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讯(蒋兆民 张宇晖 )9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围绕“需求驱动、以质取胜、结构优化、安全可控”四大核心,部署八项具体举措,为电力装备行业注入增长新动能,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与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目标体系:双维度增长与结构优化并重
方案明确2025—2026年四大量化目标: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发电装备产量维持在合理区间,供给保障能力显著提升;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达7%,龙头企业营收增速达10%;推动一批标志性装备攻关突破并实现规模化应用。
需求侧:国内国际双循环驱动
国内层面,依托“沙戈荒”新能源基地、海上风电、分布式光伏、水风光一体化开发等重大工程,稳定电力装备需求。例如,推进陆上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实施煤电“三改联动”,推动新一代煤电改造及抽水蓄能、沿海核电项目核准。国际层面,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在风电、光伏、储能领域全产业链合作,支持企业组团出海,拓展新兴市场。
供给侧:创新与质量双提升
通过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突破一批标志性装备,提升新能源装备、智能电网装备等供给水平。实施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行动,推动风电等优势产业“锻长板”,加快关键零部件“补短板”。同时,强化标准引领,升级变压器、电机等技术标准,完善电线电缆行业标准,推动电力装备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如提升配电母线智能化水平,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
生态优化:政策协同与产业链协同
发挥首台(套)政策体系作用,通过保险补偿、示范项目引领加速创新产品推广。优化行业规范,研究制定风电装备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加强产业链协同,支持先进制造业集群向世界级迈进,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制造业单项冠军,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保障措施:组织、调度、财税、宣传四维支撑
建立央地联动、政企协同机制,发挥电力装备大省示范作用及龙头企业主体作用。强化数据监测与问题协调,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鼓励金融机构提供创新金融服务。通过多形式政策宣贯,提升社会认知与行业信心。
该方案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关键抓手,通过稳增长促转型,既保障国内能源安全与产业升级,又提升国际竞争力,为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贡献“中国方案”。正如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二司负责人所言:“方案将推动电力装备行业从规模优势向质量效益优势转变,为工业经济稳增长提供坚实支撑。”
随着方案的落地实施,电力装备行业将迎来技术革新、市场拓展、生态优化的新阶段,为中国式现代化能源体系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