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顾国红 王研 杨惠 )
物流业作为畅通国内大循环、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血脉”,其降本提质增效正迎来新一轮政策部署。
国务院总理李强10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关于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落实情况汇报,对持续推动物流降本提质增效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

会议指出,要持续推动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加快建设供需适配、内外联通、安全高效、智慧绿色的现代物流体系。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社会物流成本水平总体呈下降态势。今年上半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降至14.1%,创下有物流统计制度以来的历史最低点。
物流成本稳步下降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研究室主任周志成表示,自开展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以来,我国相关部门纷纷出台降低物流成本的政策举措。
31个省(区、市)均已印发细化实施方案或任务清单,形成了“央地协同、上下联动”的良好政策环境。
周志成预计,到年底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将降至14%以下,在“十四五”期间,累计可节约物流成本超过1.1万亿元,为实体经济发展贡献“真金白银”。
物流成本的稳步降低,为物流业需求端扩张注入了强劲动力。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物流业新订单指数已连续8个月稳定运行在景气区间。
从细分领域来看,9月份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航空运输业、多式联运领域及邮政快递业的新订单指数,环比均实现0.5个百分点以上的回升。
多式联运协同衔接
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深化货物运输结构调整,加强多式联运管理制度、规则标准协调衔接。
多式联运的协同与衔接能够大幅减少货物在不同运输方式间的转换时间,实现无缝对接,从而显著提升物流效率。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兼物流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大成表示,若能进一步实现规则标准的统一,则可减少重复装卸、中转等环节,降低运输损耗与人力成本,提升运输效益。
“虽然我国多式联运的比例有了很大提升,但是跟国外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主要问题还是存在各种制度障碍和规则约束。”周志成说。
刘大成指出,多式联运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运输设备的兼容性差,不同运输方式的设备在尺寸、重量等方面存在差异,衔接时需要额外的设备,从而增加了成本与时间。
物流数智化转型
会议还强调,要推进物流数据开放互联,推动人工智能等与物流深度融合,促进物流数智化发展。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表示,人工智能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已从单点优化迈向全链路智能化,形成了多模态、多智能体和具身智能三大技术发展方向。
多模态大语言模型能够处理文本、图像、语音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多智能体协作可解决复杂任务,实现物流系统的分布式决策。
具身智能则推动物流机器人智能化变革,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物流环境。
在智能运输领域,物联网技术使车辆实时监控、路径优化和能耗管理成为可能,大幅提升了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袁帅认为,未来掌握人工智能与物流融合技术的企业将占据发展主动权。
支持物流企业发展
本次国常会还提出,要加大对物流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短期融资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推动物流主体做强做优做大。
会议指出,要加大物流仓储设施等领域投资,优化布局、完善功能,加快物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副总经济师胡焓表示,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统筹考虑不同运输方式,以及运输、仓储、配送等不同物流环节,提高物流一体化衔接转换效率。
同时,要统筹推进物流业与制造、商贸等产业融合创新,促进现代物流与重大生产力布局协同发展。
胡焓认为,随着政策举措的落地实施,以及物流数智化转型、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的持续推进,我国物流行业将在降本提质增效的道路上不断突破。
---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9月份铁路、道路、航空运输业及多式联运领域的新订单指数均显著回升,物流市场需求的韧性与活力持续凸显。
快递业作为物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三季度业务量预计达1450亿件左右,业务收入预计超万亿元。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是一项长期性系统工程,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