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庄秋风 通讯员 陈炳林 何炜汀 涂玉霞)11月17日,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大同镇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总投资10.8亿元的长汀盛金废旧物资再生循环利用项目一期工程顺利完成建设,开始进行试生产。该项目落地标志着长汀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推动“无废城市”建设上迈出关键一步。

与此同时,大同镇项目工作服务专班再次深入该企业,主动靠前服务,实地察看企业发展规划和产品情况,与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询问了解发展规划,进一步强化企业精准服务,切实把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转化为实干动能,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长汀盛金废旧物资再生循环利用项目项目位于长汀绿色建材产业园,总使用标准厂房面积达1.4万平方米,建成了集现代化综合生产车间、智能化仓储中心和配套办公区于一体的产业基地。项目引进6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化生产线,配备煅烧回转窑、裂解炉等174台(套)高端设备,形成了完整的废旧电缆资源化处理体系。据测算,项目全面投产后,每年可处理30万吨废旧电缆线皮,产出13.5万吨高品质铜渣,将有力推动区域再生资源产业链的完善与升级。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企业面临着电力供应、消防设施、专业人才等多方面的挑战。针对这些情况,大同镇项目服务专班迅速响应,积极协调相关单位予以解决。针对企业反映的电力负荷不足问题,专班迅速协调国投(城发)集团制定电力扩容方案,确保企业长期稳定运行;面对消防设施系统故障,立即组织专业团队进行全面检修,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在服务企业用工需求方面,大同镇深入企业开展用工需求调研,精准掌握岗位要求和技术标准,通过联合县人社局等多部门,专班创新采用“线上+线下”双渠道招聘模式,组织专场招聘会,同步开展“送岗到人、送人到岗”精准对接活动。目前,在前期12人入职的基础上又达成就业意向人员17人。通过系统化、精准化的服务措施,大同镇有效破解了制约项目投产的各项难题,确保了项目顺利推进。

“在项目投产最关键的时期,大同镇项目专班和相关部门始终与我们并肩作战。他们反应迅速,协调有力,真正做到了‘企有所呼、我有所应’。无论是牵线国投集团解决电力和消防难题,还是帮我们多方筹措解决用工需求,都体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效率。这种‘妈妈式’的服务,让我们能够心无旁骛地抓生产、赶进度,是项目能够如期竣工投产的关键所在,也坚定了我们扎根长汀、长远发展的信心。”福建盛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厂长张伟文由衷地说。

该项目采用“物理分选+高温裂解”的先进工艺,实现了资源综合利用率98%以上的行业领先水平,每年可将大量废旧电缆转化为高纯度铜原料和清洁能源,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据预测,项目全面达产后,年产值可达15亿元,年利税超1.2亿元,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将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等重要论述,为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点燃了高质量发展“强引擎”,跑出转型升级“加速度”。长汀盛金废旧物资再生循环利用项目的建成投产,不仅提升了长汀县在再生资源领域的产业能级,也为区域经济绿色转型提供了示范样板,展现出大同镇在贯彻落实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坚定决心和务实担当。

“盛金废旧物资再生循环利用项目的落地生产,是大同镇贯彻落实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化拓展‘三争’行动的具体体现。”大同镇党委书记黄鲁卡说,“在服务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企呼我应’服务机制。下一步,我们将深学细悟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锚定县委县政府‘生态优先、工业强县、文旅富民’的战略部署,聚焦‘3+N’产业布局,立足‘发展核心区’城市定位,完善‘一线两专班’服务机制,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夯实工业发展根基,积极培育再生资源产业集群,全力以赴推进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度,进一步推动工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