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 十年,一个跨越历史的时间维度;十年,一段感恩奋进的发展历程;十年,一张满载硕果的惠民答卷;十年风雨兼程,壮写沧桑巨变。
过去十年,是铁岭市银州区发展史上充满挑战的十年;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勠力同心、攻坚克难的十年;是银州区不断取得新成就、展现新气象的十年。展开十年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银州画卷,每个节点都让人印象深刻,广大干部群众踏准时代节奏、把握发展脉搏,开拓创新,以实干笃定前行,蓄积起跃步新征程的磅礴力量,擘画出高质量发展的崭新蓝图。
▲银州城区航拍
创新驱动 打造产业发展新动能
2022年9月13日,位于铁岭银州经济开发区的辽宁领军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加班加点生产一批产值近4000万元的国家重点科研配套项目产品。“7年前,领军机电还是一家普通的工业、民用模具生产企业,随着我国国防事业的快速发展,按照军民融合的相关政策,企业借势而为,依赖技术优势,调整市场方向,进入军工市场领域,实现了发展新突破。”公司总经理石芳说,公司的目标是到“十四五”末,产值提升至1.5亿到2亿元,在军工领域崛起。
▲辽宁常蒸铝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来自江苏的招商引资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领军机电是银州区企业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家,逸添丰木业、选矿药剂等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与多个国家保持贸易往来,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 5.4 亿元。
一直以来,银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发展,在积极引进大项目的同时,着力推进助企纾困服务,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畅通政商沟通渠道。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营商环境建设,聘请了103名营商环境监督员,每天深入到固定监测点和辖区企业、商业网点进行走访、巡查,随时随地受理企业和群众的诉求。
▲辽宁辽海重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钢花四溅
疫情期间,银州区成立了保供重点企业工作专班,累计为15家重点企业提供保供服务,出动保供人员120人次,累计保障企业运输车辆614台次,从跟踪服务车辆运输环节,到点对点接送企业报备运输车辆,从严从细落实好企业货运车辆全程封闭管理工作,全力保障企业物资畅通有序。
银州区通过举办交流会,搭建政商对接服务平台。各部门领导直接了解企业和商家的需求和难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协调解决。针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积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主动作为,高效行动,为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个体工商户实行“六税两费”减免支持政策。
▲铁岭风景笔业有限公司尝试网红直播卖货
在区委区政府积极打造良好营商环境的背景下,银州经济开发区持续发展壮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成功晋升省级经济开发区。工业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户。选矿药剂、铁光仪器仪表、五星油膜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盛鑫油脂获批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双燕超市、比优特超市等大型商超相继入驻银州,哥伦布步行街获批省级示范步行街,服务业规模总量位居全市第一。
夯实基础 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银州区不断提高社会基层治理水平,通过搭建城市基层治理制度体系,抽丝剥茧、递进推动,不断缩小聚焦点,细化工作落脚点,形成区、街、社、网的四级联动体系,做到层层有抓手、件件有指导、事事能落实,夯实城市基层治理最小作战单元。
为进一步实现自治强基目标,发挥群众自治作用,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在原有网格的基础上,每个网格又细化出3到5个网格,目前划分了1772个网格,聘请专职网格员1644名,楼房以100户左右为标准,设置一个网格;平房以每50户左右为标准,设置一个基层网格,通过居民自荐、居民推荐和志愿者中招募的方式选拔出优秀的网格员。网格员通过志愿云小程序注册成为志愿者,签订银州区社会治理网格员志愿服务协议书,明确网格员职责、职能,统一配备马甲、袖标、工作证等装备,切实将网格员的管理、保障落到实处。
▲物业人员为业主服务
以公共设施报修、安全生产巡查、社会治安联防为重点,网格员日常主要工作任务是在网格内进行巡查、主动发现问题、衔接网格内的人、地、事、物、情,做好信息员、宣传员、服务员。通过精细的网格化管理,开启了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在织密基层网格的基础上,银州区以“智”促“治”,提升城市管理水平。2022年,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的银州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正式上线。运行管理中心以数据为核心载体、以管理为核心能力,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指挥协同,全面反映城市运行管理状态、治理效能,显著提升城市运营管理和服务能力。中心逐步形成社会治理、智慧社区、疫情防控、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30余个专题数据库和应用场景,涵盖营商、市场、应急、民政、人社等20多家职能部门,实现城市管理“事前、事发、事中、事后”全面感知、动态监测、智能预警、精准监管、分析决策和快速处置,是“智慧新银州”的指挥部和“智慧大脑”。
