
从“北斗 +”到“时空智能 +”,并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发展范式的根本性变革。株洲凭借深厚的工业底蕴和丰富的应用场景,正努力在这场变革中抢占先机,将北斗峰会积累的优势转化为定义下一代智能基础设施的先发优势与规则优势。
打造一流北斗产业生态的坚守与创新
展望未来,政策支持、丰富资源与奋进力量在株洲这片热土持续汇聚。
株洲出台《加快北斗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 - 2026年)》等配套措施,组建北斗集团、北斗基金,为产业发展赋能;成立市北斗规模应用指挥部,以北斗规模应用带动产业发展。
株洲北斗时空信息研究院正成为产业创新的“最强大脑”;时空信息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为产业提供标准制定、质量检测等专业服务;空间环境试验平台为企业研发提供关键支撑。这些平台共同构成株洲北斗产业发展的创新基础设施。
通过推动湖南工业大学成立空天技术学院,建设北斗湖院士科技小镇,株洲加快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育体系。如今,一批北斗领域的青年才俊选择株洲、扎根株洲、创业株洲,为产业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借助峰会平台,株洲与哈萨克斯坦航天公司等国际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推动北斗技术、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第四届峰会期间,北斗国际合作联盟将揭牌成立,进一步拓宽株洲北斗产业的国际视野。
三年来,变的是技术与应用,是日益壮大的产业集群、不断拓展的应用场景、愈发成熟的产业生态;不变的是国省战略的持续引领、株洲的使命担当、产业各方的坚定信念。
当下的北斗,已不再仅仅是导航系统,更是株洲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创新发展的新动能、走向世界的新名片。而峰会,正是这一切的见证者、推动者和赋能者。
以持续承办北斗峰会为契机,株洲抢抓北斗时空信息体系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催生新一代时空智能体系加速赋能千行百业的历史性机遇,加快建设更优产业和规模应用生态。株洲北斗,未来无限可能,只受限于想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