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张大伟 薄新斌 雨蝶)

昆山、江阴GDP双双突破5000亿元大关,而义乌以21.8%的增速成为增长最快的千亿县。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顾问最新发布的“2024年千亿县GDP排名”显示,全国“千亿县”总数已达62个。这些县域以全国1.3%的陆地面积,贡献了7.8%的GDP,经济总量达到10.5万亿元。
自2007年首次出现3个“千亿县”以来,这一群体持续扩容。2022年新增10个,2023年新增5个,2024年再增3个。江苏、浙江两省占据半壁江山,其中江苏有22个县(市)上榜,浙江有11个。
苏浙领跑,中西部追赶
2024年,江苏、浙江两省“千亿县”总数达到33个,占全国62个“千亿县”的53%以上。江苏的昆山市和江阴市GDP分别达到5380.17亿元和5126.13亿元,双双突破5000亿元大关。
山东和福建各有6个“千亿县”,并列全国第三位。2024年新晋的“千亿县”包括山东滕州、安徽长丰和江苏新沂。
从区域分布看,“千亿县”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东部地区有46个,中部地区9个,西部地区6个,东北地区仅有1个。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指出,这种区域分布不均衡源于经济发展基础、区域治理结构和区位条件的差异。
中西部地区开始突围,湖南拥有3个“千亿县”,陕西、内蒙古、河南、安徽各有2席,湖北也实现了零的突破。
产业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千亿县”的崛起离不开特色产业的支撑。浙江义乌市2024年GDP同比增量447.9亿元,名义增速达21.8%,两项指标均位列“千亿县”首位。义乌2024年完成出口5889亿元,同比增长17.7%,出口额超过全国23个省(区)。
安徽长丰县的转型发展尤为引人注目。这个曾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借助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了华丽转身。2021年比亚迪项目落户后,长丰已集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220余家。
2024年,长丰县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约1150亿元,同比增长约55%,占全县规上工业产值的54.5%。比亚迪合肥基地整车产量达95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居全国县域第一。
福建“千亿县”则通过产业链升级焕发新动能。晋江建设全球鞋服纺织供应链创新中心,福清打造全球最大汽车玻璃出口基地,南安搭建五大赋能平台推动产学研项目落地。
三类发展路径
中国的“千亿县”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制造强县,这些县城产业实力强劲,足以独当一面,主要集中在江浙闽等沿海发达省份。如昆山的电子信息、晋江的纺织鞋服、义乌的小商品,都具有全国性影响力。
第二类是资源大县,主要集中于中西部。陕西神木、贵州仁怀、内蒙古准格尔旗是典型代表。神木和准格尔旗是产煤大县,仁怀则依托茅台镇的白酒产业崛起。
第三类是强省会下辖县域,如长沙的长沙县、合肥的肥西县、郑州的新郑市等。这些县域既能享受省会的辐射效应,又有相对自主的财政和规划权。
赛迪方略县域经济研究中心资深分析师杨文学表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需以现代产业体系为根基,数字经济为引擎,绿色低碳为底色,开放合作为纽带。
贡献与差距并存
“千亿县”已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压舱石”和“稳定器”。截至2024年末,这些县域以全国1.3%的陆地面积、4.8%的常住人口,贡献了全国7.8%的GDP、6.3%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个“超强县”(昆山、江阴、张家港、晋江、慈溪、长沙县、义乌)的经济总量均超2000亿元,其中昆山和江阴GDP突破5000亿元。这些“超强县”的城镇常住人口达到百万以上,关键性指标均达到或接近中等地级市水平。
同时,县域经济发展也存在明显差距。赛迪顾问数据显示,全国有近1400个县(市、旗)GDP仍低于300亿元,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其中有大量的产业空心县、工业空白县。
培育新增长点
赛迪顾问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GDP超900亿元的准“千亿县”达到21个。浙江有4个准“千亿县”正蓄势待发,分别是临海市、嘉善县、象山县和长兴县。象山县2024年GDP同比增长163亿元,名义增速达20.9%。
为促进县域经济均衡发展,专家建议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政策支持。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建议,加大政策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优化创业生态环境,加强东部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合作。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也需因地制宜。杨文学建议,打造一批工业大县、农业强县、旅游名县、专业化县、生态优县、转型发展示范县,有利于更好地引导投资,推动消费下沉,释放县域经济发展潜力。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县域经济将获得更多发展机遇。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创新驱动发展研究院院长洪功翔认为,县域要主动接受更大范围的城市群发展辐射,因地制宜融入都市圈和市域一体化发展。
未来几年,随着中西部产业转移和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重塑竞争格局,四川部分县域有望实现突破,广东也有望在“百千万工程”助力下打破“零千亿县”的尴尬。
县域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其高质量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随着更多县域向千亿级迈进,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将迎来新一轮深刻变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