推动管理重心下移,创新推出街路长工作机制,全区副区级和正科级领导干部成为28条主干道、166条小街小巷的街路长,街路长召集本单位、本部门骨干力量作为各自街路监督检查队伍。街路长对负责街路的城市管理工作进行日常巡查检查,发现问题后,立即将有关情况通过手机APP上传至智慧城市运行中心,由中心分派任务并督促办理。问题解决后,由承办部门将问题解决情况上传平台,形成工作闭环。
多措并举 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龙山乡七里村地处风光秀丽的龙首山东侧,柴河南岸,是铁岭城的东大门。10年来,七里村通过招商引资,盘活闲置资产,成立七兴集团,组建农村经济合作社、建筑公司、物业公司、桥梁筑路公司,千方百计壮大集体经济,多渠道引领帮扶农民增收致富。七里村实施村级招商引资工程,利用垃圾场废弃地在柴河南岸建起了七兴柴河生态园,投资兴建七兴柴河烧烤园,同时打造特色美食铁锅炖活鱼一条街。目前,七里村各种经营业户达到100多户,每户每年可实现收入十万至几十万元。
在西辽海村,土地资源总量小,要促进增收,就只能向“名、优、特”方面发力,以此来提升农业附加值。几年来,海峰合作社带领村民种植黄精、威灵仙、赤芍、白鲜皮等辽宁地区优质中草药,目前种植面积达100亩。2022年是海峰合作社跨越式发展的一年,为了打造绿色农业品牌,合作社300亩水田已经全部实现使用有机肥,到今年10月,中草药种植面积将扩大至200亩。几年来,海峰合作社在改变种植理念和优化产业结构的基础上,致力于产业链的延伸。从原来的单一种植,逐渐转变为现在的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合作社。“多路并进”的发展模式,极大地促进了西辽海村村民的就业和增收,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金城春田社区为居民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
龙山乡作为银州区唯一的乡镇,紧扣 “十四五”规划和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抢抓发展机遇,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推动全乡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进步。截至目前,全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337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在全市率先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都市农业,走上乡村振兴之路。
惠及民生 城乡百姓共享新生活
今年,龙山乡柴河西村新一届村“两委”成员和第一书记积极发挥领头雁作用,走村入户了解群众所需、所盼、所急,通过多方争取政策和资金,实施美丽乡村改造工程,目前工程全部竣工,全村420户村民喝上了优质安全的自来水,用上了干净卫生的无害化厕所和环保煤炉。市社保中心驻柴河西村的第一书记张勇这样描述他的感受:“夜晚走在明亮的路灯下,看着一排排整齐的院墙,看着百姓脸上洋溢的灿烂笑容,我们每名村干部的心里也十分温暖。”
这种温暖不仅发生在乡村。8月初,在驻跸园小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施工人员正在为楼体外墙粉刷涂料,同时进行的还有楼道内墙的大白粉刷工作,各单元楼道也已经更换了崭新的塑钢窗。
在银州城区内,2000年前建成的住宅楼有1404栋,建筑面积达717.78万平方米,涉及居民71252户。从2019年开始,银州区不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累计改造40个生活区,940栋住宅楼,惠及居民48303户。其余464栋住宅楼计划于“十四五”时期改造完成,实现老旧小区改造清仓见底。曾经房屋失修、交通阻塞、处处脏乱差的老旧小区,如今彻底脱胎换骨,设施完善,整洁有序的居住环境既有“颜值”又有“内涵”。
▲城市书房内市民使用智能机器人查阅书籍信息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在完善城市各项功能的基础上,银州区着重城市中心书房的建设,让城市更具吸引力、创造力和竞争力。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拥有4.5万册纸质书、5万册电子书,可以同时容纳300人读书学习的城市中心书房利用原玖伍文化城的场地,实现了投资少、效果好、功能全、形象佳的目标。城市中心书房是银州区重点文化惠民项目、重点民生工程,是书香银州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银州区提高城市阅读品位,提升城市文化品质,为全市人民打造的“精神地标”和“精神文化粮仓”。
城乡低保扩面升级,全年新增就业2284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为10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2100平方米的银州城市中心书房建成使用;实行新生入学“阳光分班”,新建高标准素质教育中心;推进“双减”工作,整治校外非法办学,小学课后服务全覆盖;老旧小区改造稳步推进……银州区加快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力度,在补发展短板、增民生福祉,提高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下功夫,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群众。
供稿:铁岭市银州区委宣传部













