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讯(张力 陈一夫 崔威汉)工业和信息化部11月14日最新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从不足4万家猛增至14万家以上,“小巨人”企业从5000余家突破至1.76万家,中小企业总量超6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9%,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
规模爆发式增长,产业链支撑作用凸显
“十四五”期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增长超350%,“小巨人”企业增幅达252%。超六成“小巨人”企业深耕工业基础领域,近八成分布在重点产业链环节,九成企业至少为3家国内外知名大企业直接配套。量子科技、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领域“小巨人”企业近6000家,在强链稳链中发挥关键支撑作用。
创新实力全球领先,研发投入持续加码
2024年,中小企业独立研发有效发明专利占比达75.3%,“小巨人”企业户均拥有发明专利26.6项,平均研发投入超3000万元。3000余家“小巨人”企业承担过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平均研发投入强度7%,均高于规上工业企业。
政策组合拳精准发力,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
中央财政支持超4200家“小巨人”企业提升创新能力,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超1000家实施设备更新。20个地方政策密集出台,涉及资金奖补、创新支持、数字化转型等。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已编制50个细分行业转型样本,4.5万家试点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十四五”期间增长超19万亿元,增幅超120%。
全球布局持续深化,国际化服务网络成型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建设中小企业海外服务体系,强化国家高新区、科技型企业孵化器等专业载体服务能力。通过“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一张网”实现政策直达快享,并探索专精特新赋能中心,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指出:“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十五五’期间,我们将聚焦政策法规、优企培育、公共服务三大维度,构建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长效机制。”工信部副部长柯吉欣强调,通过“百场万企”融通对接活动,已发布500余项大企业技术创新需求,1500余家中小企业参与“揭榜”,形成产业链协同创新生态。
随着各地“双倍增”计划推进(如重庆力争“十五五”末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翻番),叠加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数字化转型试点等创新举措,我国中小企业正加速向“新质生产力”跃升,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